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假如

编辑

郑庄公,修行22年,练成忍者神功,一举消除国内不安定因素,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但郑国处于中心地带,东有齐鲁,西孕大秦,南是楚蛮,北存强晋,还紧挨着虽已日落西山,仍作死不断的周王朝,各种利益交织、矛盾交汇,注定郑国就是一块是非之地。

所以,对郑庄公而言,安内只是策略,攘外才是目的!

关键一条,把天子拉下马…

01

当年,庄公的姥爷申候当了一回周奸(参照汉奸),害的庄公表哥,周平王接手一个烂摊子,没法待了,迁都到洛邑。

这就造成一个事实,堂堂大周朝,被西戎鬼子撵着跑了。

颜面何在!各地诸侯看周天子的角度也越来越平了。

周平王心里很在意,也成天瞎琢磨,慢慢的就对郑庄公有意见了!

按照周平王的脑回路,郑国紧挨着洛邑,庄公不但是中央干部(继承),还是我表弟,别人不理我,你不能啊!你为什么也不来朝拜?

平王很生气,要让虢国的虢公取代庄公的职位。

虢公是个明白人,稍加推辞,趁平王不注意,跑了。

说啥也不能得罪庄公啊!

庄公听到消息后,认真反思了自己,认为自己确实在中央的职位上十分懈怠,不符合岗位任职要求,提出辞职。

但这时,平王的脑回路倒着转了,郑国紧挨着洛邑,庄公是中央干部,还是表弟,我必须倚重他啊,不然…

于是,说啥也不同意,拍着胸脯说,老表,以后就靠你了,你要是不放心,我把太子狐送到你那儿当人质!

啥?

庄公顿时一脑门子汗,你把国家继承人送到地方当人质,这算什么事?紫腚不行!

但领导说行,就行!平王的二杆子劲上来了,说太子狐是去学习先进的治国经验,顺便当人质…总之,一定要送!

最后,还是祭足出了个主意,周太子来郑,咱把郑世子送到周朝吧,勉强算个交换(也没有国家继承人等价交换),堵堵各方口舌!

大家后来也不说啥了,但心里都明白,互换人质这种事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

平王把太子送到诸侯国当人质,自己给自己就降级了,周朝的权威又下了一个台阶。

02

没几年,周平王崩了。

太子狐从郑国归来继任王位,祭拜老爹时,太过伤心(好久没见了),一不留神,也崩了。

太子狐的儿子继位,为周桓王。

桓王一直对老爹去郑国当人质有意见,初登大位,就急于找回场子,直接宣布,庄公年事已高,不忍让庄公来回奔波,就不用来中央上班了。

把庄公辞退了。

其实,周王朝都那样了,中央的领导岗位对庄公也没多大吸引力。

只是,辞退的这么生硬,庄公脸上有些挂不住。

庄公有点不高兴,手下人就有意见了,大夫高渠弥甚至提议出兵,攻打洛邑。

这是造反啊!绝对不行!

最后,还得看祭足的。

当时周王室还有块自留地,温地。

祭足带足了人马,来到温地,找地方官说,郑国歉收要借粮食。

地方官不是傻瓜,他知道发生了什么,再看看眼前情形,不敢借,也不敢说不借,只能紧闭城门,就当没看见。

祭足要的就是这效果。

当时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你看不见,我正好办事。

祭足下令,自己动手收麦子,把温地周围的麦子收个精光。

过了几个月,又来了一趟,照方抓药,把早稻又割走了。

周桓王的饭碗空了,大怒,要讨伐郑国。

可是,没有人敢领命。

此时的周王朝实力对比郑国,大家心里还是有数的,没人愿意以卵击石。

没办法,忍了,认了!

诸侯国看周王的角度,又调整了…

编辑

03

庄公是善于反思的。

周天子对偷麦子的“宽容”,弄得庄公有些不好意思,觉得郑国是有些不地道,想修复与中央的关系。

恰巧这个节骨眼,郑国与宋国又发生点纠纷。

宋国公子冯跑到郑国政治避难,郑国按国际惯例接纳,安置在长葛。

没想到宋国不讲究,把矛盾升级到武装纠纷,宋国偷袭了长葛,要抓公子冯。

庄公火了,立马要组织军队打回去。

祭足拦下了。

祭足劝谏到,这是个修复中央关系的好机会,应该先去朝见周天子,请天子命令郑国征讨宋国,这样既尊重周天子,彰显天子的权威,修复关系;又能确立讨伐宋国的正确性,可以召集盟友组团去群殴宋国,一举两得!

就这么办!

庄公和祭足带足了礼物就去了首都。

结果,周桓王很记仇,一顿冷嘲热讽,对庄公的请求置之不理。

早知不来了,庄公要回家。

但是祭足有办法。

对着庄公分析到,我们已经来了,与桓王见面交谈了,既没有会议纪要,也没有现场直播,我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也是…

豁然开朗!

庄公回到郑国,立即派人出使各国,假传周桓王圣旨,召集大家征讨宋国。

结果,齐、鲁两个大国积极相应,大获全胜,且收获很多(所以积极相应)。

后来,据可靠小道消息,大家知道了是郑国假传圣旨。

但又怎样?

没人在乎!

编辑

04

别人不在乎,周桓王不能不在乎,敢冒充我,到底谁才是国家领导人?

周桓王下定决心,给各地诸侯下发动员令,一起讨伐郑国。

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郑国敢冒充,是因为有实力;换句话说,你自己没实力。

结果,只有蔡国、陈国和卫国响应中央,出兵助战。

没有一个上的了台面的,这号召力,太寒碜了。

桓王已经骑虎难下,决定赌一把,御驾亲征。

郑国研究决定,速战速决。

战略上,快速解决战斗,避免积累太大的舆论压力,打赢了掌握主动,再想办法修缮关系。

战术上,先击溃几个小国,然后合围中央军,围而不歼,赶走了事。

执行起来就很简单了。

双方在繻葛交战,中央联军毫无招架之力,很快败退。

周桓王还是比较有种(比较不识抬举),自己亲自殿后,以为郑军不敢攻击他,嘴巴还一直骂骂咧咧的挑衅。

结果,郑国的将军们受不了了。

虽然庄公严令,驱赶为主,不能发动攻击,但是真没见过这么嘴欠的,大将祝聃拈弓搭箭,一箭射中桓王的肩膀,消停了…

堂堂天子,御驾亲征,打了败仗不说,自己还挨了一箭。虽然伤不重,可脸面碎了一地。

桓王正在发愁呢,祭足来了。

开场一顿辩白:大王啊,误会!误会!大王讨伐郑国是应该的,庄公带着我们正在闭门思过,开展自我批评,谁知道几个不懂事的,妄图邀功,私自跑了出来攻击大王,还误伤了大王,实在该死!庄公已命人把凶手绑了,等大王前去治罪…

傻子也听出来了,这是郑国主动认错,给找了个台阶,就坡下驴吧。

从那以后,桓王至死也没再提过郑国…

诸侯国也不提周天子了。

而王权的没落,为后来竞相生辉的春秋霸主们开辟了一条宽阔大路...

(未完待续)

编辑

许多男同胞都遇到过历史性难题:媳妇和妈落水,先救哪个?

祭女(祭足的女儿)也遇到了类似的难题:老公和老爸要死一个,死哪个?

在郑国,祭足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庄公去世后,祭足继续辅佐世子,即郑昭公。

但是,庄公的二儿子公子突在宋国一直不消停,抓住祭足外交访问宋国的机会,软禁了祭足,一顿威逼利诱,要祭足帮助他篡位。

祭足不愧为俊杰,识时务,被迫下水了,并答应把女儿嫁给公子突的表弟雍纠,实现利益捆绑。

后来公子突篡位,为郑厉公。

位置坐稳后,就不放心祭足,和雍纠密谋要除掉他的老丈人。

但是雍纠和祭女的感情不错,不小心把这消息透露给祭女,这样祭女就面临了上面的难题!

那时候没有民法典,但是祭女在她妈那儿找到了依据,“人尽夫也,父一而已。”

结果,雍纠死,厉公出逃蔡国…

1.《汉周读书 有一种坏,需要博大的胸怀和强悍的能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汉周读书 有一种坏,需要博大的胸怀和强悍的能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8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