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代名将,恐怕想起李广的为数不少,主要原因是一生戎马,没有获得奖赏、其本身追求封侯而一辈子无法如愿、征战数十年而最后贻误战机自杀结束,他死后其家族更是悲剧大合集,其子李敢被霍去病射杀,而孙子李陵攻打匈奴失败投降之后甚至诛灭全家。
这种一辈子都想报效朝廷,换来封妻荫子的梦想和全家悲剧的结局,能够吸引非常大的哀怜和同情,自从司马迁给他立传开始、以后的诗人墨客的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传播,使得李广的知名度远超其他大多数名将。
因为文人的渲染,给人的感觉是汉武帝辜负了李广的功勋,而且对李家也非常不友好,所以最后导致了李广自杀、李敢被杀、李陵投敌全家被处死的结局。对于大多数的读者,看到古代这么多的诗人如此歌颂李广、而司马迁的传记又写得眉飞色舞,于是有了第一印象:李广以及其家的悲剧都是被汉朝、汉武帝、外戚耽误、排挤的结果。
实际上的真相怎么样?现在大家对李广的第一印象和第一素材主要来自司马迁的《李将军列传》,其后的《汉书》、《资治通鉴》都是在司马迁的史料之上堆积起来的,这三个可以看作同源,里面的内容也大体相似,这意味着,我们现在要想了解李广,主要参考的还是司马迁的《李将军列传》。
但是,因为司马迁的记载而名满天下的李广,在他的本传中,各种溢美之词堆积叠放、即使现在读起来,这个两千年前的将军,依然能够跃然纸上,可惜的是,这样一个活灵活现的将军,根本找不到可以支撑他足以封侯的任何战功,这表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在整个汉匈战争第二阶段,这个历史上武将最大的顺风局里面,李广的战绩乏善可陈!
在李广年轻的时候,当时的汉文帝曾经对他说,如果李广早生几十年,玉食汉高祖,万户侯都轻而易举,皇帝的这一番话,成为李广一辈子的执念,那就是一定要封侯,悲剧和无奈也从这里开始,因为有皇帝的这番话,李广总觉得自己命里可以封侯。
结果呢,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这是李广找算命的王朔说的话,这时候他已经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封侯的命。
王朔并没有搞明白究竟是不是李广命里不改封侯,但是他让李广思考是不是做过啥亏心事,李广回想起自己曾经杀俘,担任陇西太守的时候,李广诱杀谋反的800羌人,最后王朔觉得,李广之所以无法封侯,大概就是杀降的原因,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歪史以为,虽然李广杀降非常不合适,有辱朝廷声誉,但是当时汉朝没有追究这个问题,显然当时的朝廷并没有在乎李广杀降的问题和后遗症,反而多次重用,出就是边地太守、领军大将,入则卫尉、郎中令,根本屁事都没有。
整个汉武帝时期,有足够的军功就封侯赏赐,犯错了就削爵夺位,赏赐不迟疑、惩罚也从不手软。惩罚完之后该用还是一样启用,如果立功前事一笔勾销,重新封赏,这也是李广多次迷路、败军还能被起用的原因之一。在这方面,汉武帝非常洒脱,只要你能攻打匈奴,我就能给你立功的机会。
但是呢,在机会不可谓不多、皇帝不可谓不大方的前提下,李广难封成了一辈子的宿命,后人要么归咎于汉武帝的偏心、李广的运数等各种理由,于是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认知。
李广追求封侯,当然追求的是彻侯,是军功爵的顶端,来自于商鞅,用来激励将士勇敢杀敌,自从问世,就成了绝大多数人的唯一晋升通道,贯穿整个秦汉时代,自始至终都执行得非常严格,尤其越早,这个制度就执行得越好,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要有足够的军功来支撑。
而军功爵的侯有两个,一个是关内侯,一个是彻侯,汉朝时候,因为避讳汉武帝的名字,改为列侯,一个成列侯、另一个还是关内侯,不过改了名字还是没有掉价,彻侯的含金量是非常高,封侯之人有自己的食邑,世袭传子孙、可以享受该区域的税收,绝对的金饭碗。
那么,要想获得这个金饭碗,要达到什么条件?因为司马迁的记载,要获得列侯的封赏,在整个汉匈战争时期,非常明确,只要带够足够多的匈奴首级,或者得到匈奴的王,前提伤亡比对方少,那么封侯就是手到擒来。歪史摘录《卫将军嫖骑列传》里面的封侯条件,可以作为参考,
龙城之战,卫青斩首700余,赐爵关内侯,而后因为攻略河南地,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校尉苏建有功,以千一百户封建为平陵侯。轻车将军李蔡再从大将军获王,以千六百户封蔡为乐安侯。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涉轵侯,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上谷太守郝贤四从大将军,捕斩首虏二千馀人,以千一百户封贤为众利侯。校尉敢得旗鼓,为关内侯,食邑二百户。
根据这几个记载,封列侯的大致条件还是比较明确,封侯最少食邑1100户,捕斩首2000多人,霍去病的参照最为明显,或者抓住一个匈奴王。或者,像李敢一样夺旗、如果像卫青一样只有几百人头,只能封为关内侯。
把这一些梳理出了以后,我们可以找找,李广有没有足够的条件来封侯。如果斩将夺旗,那么昌邑城下,七国之乱的时候是可以封为关内侯的,但是因为接受梁王的将军引,自己做没了,其他时候整个传记,李广都没有拿出来足够的首级来,所以根本没办法封侯。
从马邑之谋到漠北之战,李广参加,无功而返,龙城之战时候,李广全军覆没,本身被俘逃回。卫青出定襄,李广无军功。李广出右北平,因为张骞迟到而大败,不罚不赏。漠北之战,李广迷路,自杀。其他守城时期,虽然威震匈奴,但是奇怪的既没有足够的战绩来让匈奴人畏惧,也没有足够的人头来记功。
这样,在本传中都没有任何可以支撑他可以封侯的战绩,这让汉武帝咋封?别人封侯都有足够的数据支撑,就你不能因为你名气大而封侯吧?要说匈奴强大,实在太难打,可是当时基本上处于顺风局,相当多的人都能混个侯,即使他弟弟李蔡、儿子李敢都能,就他不能,显然自己作的,如何作?司马迁一样有了记载。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程不识认为: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
李广身为将军,竟然脱离大军,部下不知道他在哪里,这样的将军带兵大概就是送人头的,大军一旦失去中枢指挥,那就是待宰的羔羊。幕府没有文书资料,不注意侦察敌情。李广治军简陋,随性而行,一旦胡骑发难,就无法阻挡。
这位善射的将军,在敌人走到数十步的时候估计能中才开工,于是敌人一箭而亡,结果呢他能射,敌人也能射,他统兵数次困辱,至于这几次困辱是什么时候没说,但是他带兵的机会就那几次,一次迷路,失败两次,一次无功,很难不让人联想,司马迁说的数次困辱就是这几次关键战役,李广放飞自我的统兵方法。
即使匈奴人善骑射,而汉军不如,但是李广不知道匈奴人的优点,也不知道汉军的优点,列阵和匈奴人比拼射箭,对方四万人,汉军4000人,结果汉军死伤大半!这种打法好比中国乒乓球队去巴西和对方的足球队比足球。跑到别人的主场和人数优势的对手比拼对手的优势项目。
至于汉军的优势,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很显然,汉军的优势是肉搏战,而不是远距离比拼射箭,但是,李广在李敢的现实教材跟前,都没有意识到,肉搏战才是汉军的特长。不会带兵的李广就是这样一次次的浪费了机会。
歪史以为,这就是李广无法封侯的终极原因,首先没有足够的军攻,而没有军功的原因是他性格散漫,根本不会代军,不知道如何带来大军取得胜利,他对方匈奴人和猛兽的办法是一样的,顺便他还带全军这样玩,因为这种性格,数次困辱,这样怎么能够封侯,不死都是汉武帝宽宏大量。
1.《歪史 重读《李将军列传》,李广征战一辈子始终无法封侯,原因找到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歪史 重读《李将军列传》,李广征战一辈子始终无法封侯,原因找到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7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