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甚至可以说无人能及。历朝历代对于他的品格还有才干,都不乏溢美之辞,更重要的是诸葛亮人生还充满一种历史的浪漫感和悲剧感,他北伐曹魏“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传奇人生,也始终为后人所感叹。因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以诸葛亮这种过人的才华和近乎全能的能力,依然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呢?北伐为何会有这种悲凉的结局呢?

首先,蜀汉跟曹魏之间的国力差距太大,根本不是靠个人能力足够弥补的。东汉末年,经济和农业发展始终还是北方优于南方,这种优势可以说是从人口到教育、粮食等等方面的碾压。蜀汉仅仅占据益州一地,很难直接跟曹魏进行国家综合水平的比拼和消耗。正如某乎上那句经典语录“一矿打九矿”所说,曹魏拥有的优势实在已经到了经得起多次失败而不会伤筋动骨的程度。诸葛亮纵然才智卓绝,实际上也很难战胜这种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

其次,蜀汉所处的地理位置难以向外扩张,取得更大的战果。大诗人李白有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表示自古以来四川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重镇,在里面关起门来自己建立势力容易,但是如果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就非常艰难。别人打不进来的同时,里面的政权也很难出去,而这对于诸葛亮的北伐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诸葛亮多次出兵都只能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向外输送少量的军队,粮草的补充更是困难到了极点。所以很多次情况都出现了诸葛亮明明打赢,但是却很难在胜利的基础上扩大战果,最终只能偃旗息鼓撤回成都的下场。

因此,基于这两点,诸葛亮的北伐常年劳而无功,付出了很多却一无所获,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诸葛亮的北伐是没有意义的。正如《后出师表》中所说:“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北伐本质是一种以进攻代替防御的手段,只有这种不断地对外进攻提升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才能更好地为未来防御敌军做铺垫,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于蜀汉政权存续本身所付出的努力。

1.《焚音史记 诸葛亮拥有过人的才华和近乎全能的能力,为何不能取得胜利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焚音史记 诸葛亮拥有过人的才华和近乎全能的能力,为何不能取得胜利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8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