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县清朝行政区域划分图,直接上图,大家看得清楚,我也省劲。明朝227个村,清朝336个村。增加了109个村子。原来明朝就有的村庄,大多是以前就存在的。

后面增加的109个村子的形成则各有原因。因为喜欢永年乡村历史,也曾探索过一段时间,就将我自己不成熟的观点说一下,不一定全对,如有不周,请多多谅解。第一原因,大村分成两个村。如西苏乡的尚村。原来就是孟尚李姓的一支,搬迁到村东成立一个村,当时叫上村,后改为尚村。还有明朝时的营里(前后马营),到清朝时,人口多了,就分成了两个村,前王马营和后王马营。还有双陵陈氏兄弟两个,明朝时,从双陵迁到何庄,后家族壮大后,单独成一村,清朝时称陈何庄。这样的村子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第二个原因,有很多村子都是在清朝时才建立的。比如西杨窑村,就是双陵杨氏迁到那个地方时,才成立的新村。还有新安村,也就是现在邯郸市动物园所在的佛山就是新安村。这个村因佛光寺出名,信徒来自周边县,清末成村,原名老鸦嘴,后改山沟,1942年,改名新安村。尚庄,明朝崇祯8年,迁来为庄,起名上庄,后改为尚庄。

总体来说,村子的增加和人口的增长有很大的关系。摘抄一部分数据。明朝成化年六年,1465年,永年县有户3929,17549人。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有户5522,人口24420。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人口75759。光绪元年,1875年,232320人。民国1931年,279704人。现在,永年人口85万。以上数据证明500多年,永年人口增加了40多倍,村子自然也增加了很多。同时,也注意到了,很多村子之间,有不少的迁徙活动。

观察过几个姓氏家谱,可以发现,明朝前期官方移民较多,很多都是从山西填充永年县。中期,就有很多民间个体之间的迁徙,并且很多都是在当地生活比较贫穷的人家。家谱记载中,双陵杨氏家族迁出去的分枝有很多,分别在杨寨、西杨窑、西阳城、临洺关小西门杨氏,八汪杨氏、李沟杨氏等等还有很多。裴破庄连氏迁出去的有陈义连氏、城关连氏等等。

所谓的树挪死,人移活,就是这个道理。双陵陈氏,迁出去的兄弟两人,后代早已成为一个村庄,而双陵老陈氏,现在还是一支,近年来,人口增加了不少。双陵霍氏,迁往洞头村,人口现有不少,而本村霍氏,人口很是凋零。还拿双陵做例子。迁出去的人不少,迁进来的人也很多。双陵后街西头小姓,多是邻村迁来。阎姓来自洞头,李姓来自尚村,程姓来自周村。

如果你家是村里小姓,又没有家谱,不妨去周边村打听同姓,说不定能找出同宗。喜欢乡村历史的老乡,我们共同发掘永年本地的历史风情,家族传承,欢迎欢迎大家留言评论,有啥问题可以私聊。我将知无不尽,竭尽全力为大家解答。

1.《市井路人甲 明清时期永年县迁徙那些往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市井路人甲 明清时期永年县迁徙那些往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0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