“甚阔,立身绝顶,举目处,不见烟火,幽谷中,鸣铃声悠悠,贾人穿漠。势挫,初出祁山,任谡为敌破,五丈原,呼呼兮萧风过,国弱,一隅之地,抗曹魏,徒自取祸,东西川,山和谁是主,枉为尸裹。”诸葛亮五次北伐魏国,都无功而返,最后甚至死在北伐路上,那么他为何执意要北伐呢?

熟知三国历史的人应该都不会对诸葛亮陌生,作为刘备手下的第一军师,蜀国后勤部长,诸葛亮可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本就日夜劬劳操心蜀国内政的他,为完成先主未竟之业,五次兵出祁山,北伐中原,最后死在五丈原。

不过当时三个国家里面,蜀国其实是最弱的,刘备执意讨伐东吴,一场夷陵之战几乎把蜀国的积蓄给打空,连他自己都搭了进去,在白帝城把一个烂摊子丢给诸葛亮。而此时的魏国,不仅占据着三分之二的天下,牢牢把控着中原地区,国力远超蜀国,而且魏国的内部比蜀国更加稳固。

前有曹操奠定基础,后有曹丕励精图治,稳固曹魏政权,到曹睿这个颇有能力的君主时,魏国可说是三国里面最强大的国家。在曹丕当政的时候,蜀国和魏国之间是相对和平的,当时魏国也没有心思去针对占据蜀地险要形势自守的蜀国,而蜀国还在稳固政权,积蓄力量的阶段,双方边境几乎没发生过什么摩擦,魏国的守军甚至都懈怠。

曹丕去世,曹睿登基的第二年,诸葛亮觉得此时是一个机会,毕竟当时的曹睿年纪不大,算是幼主,而司马懿这些人又有自己的野心。诸葛亮认为此时北伐,若是顺利,说不定会让魏国在这个政权交接的时候乱起来。而这一次北伐,确实也是诸葛亮五次北伐里面最有成效的一次。

因魏国边军的懈怠,诸葛亮的突然出兵,让他们一时间被打个措手不及,天水、南安和安定这三个郡甚至直接不战而降。听闻诸葛亮北伐魏国,而且有三个郡投降的事,魏国的群臣是有些惊慌失措的,但魏明帝曹睿确实是一代明主,他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慌乱,甚至还做出理性的分析。

之前诸葛亮占据蜀地险要自守还好,现在他既然主动出来,且占据三个郡,之后必然想要以此为基地继续深入,魏国只需派出大军,不日就可以击破诸葛亮。曹睿派出曹真和张郃等大将带着5万魏军前去迎击诸葛亮,而且自己还亲自跑到长安去督战,后面的战事果然如曹睿所说。

诸葛亮果然不愿放弃占据的三个郡,面对曹魏的大军,没有选择退避,最后被右将军张郃“大破之,亮败走,三郡平”。关于这一次败绩,很多人认为是因为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告诫丢掉街亭导致的,其实当时的街亭虽然是一个战略位置,但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肯定不是因为一个局部的失败而彻底大败的。

可以说街亭的失守是北伐失败的一个原因,但绝不是主要原因。那么面对当时蜀国和魏国国力的巨大差距,诸葛亮为何执意要北伐呢?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五次的北伐都没有任何的成效,甚至可以说是白白消耗蜀国的力量。对于诸葛亮北伐的原因历来有许多的说法,曹睿也有自己的观点。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曹睿就给蜀国送去一封数落诸葛亮的诏书,在诏书里曹睿对诸葛亮执意北伐是这样说的“亮外慕立孤之名,而内贪专擅之实,刘升之兄弟守空城而已。亮又侮易益士,虐用其民,是以利狼,莫不瓦解,为亮仇敌。而亮反裘负薪,里尽毛殚,刖趾适履,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曹睿作为魏国的君主,他的话自然有一些个人情绪在里面,不能算是中肯之言,不过他的话里也表明了他对诸葛亮执意北伐的看法,他认为诸葛亮完全是在“反裘负薪、刖趾适履”,为夺取天下,暴虐地役使益州百姓,只是“自以为能”。曹睿觉得诸葛亮明知北伐无益,依然劳师动众,只是为掌握兵权,加强自己在益州的权威。

说白了,诸葛亮的北伐本质上不是为蜀国,而是为自己。诸葛亮的北伐,或许从结果上来看,是一件没有太多成效的事情,但正如诸葛亮自己所说,他只是不忘记刘备的知遇之恩,想要鞠躬尽瘁罢了,最后他也确实履行自己的诺言,死在北伐路上,所谓争权夺利,更多的是曹魏的抹黑罢了。

参考资料:

《临江仙·陇上风瑟瑟 》

《三国志》

《三国演义》

1.《左史右经 诸葛亮北伐的实际原因是为何?魏明帝不只看破了,还道破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左史右经 诸葛亮北伐的实际原因是为何?魏明帝不只看破了,还道破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3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