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的《满江红》,为无数国人所熟知。对于岳飞,岳母刺字的故事,可能是无数孩童听过的睡前故事中,正义感爆棚的故事之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也是无数爱国诗句中,格外出彩的一首。文天祥一腔报国热血,可惜生不逢时,纵然一身文韬武略却报国无门。
他们的英雄形象,早已被写进课本,成为无数国人学生时代的烙印,作为爱国教育中“民族英雄”式的里程碑,矗立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当中。
但就是在2003年新课程教材修订时,这些英雄的地位被学者们提出了质疑,因此岳飞、文天祥在教材编写中也从“民族英雄”变为了“爱国者”,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到底什么是“民族英雄”
了解一个事物往往先从它是什么入手,“民族英雄”这个词也不例外。
据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民族英雄”的狭义解释为:在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压迫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其中包括在反抗斗争中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人。
“民族英雄”的广义解释是:在和平、变革时期,为本民族的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在成为民族英雄前,首先要有作为英雄的资格,而英雄是建立在正义之上的。关于岳飞与文天祥是否为“民族英雄”争议的焦点,也就出在了民族英雄的定义上。
岳飞、文天祥到底做了哪些事
南宋初期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这是一个出生于普通农家的孩子,他曾四次从军与金人作战,创建了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的“岳家军”,为后世治军做出了典范。
同时岳飞还是军民联合抗战的第一人,谋划出“连接河朔”的策略,即:黄河岸北的人民组成民间抗金团体与南宋正规军之间相互配合,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达到 收复失地的目的。
在岳飞的带领下,岳家军先后收复建康、第一次北伐就收复了襄阳等六郡。
但是好景不长,在岳飞奋勇收复失地的时候,以宋高宗、秦桧为代表,以牺牲民族全体性为代价的妥协派,正在打着为了“南宋国家利益”的幌子,做着将国境线一次次缩减、割城让地的行为,南宋朝廷放弃不仅仅是反抗的机会,更是一个政权为其子民、同胞提供家国武装保护的责任。
此时的岳飞虽已然知晓朝廷的虚伪,但是因为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让他无法一起妥协,所以岳飞以其一己之力维护着这点脆弱的民族全体性,最终他也因此成为了南宋朝廷眼中的异类,成为了统治者为自己脱罪的牺牲品。
异议的声音也有认为岳飞是私有军队的军阀,更有甚者,认为岳飞妨碍了“南宋军队国家化”,是政权不稳定的核心因素。
岳飞带军抗金初见成效,却因统治者的猜忌、同僚的陷害,十年功绩付之东流。与岳飞不同的是,文天祥所处的年代已经没有让他能够反抗成功的本钱了。
文天祥是南宋末期的爱国将领,他抗的已经不是金人,而是后来居上的元人。这时的南宋朝廷已经危在旦夕,没有任何能够反抗的能力,南宋政权完全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而此时的元朝已经建都于现在的北京,称为大都。
文天祥是一名状元郎出身,他的成长经历让其本身就具有了敏锐的政治谋划与扎实的战争武略。文天祥满腔热血,期望能够为收复中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南宋官场的现实给了他沉痛的打击,所以,在蒙古大举南侵之时,他选择投笔从戎,结束了他15年的宦海沉浮。
不过文天祥满腔的爱国热血并没有熄灭,他内心收复失地的愿望也从来没有消失过。于是在宋恭帝投降前,文天祥选择投诚亲王起兵保家卫国;在宋恭帝投降后,他毅然喊出了“君降臣不降”的坚持。
在宋端宗投海殉国后,文天祥仍坚持不愿屈服于元朝廷,他的坚持被元世祖忽必烈赏识,高官厚禄、骨肉团圆的诱惑都没有让文天祥动摇过,生死的选择也没有动摇了他对国家、民族的这份坚持。
最终文天祥选择了他心中的大义,并为之奉献他最宝贵的生命。
异议声音的出现
鉴于上述内容,人教版历史教材主编之一的余桂元学者认为:岳飞不能算民族英雄,只能算汉族的英雄。
在他看来,在南宋年间, 掌握南宋政权的汉族人、创立金政权的女真人、组建元政权的蒙古人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所以这三者间的战争,就好比家里的大宝、二宝、三宝之间同抢一个珍贵的零食似的,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只是家中兄弟间的日常小摩擦。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游彪教授也有相似的言论,在一次采访中,游标教授说:“称岳飞是民族英雄的人,根本不了解‘中华’两字的含义”。
在他的论文中曾经对“中华”下过这样的定义:“中华”包含“中原”和“华夏”。
金政权的女真族是后世满族的祖先,称岳飞为民族英雄的说法,就是在否认女真族属于中华民族其中之一。
站在满族同胞的立场上,金政权与南宋政权之间的摩擦就好比家中哥哥与弟弟之间打架,而中国有句老话叫“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所以在这种观点下,汉人与女真人的战争不能算作两个不同民族间的矛盾,因此岳飞、文天祥这类历史人物不能叫做“民族英雄”,只能叫做“爱国者”。
历史课本中不再称他们为民族英雄,人们难以接受
为国家、民族做出如此多贡献的岳飞与文天祥,两位用自己的鲜血守护民族大义的英雄,在2003年却因中学历史教材主编余桂元编辑等少数学者的异议之声,在新修订的人教版历史课本中,不再被称为“民族英雄”而改称为了“爱国者”。
教材编写修改的消息一出,顿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哗然。人们纷纷在公共媒体上留言表示对此事的不满。2003年3月17日的《人民日报》也对此做出了回应,当天的《人民日报》用大块版面,为岳飞诞辰900周年做了报道,并且辅以“民族精神世代传承,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副标题。
凤凰网历史版首页在2013年的7月8日更是发出了“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吗?”的反问,并且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岳飞被称为民族英雄不可撼动的地位。
其实仔细品读余桂元编辑与游彪教授等少数有异议学者的观点,不难发现他们观点中大多都在主张:掌握南宋政权的汉族人、创立金政权的女真人、组建元政权的蒙古人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当中的一员。
而这个观点套用在我国当下的民族政策下似乎是格外地准确,所以大众对于这些少数持异议的学者观点根本无法反驳,但是对于因这个观点而得到的结论,却表示完全不能接受。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这个矛盾的关键在于,当下被民众所认可的民族观,是建立在五千年民族文明经过去粗取精发展后的今天、21世纪的中国;而这些少数异议的声音似乎忽略了,岳飞、文天祥不是当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的事实。
岳飞、文天祥所处的时代是南宋政权下的宋朝,是一个距今八、九百年前的封建王朝,那是一个还在用冷兵器战马保卫生产物资的年代,那是一个民族融合刚刚开始的纪元,那是一个民族意识刚刚开始觉醒的时代,那时的一切是非曲直与今世当下的判断标准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岳飞、文天祥的时代,金人、元人的战争都是出于侵略他人土地与奴役他族人民的目的而发动的,是非正义的掠夺与侵占;而被他们所保护的是同族人民和民族的利益,是国家的大义,是正义的存在,是正当的防护措施。
所以,正义的存在终将不会被诡辩的观点所掩埋,岳飞、文天祥身上所带有的崇高的爱国精神与不屈的民族气节也终将被世人所认可,并将继续传承下去。这是一个民族的骄傲,也是一个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卿本慕君颜 剖析自2003年后,为何岳飞、文天祥不再被称为“民族英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卿本慕君颜 剖析自2003年后,为何岳飞、文天祥不再被称为“民族英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7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