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至,谓临菑侯曹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

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北伐,震动荆豫诸州,乃至“梁、郏、陆浑群盗遥受印号,为之支党”,逼得曹操险些迁都,甚至打算南下征讨关羽。

曹操当时就南征问题咨访群臣,群臣皆附议,唯有桓阶谏阻。此事极为反常。

太祖欲自南征(关羽),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桓)阶独曰……--《魏书 桓阶传》

桓阶给出的理由是“曹操在外遥为之势,曹仁在内有死争之心”,但这只是事后附会,不足置信。

(桓)阶曰:“今(曹)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指曹操)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魏书 桓阶传》

彼时的关羽“威震华夏”,于禁、庞德则“七军皆殁”;如果按桓阶所策,按兵不动,一旦计策失败,曹仁与满宠便会在樊城殉葬。

换言之,桓阶的谏言背后,另有玄机。

结合时代背景,可以推断出,桓阶谏阻曹操亲征,与魏国储君之位有关。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丕留守邺县;曹植随驾洛阳,曹彰则镇守长安,兄弟三人各据要津。

曹丕虽有世子名分,卞氏诸子却皆欲争夺继承权。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曹操死后,曹彰与曹植确实一度尝试染指王位。

桓阶是曹丕党人,在曹操病重不豫的情况下,自然要全力稳定大局,绝不能允许曹操抱病亲征。因为一旦曹操薨于半道,势必对曹丕继位造成阻碍。

因此,桓阶对曹操的谏阻,可以视作为曹丕顺利接班而稳定局面的举措。它反映出曹操死前,魏国政坛的暗潮汹涌。

本文共 5700 字,阅读需 11 分钟

① 曹氏父子在建安二十四年的动向

建安二十四年(219)是风起云涌的一年。

是年年初,刘备攻陷汉中,杀夏侯渊;同年七月,刘备称汉中王,遣使赴荆州,授关羽前将军。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关)羽率众攻曹仁于樊。--《蜀书 关羽传》

关羽受封,随即发兵北上,围曹仁于樊城。于禁、庞德七路来援,七军皆殁。

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魏书 曹仁传》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在此背景下,豫州、司隶地区的诸多郡县,纷纷响应关羽号召,许县的官员甚至阴谋挟持汉帝南奔。

时关羽强盛,京兆金祎等谋挟天子以攻魏,南引关羽为援。--《资治通鉴》

特别需要注意,关羽北伐期间,曹操诸子的地理位置。

(1)曹操

曹操彼时身在洛阳。

洛阳并非曹操的治所,他的治所在魏郡邺县。只是由于刘备北伐汉中,曹操才不得不前往长安压阵。

夏侯渊与刘备战于阳平,为备所杀。三月,(魏)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魏书 武帝纪》

刘备北伐刚刚结束,关羽又掀波澜。为了应对樊城之围,曹操被迫从长安东返,同年(219)十月抵达洛阳。

(二十四年)夏五月,(曹操)引军还长安……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冬十月,军还洛阳。--《魏书 武帝纪》

曹操由于老病缠身,未能再重返邺县,翌年(220)薨于洛阳。

(2)曹丕

曹丕彼时身在邺县。

邺县在冀州魏郡,是袁绍故治,也是汉廷魏国的国都。曹操西征时,储君曹丕代父留守。

袁绍、曹操为冀州,治邺。--《地形志》

(贾)逵正色曰:“太子(指曹丕)在邺,国有储副。”--《魏书 贾逵传》

关羽北伐期间,曹丕在邺县发动魏讽案,诛杀了一批具备荆州背景的士人,大搞肃反运动;与曹操遥相呼应。

太祖征汉中,魏讽反于邺。--《魏书 杨俊传》

九月,(魏)讽潜结徒党,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未及期,(陈)祎惧而告之。太子(曹)丕诛(魏)讽,连坐死者数千人。--《资治通鉴 汉纪》

需要注意,邺县在冀州魏郡,与洛阳相距较远。这对曹丕继位构成了一定障碍。

(3)曹彰

曹彰彼时身在长安,驻守关中,提防刘备出川。

太祖东还,以(曹)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魏书 任城威王传》

按《任城王传》记载,曹操离开长安之后,曹彰便以越骑将军留守。曹操死后,曹彰才被召还洛阳。

(4)曹植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植的具体位置,诸书语焉不详;但通过史料线索可以明确断定,曹植当时随军同征,与曹操同在洛阳。

佐证就是《陈思王传》提到的“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命曹植南援樊城;曹植醉酒,不能受命”。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曹)仁,呼有所敕戒。(曹)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魏书 陈思王传》

曹植醉酒,不能受命

彼时曹操欲“敕戒”曹植,说明曹植并未前往临淄封国就任,而是就在曹操身边。因此曹植醉酒之后,曹操才能立刻知晓,“悔而罢之”。

另外一处佐证,就是《陈矫传》提到的“爱子在侧”。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薨于洛阳,曹丕因为身在邺县,距离遥远,心怀不安。尚书陈矫则对曹丕说:“先王有爱子在侧,恐生变故。”

太祖崩洛阳,群臣拘常,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陈)矫曰:“王薨于外(指洛阳),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魏书 陈矫传》

此处的“爱子”,被胡三省(《资治通鉴》作注者)解释为“曹彰”,这是不对的。

因为彼时的曹彰身在长安,在曹操死后才被征召至洛阳。而且曹彰粗猛好杀,徒恃武勇,也谈不上是曹操的爱子。

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曹)彰,(曹彰)未至,太祖崩。--《魏书 任城威王传》

陈矫所言,说的其实是“有夺宗之议”的曹植;既符合“在侧”,又符合“爱子”的定义。

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魏书 贾诩传》

按《魏略》记载,曹彰赴洛阳奔丧时,曾鼓动曹植篡位,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好在曹植认清形势,保持了克制,总算没有闹出大乱子。

(曹)彰至,谓临菑侯(曹)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魏略》

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

综上可见,在曹操死亡的前一年(219),曹氏诸子分处一方,各怀心计,最终引发王位继承的变故,险些酿成巨祸。

② 桓阶的政治立场与行为逻辑

关羽北伐时,桓阶是少数阻挠曹操亲征的人物之一。同时,桓阶又是曹丕的心腹,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

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曹)植有宠。(桓)阶数陈文帝(曹丕)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魏书 桓阶传》

有鉴于此,桓阶在曹操病重,死亡在即的情况下,阻挠其南下,目的绝不单纯。更何况桓阶给出的理由,过分牵强,不足置信。

桓阶与曹丕的关系十分密切,二人早在曹操生前便深相交结。

《桓阶传》花费了大量笔墨,渲染桓阶为曹丕“谋利奔走”的诸多故事;曹丕继位之后,也投桃报李,擢拔桓阶为尚书令,甚至有托孤之意。

文帝践阼,(桓阶)迁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侍中。(桓)阶疾病,(文)帝自临省,谓曰:“吾方讬六尺之孤,寄天下之命于卿。勉之!”--《魏书 桓阶传》

由此可知,桓阶极力谏阻曹操抱病南下,正是因为担心“爱子在侧”而“变诈妄生”。

曹操死于建安二十五年(220)春正月,换言之,即使在没有舟车劳顿的情况下,曹操在关羽北伐之后也仅仅活了半年不到;一旦大兴兵戈,王驾亲征,很有可能导致曹操提前死亡。

这种局面,是桓阶万万不愿意看到的。

在桓阶的劝说下,曹操遂“军摩陂”,即驻扎在摩陂,遥为之势。

二十四年,太祖军于摩陂,召(夏侯)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魏书 夏侯惇传》

(张)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曹)仁围解。(张)辽与太祖会摩陂。--《魏书 张辽传》

摩陂在颍川郏县,距离许县与洛阳不远,可知在桓阶的努力下,曹操最终打消了亲征的念头。

③ 丁仪的政治立场与行为逻辑

南征事件中还隐藏了一条暗线。即怂恿曹操抱病南征的人物,究竟是何人。

虽然史书无载,但不难推测。结合多方线索,可以基本确定,西曹掾丁仪、主簿杨修等人,应该是鼓动曹操亲征的主要人物。

陈寿在《桓阶传》中花费大量笔墨,记述曹植夺宗故事,以及毛玠、徐奕被丁仪构陷的宿怨。

毛玠、徐奕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丁)仪屡言其短,赖(桓)阶左右以自全保。--《魏书 桓阶传》

需要注意,毛玠、徐奕并非“刚蹇少党”,他们皆是曹丕党徒,与桓阶身处同一阵营。陈寿惜墨如金,又好春秋笔法,如此行文,其寓意十分明显。

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曹)植有宠,(毛)玠密谏曰:“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魏书 毛玠传》

至于谗毁毛玠、徐奕的丁仪,是曹植党人,史有定论。

同时,丁仪也是曹操的沛国同乡。曹操的原配丁夫人,即丁仪同族。因此缘故,曹操还一度想把长女嫁给丁仪,最终在曹丕的干预之下作罢。

(曹操)闻(丁)仪为令士,虽未见,欲以爱女(清河公主)妻之,以问五官将(曹丕)。五官将曰:“女人观貌,而正礼(丁仪字正礼)目不便,诚恐爱女未必悦也。以为不如与伏波(夏侯惇)子(夏侯)楙。”--《魏略》

曹操欲以爱女妻丁仪

丁仪很受曹操信赖,被称作“好士”;甚至在诬陷毛玠一案中,曹操还刻意回护丁仪,称“欲两全毛玠与言事者”。

太祖曰:“所以不考,欲两全(毛)玠及言事者(指丁仪)耳。”--《魏书 和洽传》

丁仪仰仗宠爱,胡作为非,屡屡兴风作浪,替曹植打击政敌;而曹操出于多种目的,对此一度颇为纵容。

崔琰、徐奕,一时清贤,皆以忠信显于魏朝;丁仪间之,徐奕失位而崔琰被诛。--《傅子》

丁仪是西曹掾,即西曹的长官(正职称掾,副职称属)。西曹是丞相幕府的人事机构,“主府内官吏署用”。

彼时以丁仪为首的西曹班子,就跟随在曹操身边。

《蒋济传》记载,关羽北伐时(219),蒋济是丞相主簿、兼西曹副官,还与司马懿一起给曹操出谋划策。

辟(蒋济)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司马宣王及(蒋)济说太祖。--《魏书 蒋济传》

曹操能够咨询蒋济的意见,说明西曹成员就在洛阳。既然“西曹属”蒋济在,那“西曹掾”丁仪必然也在。

以“丁仪兄弟进宠”以及“群下皆谓”的历史背景看,在诸多劝说曹操亲征的人中,必有丁仪。

时,丁仪兄弟方进宠。--王沈《魏书》

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魏书 桓阶传》

曹丕继位同年(220),便急不可待地夷灭丁仪三族,恐怕不仅是因为丁仪党附曹植而已。同为曹植党羽的杨俊,便多活了两年(222)才被杀。

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魏书 陈思王传》

黄初三年,车驾至宛,(曹丕)以巿不丰乐,发怒收(杨)俊。--《魏书 杨俊传》

彼时曹植与曹操同在洛阳,太子曹丕反而远在邺县。在曹操咨访群臣时,丁仪无疑是鼓动其南征的重要成员——因为局面越乱,对曹植继位便越有利。

准确来说,这不仅是为了曹植,更是为了丁仪自己。政治斗争是无情的,曹植如果不能嗣位,丁仪便会死无葬身之地。历史发展也确实如此。

类似事件,屡见不鲜。曹叡死前(239),中书令孙资、中书监刘放,便因为与顾命大臣关系不睦,篡改明帝遗诏,理由是“俱入鼎镬,何不可之有?”

中书监刘放、令孙资久专权宠,为(秦)朗等素所不善,惧有后害,因图间之……(刘)放知之,呼(孙)资与谋。(孙)资曰:“不可动也!”(刘)放曰:“俱入鼎镬(烹杀之刑),何不可之有?”--《汉晋春秋》

与丁仪一同参与此事(鼓动曹操亲征)的,可能还有丞相主簿杨修。

杨修的罪名是“交关诸侯”,所谓诸侯,即临淄侯曹植。

二十四年秋,(曹)公以(杨)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指曹植),乃收杀之。--《典略》

杨修以“交关诸侯”罪名被杀

杨修的下狱时间是“当年秋”,死亡时间是“曹操死前百余日”。

(杨)修死后百余日,而太祖薨。--《典略》

按曹操死于二十五年(220)春正月,杨修受戮,应该就在当年九月或十月(当年为闰十月,即一年中有两个十月);与曹操打消亲征关羽念头同时。

杨修诛死时,一同受到贬谪的,还有魏国中尉杨俊(中尉即执金吾,典卫戍职能)。他被从邺县解职,转任平原太守。

太祖征汉中,魏讽等谋反,中尉杨俊左迁。--《魏书 徐奕传》

(杨)俊以身方罪免,笺辞太子。太子不悦,曰:“杨中尉便去,何太高远邪!”遂被书,左迁平原太守。--《魏书 杨俊传》

需要注意,杨俊也是曹植党羽。在曹操死前,曹植党羽显然不适合与曹丕共同呆在一起,因此贬谪外放。

临菑侯(曹植)与(杨)俊善,太祖適嗣未定,密访群司。(杨)俊……称临菑犹美,文帝常以恨之。--《魏书 杨俊传》

可以看出曹操临死时,已经下定决心要为曹丕扫清继位障碍,避免死后同室操戈,因此开始着手削减曹植羽翼。杨修、杨俊、丁仪等人的下场也因此注定。

④ 小结

桓阶力排众议,谏阻曹操南征,貌似政见差异,实际并不单纯。

因为桓阶的游说逻辑过于荒谬,他甚至说出“曹仁之所以顽抗至今,是因为曹操在远方提供了心理支援”这类颠倒黑白的言论,可知幕后另有隐情。

(曹仁)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馀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魏书 桓阶传》

实际曹仁所在的樊城,情况相当不妙。

按《满宠传》记载,彼时(219)关羽兵势熏天,樊城人心动摇,连主将曹仁都一度打算弃城逃走。

或谓(曹)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关)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满)宠乃沈(沉)白马,与军人盟誓。--《魏书 满宠传》

樊城动摇,满宠沉白马盟誓

由此可知,桓阶这番“樊城军民同仇敌忾”的言论,绝非真实情况,甚至干脆就是曹丕继位之后的虚饰之辞。

桓阶之所以阻挠曹操南征,正是为了主子曹丕。

彼时(219)的曹操已然病入膏肓,绝不能再舟车劳顿。在曹操与曹植同在洛阳的局面下,身在邺县的曹丕,继位已然存在障碍;一旦曹操在襄樊前线提前死去,那曹丕继位势必更加艰难。

从历史发展看,即使在曹操正常薨于洛阳(220)的背景下,依旧不免发生诸多变故。比如卫戍洛阳的青州兵,便“以为天下将乱,鸣鼓擅去”,与反叛无异。

二十四年,(臧)霸遣别军在洛。会太祖崩,(臧)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魏略》

至于从长安前来奔丧的曹彰,更是公开撺掇“先王爱子”曹植,图谋篡位。

曹丕虽有魏王太子之名,实际地位并不稳固。结合杨修被杀,杨俊被贬,丁仪被夷三族的记载看,建安二十四年(219)秋冬之际,确实是曹魏内部暗潮汹涌、波谲云诡的高峰期。

曹操临薨前夜,曹氏诸子及其党羽,各逞所能,各展所长,为了魏王之位明争暗夺。最终曹丕有惊无险地承继大位,将暴乱的隐患消弭平息,大概算是历史的万幸了。

我是胖咪,百家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 for reading.

1.《胖咪谈三国 夺嫡遗波:曹操南征关羽事件探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胖咪谈三国 夺嫡遗波:曹操南征关羽事件探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8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