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成书900余年,由北宋名臣司马光编撰,浓缩了东周至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历代帝王治国理政的得失警示后人。《资治通鉴》编制的初衷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也就是为帝王治国理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了今天,千古帝王事早已成为尘封的历史,帝王之术不再有生存土壤,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就对当下没有现实意义了。对普通人而言,这部历史巨著其实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书中处处蕴含的为人处世的朴素智慧对当下的我们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以5个故事阐述《资治通鉴》对我们在为人处事方面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大局利益重于个人利益
公元前279年,秦赵两国君王渑池之会,秦王骄横,想借故羞辱赵王,遭到蔺相如机智与勇敢的反击,秦王因此没能对赵国施加非分之求。再加上赵国人也早有军队戒备,秦国到底没敢轻举妄动。赵王因此加封蔺相如为上卿之职,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深为不满,认为他身为赵国大将,有攻城掠地之功,而蔺相如原来只不过是个下层小民,仅凭能言善辩而位居其上,令他感到羞耻,忍不下这口气,便对外宣称如果遇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说后,便有意避开廉颇。每逢上朝,常常称病在家,不和廉颇去争排列顺序。出门在外,如果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驾,便令自己的车回避。蔺相如的门客下属都为蔺相如如此胆小怕事而感到十分羞耻。
蔺相如向他们解释:“你们觉得廉将军的威势比得上秦王吗?”回答都说:“比不上。”蔺相如说:“面对秦王那么大的威势,我都敢在他的朝廷上叱责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虽然无能,难道单单怕廉将军吗!我只不过考虑到:强暴的秦国之所以还不敢大举进犯赵国,就是因为我和廉将军在。我们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我所以避让,是先考虑到国家的利益而后才去想个人的私怨啊!”
蔺相如这番话传到廉颇耳中,令他十分惭愧,便赤裸着上身到蔺相如府上来负荆请罪,两人从此结为生死之交。
这就是“负荆请罪”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条为人处事的道理:大局利益永远重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和大局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有智慧的人都是把个人利益置于大局利益之后。
2、决策错误是最大的失败
燕国军队在乐毅的统率下一口气攻克齐国七十余城。齐国临淄市的一个小官田单足智多谋,逃亡的齐国人聚集在莒城和即墨,众人拥立他为守将抵御燕军。乐毅围攻两城,连续四年仍未攻下。
这个时候有人在燕昭王面前挑拨,栽赃、诬陷乐毅,认为乐毅之所以还不行动,就是因为妻子、儿子在燕国。况且齐国多有美女,只怕他早晚将忘记妻子。因此提醒燕昭王早作防备!
燕昭王头脑清醒,认为挑拨者是要坏了国家大事,便将挑拨者处死。并赏赐乐毅妻子和儿子,立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惶恐,不敢接受,一再拜谢,写下辞书,并宣誓以死效忠燕王。从此齐国人敬服燕国乐毅的德义,各国也畏惧他的信誉,没有再敢来算计的。
但随着英明的燕昭王去世,他的儿子燕惠王即位。惠王从当太子时,就与乐毅有矛盾。齐国守将田单听说了,便派人去燕国用反间计,挑拨乐毅与燕国新王的关系,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
燕惠王本来就疑心乐毅,便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大将,召他回国。乐毅知道燕王换将居心不良,于是投奔了赵国。从此,燕军将士都愤愤不平,内部不和。
田单如愿以偿,见燕王果然换掉了燕军主帅,便连续用了几条计策,一方面激发齐国军队的斗志,另一方面故意示弱以麻痹燕国大将,使燕军戒备更加松懈。
与此同时,田单则紧锣密鼓地做好战斗准备,趁着夜色向燕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势,燕国军队万分恐惧,纷纷败逃。齐军趁乱杀死燕军大将骑劫,追杀逃亡的燕军,齐国军队所向披靡,燕军则望风而逃,田单一口气收复了齐国失去的七十余城,并将齐襄王迎回国都临淄。
燕昭王头脑清醒,决策英明,他能果断处死挑拨是非者。而他的儿子燕惠王则是平庸之辈,昏聩无能,居然做出了撤换乐毅的离谱决策,使乐毅辛苦获取的战果和大好形势一夜之间土崩瓦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处事的一个道理:决策错误是最大的失败。
3、挟私报复是小人的共性
公元前245年,赵国任命廉颇代理相国之职,由廉颇率军征伐魏国,顺利攻取了繁阳。这时,赵国国君孝成王赵丹去世,他的儿子赵偃继位,是为悼襄王。
很不幸,当初燕国的故事又在赵国上演了。悼襄王刚执政就令武襄君乐乘取代了廉颇。廉颇因此大怒,攻击乐乘,乐乘跑开了。廉颇害怕遭受处罚便逃奔到魏国的都城大梁。但他在魏很久,仍得不到信任重用。
恰在此时,赵国的军队多次遭到秦军围困,赵王便想重新任用廉颇,而身在魏国的廉颇也渴望再为赵国效力。赵王于是派使者前往大梁,观察廉颇是否还能被任用。
历史在此向赵国开了个险恶的玩笑。廉颇的仇人郭开听到了这个消息,便以重金贿赂那位使者,让他在赵王面前说廉颇的坏话。
廉颇在会见使者时,显示自己还可以率军去冲锋陷阵,有意在使者面前一餐饭吃下一斗米、十斤肉,然后披挂铠甲,跃上战马。
但遗憾的是,使者被廉颇的仇人郭开收买了,目的就是要毁掉廉颇再次为赵国效力的机会。于是,使者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好。只是陪我坐着的时候,不一会就去拉了三次屎。”
赵王由此认为廉颇已经老了,便不再召他回国。楚王便把廉颇接到楚国,但廉颇担任楚国的将领后再也没有什么战功了,最终廉颇死在了楚国的寿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条为人处事的道理:挟私报复是小人的共性,小人只在乎他的个人利益,哪里会管什么国家利益、大局利益呢?赵王昏聩,郭开无耻,不但毁了一代名将廉颇,更毁了赵国的前程和命运。
4、以退为进是破局的利器
赵国虽然没有了廉颇,但还有一位更为出色的大将李牧。公元前244年,赵国赵悼襄王任命李牧为大将,率军攻击燕国,占领了武遂、方城。李牧是赵国防守北部边疆的优秀将领,曾经领兵驻扎在代、雁门防备匈奴。
各国都一直为匈奴之患头疼不已,唯有李牧一战令匈奴魂飞胆丧。
当时,李牧既有人事任免权,又掌管着城市的税收作为养兵的经费。李牧令人每天宰杀好几头牛,供给将士们食用,并指挥部队练习射箭和骑马,小心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多派出侦察人员打探敌情,精心做好备战。
但奇怪的是,李牧却严令部下:“如果匈奴兵侵入边境进行掠夺,我军应立即收拾起人马、牛羊、物资等退入堡垒中固守,有胆敢逞强捕捉俘虏的,一律处斩!”就这样,匈奴兵每次入侵,李牧的军队都严谨地点燃烽火报警,然后人马、物资退入堡垒中,只守不战。
这样过了好几年,匈奴人因此全都认为李牧胆小,就连赵国的守边官兵也认为自己的将帅太胆小了。赵王为此而责备李牧,但李牧依旧我行我素。赵王便派其他人取代李牧统兵。令人没想到的是,赵国军队不但屡次作战失利,损失惨重,而且使边境骚扰不断,百姓无法正常地耕作和放牧。
见此情景,赵王不得已又派人请李牧复出,李牧以生病为由闭门不出,拒绝接见来者。可是赵王坚持着非要让他重新出马不可,李牧无奈,便说:“如果一定要用我,必须允许我仍照从前的办法行事,我才敢接受您的命令。”赵王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李牧重返北部边境,继续实行老办法,匈奴人越发认为李牧是畏惧他们。守边军士每天得到赏赐却不能抗击匈奴,抗击匈奴的斗志日益高涨。李牧看条件成熟了,在做足了战备后,诱使匈奴率军大举来犯。李牧屡设奇阵,大破敌兵,斩杀匈奴十多万人马,乘胜灭掉了代地以北的胡族褴,攻破东胡,使林胡部族归降。匈奴单于领残兵逃奔而去,此后十多年不敢再接近赵国边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条为人处事的道理:以退为进往往是破局利器,退,一方面可以示弱麻痹对手,另一方面是为了积蓄反击力量,但凡懂得以退为进来破局的人,都是有大智慧的。
5、逆向思维利于破解难题
公元前201年,汉高帝刘邦已经封赏了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一时决定不下来,便没有给予封赏。高帝在洛阳南宫,从天桥上望见将领们往往三人一群两人一伙地坐在沙地中谈论着什么。
刘邦问张良:“他们都在说些什么呀?”
张良道:“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图谋造反啊!”
刘邦说:“天下新近刚刚安定下来,他们为什么又要谋反呢?”
张良说:“陛下由平民百姓起家,依靠他们夺取了天下。如今陛下做了天子,所封赏的都是自己亲近喜爱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自己生平仇视怨恨的人。他们计算功劳,认为即使把天下的土地都划作封国也不够全部封赏的了,于是这帮人就害怕陛下对他们不能全部封赏,又恐怕因往常的过失而被猜疑以至于遭到诛杀,所以就相互聚集到一起图谋造反了。”
刘邦于是担忧地说:“那应该怎么办呀?”
张良说:“皇上平素最憎恶、且群臣又都知道的人,是谁啊?”
刘邦说:“雍齿与我有旧怨,他曾经多次困辱我。我想杀掉他,但由于他功劳很多,所以不忍心下手。”
张良说:“那现在就赶快先封赏雍齿,这样一来,群臣也就人人都对自己的能受封赏坚信不疑了。”
刘邦便赶紧置办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急速催促丞相、御史论定功劳进行封赏。群臣结束饮宴后,都欢喜异常,说道:“连陛下最憎恶的雍齿尚且封为侯,我们这些人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啦!”
张良在这里就是利用了逆向思维的巨大威力,帮助刘邦以四两拨动了千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条为人处事的道理: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要善于学会逆向思维,善于利用逆向思维破解难题。
当然,以上只是书中的冰山一角,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璧”。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生动详细地记载了战国至五代期间,整整1362年的历史。
整部作品,体例严谨,史料充实,文笔生动,既包含跌宕起伏的朝代变更,也有帝王将相的为政治国策略,还有英雄豪杰的待人处事之道。
也因此,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志士,都将它作为人生必读的案头书。
更重要的是,从小学到高中的文史科目里,《资治通鉴》几乎无处不在:《围魏救赵》《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孙权劝学》《赤壁之战》《商鞅变法》……都是需要重点学习的篇目。
可以说,如果孩子能早一点读懂《资治通鉴》,也就能越早获得学好文科的金钥匙!
不过《资治通鉴》原著是文言文,大人读起来尚且晦涩,孩子们就更读不懂了。我也一直在找适合孩子读的版本,最近终于遇到了一套特别满意的,果断推荐给大家。
就是这套《孩子读得懂的资治通鉴》(全4册),内容通俗易懂,插图精美绝伦,读来让人震撼不已,孩子绝对会爱不释手!
不同于市面上一般的版本,这套书用讲故事的方式来给孩子们讲历史,足足120个精彩故事,串联起跌宕起伏的千年历史,极为精彩。
而且,作者们用新颖独特的视角,幽默风趣的口吻,简练生动的语言,把一段段历史都写“活”了,读起来特别过瘾!
比如,三家分晋的故事,将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的历史,刻画得极为生动。
刘邦项羽之争 ,鸿门宴是一个重要节点。虽然课本上也有讲述,但这套书里紧张刺激的情节,特色鲜明的人物,绝对会让孩子过目不忘。
三国时期,关羽大战曹军,巧借天时地利,水淹七军, 生擒敌军主将,从此声名大噪。读着书中精彩的描写,就如同亲自见证了这波澜壮阔的历史,感染力十足!
这样精彩传神的作品,别说孩子,就连我这个大人也读到停不下来,哪怕有的篇章,已经读过很多遍,但还是收获不小。
而且,这套书还特别为每个故事都配上了大师级的插 图,足足有400多张,精美绝伦,细腻生动,让孩子身临其境,重温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
讲真,翻阅这样的作品,真的比看电影都过瘾,既能让孩子轻松理解,记忆深刻,又能积累知识,拓宽眼界,实在不可多得。
更惊喜的是,它还是一部可以听的历史书!扫一扫书后的二维码,就可以听精彩的音频故事,跟着专业老师,畅游历史世界。
整套书内容含金量十足,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和家长一起阅读;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的孩子,完全可以自主阅读,为以后的语文、历史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套书原价276元,咱们争取到的团购价仅169元(包邮)!性价比不用多说,无敌超值~
才5折左右,就能拿下这套收藏级别的《孩子读得懂的资治通鉴》,要多划算有多划算,家有中小学阶段的娃,绝对不能错过,库存有限
1.《一食刻 《资治通鉴》:不只是帝王之术,还有为人处世的朴素智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食刻 《资治通鉴》:不只是帝王之术,还有为人处世的朴素智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9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