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好网民学习百年党史#
于保合,满族,1914年10月21日生,吉林省伊通县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于保合正在吉林一中上高中,在中共吉林市委负责人李世超引导下参加革命,1933年7月加入共青团,曾任吉林市团区委书记。1933年10月高中毕业,于保合被省委派到莫斯科学习无线电军事技术,后在东北抗联长期负责部队的电台、 政治工作, 直至抗战胜利。
神秘的无线电学校
1933年底,满洲省委要派于保合到莫斯科学无线电军事技术。在征求个人意见时,于保合家里正遭受重大变故,老家的房子被土匪烧了,土地又因借高利贷全部丧失。他的父亲外逃避难,以教私塾为生。他最挂念的母亲年迈多病,流落在哈尔滨给工厂做零活,艰难度日,正盼望已长大成人的长子为家分忧。但面对日本侵略者横行,东北河山惨遭蹂躏,在两难选择中,他下狠心“默默地离开妈妈”。12月,于保合(化名王福俊)、印刷工人老黄及皮鞋工人苏钦臣,一行三人按规定从哈尔滨乘火车到绥芬河车站下车,准备过界去苏联。
1934年1月到莫斯科后,一位叫费列满娜的女少将,派人送于保合(化名“万内”)和苏钦臣(改称“米桑”)去莫斯科北边约70公里的无线电学校。该校设在斯密斯车站西北方的桦树林中。他们上午学习电学,无线电收发报机原理,练习电码和国际电语;下午自己试制收发报机,搞些试验或收发报练习。星期天上政治课,了解中国革命情况,中国工农红军的活动情况,读马列主义的书和斯大林的著作。很少休息和外出。
在无线电训练班的学员中,万内成绩最优,得到“红榜”的表扬:除学会了无线电有关的基础理论外,还能熟练地装配收发报机。由于搞秘密工作,不能长途携带和外买发报机,所以必须会自己动手制作。
经过半年多的学习,万内因为成绩出色,9月提前毕业,被率先分配工作。从莫斯科来人,找万内谈话,要他回国搞秘密电台工作。领导问:“派你去上海工作你同意吗?”万内:“服从分配,干什么工作、在哪工作,由组织来决定。”
于是,领导向他交代去上海做秘密电台工作的细节:须与一位叫贝内的英国人接关系,受贝内领导,贝内掌握电文和密码,由万内发报。电台联系对象是海参崴苏方电台。工作时间定在每天夜间24时至次日拂晓,发报要快,防止敌人用方向测试仪侦查出电台位置;由英国人提供无线电元件,自制发报机;为了保密,天线要挂在室内。还规定了到上海以后与贝内接关系的暗号:11月5日、10日、15日……到四川路南头,双方都拿一本英文版的 《亚细亚》 杂志,万内见到口含雪茄烟、手拿这本杂志的人就要首先用英语问他:“你是贝内先生吗?”他回答:“是。”他反问:“亨利先生怎样?”万内答:“过暑假去了。”这样就算接上头了,之后再谈工作。
在上海,给万内每月的生活费为60美元,一美元合现洋3元,所以每月可得180元左右现洋的生活费。发给路费100美元。临别时,对上海熟悉的一位中国学员,特别嘱咐万内说:“到上海住在大东旅馆比较安全,可以避免警察来搜查。”
1934年9月,几经周折,万内顺利回国,来到哈尔滨。
上海秘密接头失败
于保合在哈尔滨下车后,先去看望了日夜思念的母亲和姐姐弟弟。对家里人,他谎称在北平和同学开电料行,生活还好。
几天后,于保合告别母亲,坐火车到大连,转乘邮轮“大连丸”去上海。1934年10月上旬到达上海。他先在大东旅馆住下,每天宿费3银元,感觉太贵,第5天转到浙江中路一个普通旅店,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在上海,于保合人生地不熟,没有一个亲友,上海话也听不懂,只盼望赶快接上组织关系。他首先需要找一个掩护电台工作的职业立脚。看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招生的广告,他去报了名。学校收高中毕业生,他只带了初中文凭,学校不收。他解释自己如何热爱美术,插班也行。后来学校同意他参加考试,合格后只能当旁听生,不发毕业证书。他本无心要毕业证书,就参加了考试。后学校同意收他为旁听生。
11月接关系的日子到了,于保合按指定的时间地点,5日下午3点至3点半,到四川路“扎特”旅馆 (现工会大厦) 去接头,没有接上。又按事先约定,给“巴拉斯”旅馆一个英国人写了一封英文信,接着在10日、15日又去指定地点,但每次都没有见到嘴吸雪茄、手拿《亚细亚》杂志的那位贝内先生。没接上头让于保合心神不定。开始,他曾考虑去中央苏区,但人地两生,冒险瞎撞无益。经费也只剩下十几元了,便决定返回哈尔滨找党组织。他买了一张货船票到营口,再转乘火车北上。在营口下船时,他被伪警察搜查打耳光,还被抢走了剩下的钱。坐火车到长春时他已身无分文,在老同学付景廉帮助下,得到李世超的通信地址,并借了路费去哈尔滨。
满洲省委的电台梦
1934年12月初,于保合回到了哈尔滨,住在叔父家,以在北平开电料行生意不好,回来找工作为由瞒过了叔父。这时母亲已被撵回农村老家。
12月底,于保合和李世超见了面。他汇报了自己在上海没有接上头的过程,并按照要求给中共满洲省委写了一份到苏联学习的经过和在上海接关系的详情汇报。
1935年2月上旬的一天,李世超转告于保合,省委已经调查清楚,汇报完全属实。并传达了省委的决定,留他在省委工作,打算设一电台直接和中共中央取得联系。具体筹备工作由一个30多岁、南方口音的女同志(即谭国甫,曾任满洲省委宣传部部长,当时化名“杨大嫂”) 次日接头时再谈。还规定了具体时间和暗语。
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暗语,于保合与杨大嫂接上关系。杨大嫂对于保合说:“省委决定留下你在哈尔滨设立一个秘密电台,将来和中央建立联系。这个工作很重要,你有什么要求?”于保合提出了租房子、落户口的问题,以便和家庭断绝关系。还提出买发报器材等问题。杨大嫂回答都可以解决,并让于保合把器材单子开出来由她托人购买。之后,二人又数次接头谈准备工作的进展。
1935年3月,杨大嫂和于保合最后一次接关系时说:“现在省委决定派你到珠河中心县委游击区去工作,在那里设立电台。满洲省委的重要负责干部都要疏散到游击区去。城市里容易遭到破坏,电台设在游击区比较安全,游击队发展很快。到了那里,冯仲云负责领导你,你的名字就叫‘万内’。你需要什么器材就开个单子交给老冯,他再派交通员和省委联系,一看见万内要的,我们就知道是你要的,我们负责买来派交通员送去。祝你成功。”并让他和李世超接头,由李安排去珠河游击区。
第二天,于保合与交通员老王在乌吉密车站下了火车,又会合了张霭如和女刘 (刘志敏),几人在老王带领下直奔三股流游击区 (珠河游击区的一部分)。在珠河中心县委机关,于保合看到了自己的一位入团介绍人老冯(冯仲云),还认识了团县委书记王大棉袍(周一夫,当时都称外号)、满洲团省委巡视员小孟 (即韩光,后任团县委书记)、老包 (张兰生,后任县委书记) 等人。这里冯仲云是实际上的主要负责人。
晚上,在县委的小屋十几个人和衣而卧,于保合开始了十年之久的游击生涯。他一边担任县委秘书,一边等待着装备电台。省委曾派交通员送来过电子管和变压器等器材,但因电源、密码解决不了等问题,电台始终未能建立。
后来得知,1935年初,王明、康生一再电令满洲省委“所有负责同志全部到莫斯科讨论满洲工作”。到苏联后,省委代理书记杨光华被流放,谭国甫不幸遭杀害,满洲省委名存实亡,不久被王明、康生撤销。
抗联密营的电信学校
1935年,在珠河中心县委,除初次见面的冯仲云等人外,于保合还见到了县委组织部部长白江绪、妇女部部长李秋岳、县委委员赵尚志和赵一曼等。1933年创立时只有13人的珠河游击队,此时,已发展成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称司令)。
1935年春,于保合跟随赵一曼率领的游击连,粉碎了敌人的“春季讨伐”。此后,敌人的夏、秋、冬季“讨伐”越来越残酷,实行毒辣的焦土政策,于保合亲历了身边战友惨痛牺牲的生死考验,1936年1月转为中共党员。
1936年春,根据赵尚志的意见,珠河中心县委转移到汤原县境。之后,于保合被调到三军政治部工作。1936年春末,赵尚志对老包说:“让小万先到三军被服厂去筹建电信学校。部队在伊春木营缴获的一台无线电可以作为学校的教具,以后再抽调人去学习。我们不仅是为了现在战争的需要,学习先进的电信技术,而且培养一批技术人才本身就是一项战略任务。”
接受新的任务后,于保合来到通河县帽儿山的三军被服厂,筹备建立电信学校。于保合在被服厂住了一个多月,赵尚志派四五名学无线电的少年连队员,从伊春山里运来了缴获的无线电机器及电池等设备。于保合带领他们到巴浪河建立电信学校。7月,在巴浪河河沟里,张木营子以东约35公里的东山坡上正式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司令部电信学校,赵尚志指定万内 (于保合,当时人称小万,后来赵尚志要他坚定搞军事而不搞秘密地下活动,让他改回原名,仍称于保合) 任电信学校校长兼教官。学员有:三军司令部少年连的5名战士,全是党员;六军的1名党员叫孙国权;独立师的3名全是群众。于保合任电信学校支部书记,学员马玺贵任学员队长,协助领导电信学校。
8月下旬,电信学校开始正式上课。课程主要是技术课,军事课和政治课合上。这些学员都识字不多,相当于初小文化程度,既要讲无线电技术,还要补文化基础课。学员们学习都很努力,提高得也快。开学3个月后,于保合接到赵尚志指示,要电信学校到伊春与抗联总部政军学校合并。12月电信学校与政军学校一起活动。每天有半天上报务课和技术课,另半天与政军学校一道上军事课和政治课,直到1937年2月结束。尽管当时东北抗联还没有装备无线电的条件,但这种为建立现代化军队,积极培养技术人才的远见卓识,为抗联部队坚持斗争、与苏军配合取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37年2月,于保合任抗联三军留守团政治部主任,7月任三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并担任北满省委扩大会秘书。后经赵尚志介绍,于保合与六军被服厂的李在德(朝鲜族)结婚。12月,赵尚志命令于保合代理三军四师政治部主任兼三十二团政委。1938年冬,因叛徒告密,越冬储备粮食被敌人毁掉,在给养断绝、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于保合和团长李铭顺带部队过界去苏联,并寻找自1938年初入苏一年无音讯的赵尚志。
东北抗联司令部的电台工作
进入苏联后,于保合再三拒绝了苏方提出的去哈尔滨做秘密电台情报工作的要求,甚至写血书要求见赵尚志。1939年2月,于保合在伯力 (哈巴罗夫斯克) 内务部一处禁闭室里见到了赵尚志。这时,苏联已转变以往冷落抗联游击队的方针,准备派赵尚志回东北召集旧部,建立抗联总指挥部,并让于保合届时负责无线电联络工作。
1939年7月,东北抗联总司令赵尚志任命于保合为司令部电信队队长和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李在德任司令部机关党支部副书记和译电员,带领全队120人、6挺机枪、1部无线电台,过黑龙江,返回东北抗日前线。部队先后在佛山、萝北、汤原一带山地活动。其间,夜袭乌拉嘎金矿警察局所和日本测量队,缴获步枪百余支、无线电台一部、测量仪器数套、实测地图底稿等。赵尚志派张祥等将战利品送往苏联。
7月至12月,总司令部电台遵照苏方规定的呼号、波长和时间,一直保持同苏联伯力二站远东军司令部通信团联系。来往电报比较频繁,重要情况如司令部行军到达的地点、活动的部署、作战情况,打乌拉嘎金矿警察局所的战果,两次打日本测量队以及给养困难七日绝粮等情况,均向苏方发报通报。苏方也经常发来电报,如祝贺打乌拉嘎金矿警察局所的胜利,要求将地图及测量仪器和俘虏的日本测量师送往苏联等。
12月,司令部接到苏方来电,说冯仲云已到苏联,准备在苏联召开中共北满省委和吉东省委负责同志会议,请赵尚志过界去参加会议。赵尚志让于保合电告目前的困境,要求司令部全员过界。经苏方回电同意,部队再次到苏联的拉宾附近过界。
二支队的小部队侦察
1940年4月,于保合同李在德被调到伯力学习过一段无线电及政治理论,之后调到二路军总指挥部。10月10日,于保合与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王一知、单立志等人从伯力回国,任报务主任。11月上旬,在饶河暴马顶子密营,于保合被赵尚志任命为总指挥部特派员,领导二支队党政工作,并任支队党委书记。后因于保合“盲目跟赵尚志反对 《王、康指示信》”和赵尚志一起被北满省委开除了党籍,前任命被撤销。
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受德国法西斯闪电战突然袭击,对日也加紧战备。周保中受命组建抗联小部队回东北,开展群众工作,进行各种侦察,向苏方报告日军在边境及后方的情况。9月初,二支队队长王效明率李在德等30多人从饶河附近过乌苏里江,到达暴马顶子密营,与于保合会合。部队休整后,宣布任命于保合为宣传科科长兼电台报务主任,与李在德一起负责电台工作。小部队的侦察任务,主要是了解饶河、富锦、宝清、依兰等三江地区日军的兵力、兵种、武器、装备、粮食、仓库、军队内部生活,日军驻军状况、移动的目标、军事建筑、道路交通、通信联络等情况。根据小部队的侦察计划,王效明率部队往西南边的宝清方向进军。由于挠力河发大水,淹没了草甸子,无法行军,部队只好绕道上游,多走了一个多月的路程。由于部队只准备了7天的干粮,陷入20多天的断粮困境,战士们靠捡蘑菇、挖野菜、摘刺梅果,吃树叶、树皮、草根充饥,有四五名同志饿倒牺牲。
于保合在二支队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坚持原则。1941年冬,二支队党委讨论批准他恢复党籍的要求,并报告周保中。1942年2月,周保中给王效明发来电报:“王效明同志,此间党委决定恢复于保合同志党籍、党龄。周保中。”按照周保中的部署,李在德带一部电台随王效明支队到富锦一带活动;于保合和姜焕周带另一部电台,随姜信泰政委及10余名战士到依兰二道河子铁路沿线侦察敌情。直到11月,两支部队才在饶河后方密营会合。12月,姜信泰率李在德等10余人先过境到苏联,得知东北抗联教导旅——八十八旅已经于8月成立。于保合继续在东北坚持活动。直到1943年7月底,夏礼亭接替二支队的电台工作,于保合才入苏,任八十八旅无线电营排长。在二支队工作时,于保合感到最困难的是电池运输。为保证通信联络畅通无阻,他将15瓦发报机改为5瓦,节省耗电量2/3,而联络同样通畅。把3灯收报机改为2灯收报机,也能维持400公里距离的通信联络。他这样一个高中毕业生,学习无线电理论不到一年,在电台技术上的改革创新让苏联无线电专家也感到惊异。
随苏联红军返回东北
在八十八旅,于保合曾担任苏联官兵汉语训练班教员,为无线电营编写过教材。
1945年8月10日,周保中在八十八旅召开了东北抗日联军准备反攻的动员大会。8月11日,八十八旅接到指示,剩下的部队移驻同江,准备与苏军并肩作战,进攻佳木斯。12日,又接到电令“暂停原地、不移动”。这是因为接到了斯大林的电令:“东北是你们中国人民的东北,苏联红军的任务是解放东北,建设东北的任务是你们的。待命。”
由于战局急转直下,日军迅速溃败,部分八十八旅抗联将士未及参战,便直接投入了战后的接收、整建工作。
9月8日,于保合随周保中乘飞机到长春。周保中在长春担任苏联红军卫戍司令部的副司令员,苏联人担任司令员。八路军和关里来的重要干部都到周保中这里来接洽。他们利用苏联红军的特殊身份,充分发挥了八路军和苏军之间的沟通作用。
12月,吉辽军区司令部从长春撤至岔路河以后,吉辽军区司令部编队,开始把于保合的电台与八路军陈伦带来的电台合并,于保合为队长,陈伦为副队长。这时又成立了电台学员报务训练班,由陈伦、何惧教学员怎样使用收发报机,于保合讲授电学。
1946年3月在磐石时,吉辽军区司令部一开始任命于保合担任机要科科长兼三台队长,但后来机要科副科长冯雪岩对于保合说,八路军规定机要科科长不能兼电台队长,自己译电、自己发电容易出问题;还说东北局机要处派王潮海来任机要科科长,但不知道吉辽军区已经任命了于保合,王潮海只好任机要秘书了。于保合一听,马上找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钟人仿,主动申请辞去机要科科长的职务,只担任三台队长。吉辽军区经过研究,重新任命王潮海为机要科科长。于保合降任三科 (通信科) 副科长兼三台队长,但他心里十分坦然。
1947年2月,于保合在调到东满前线指挥部时,将周保中专用电台的工作移交给李在德。1947年夏,中央规定,各地区不准与国外保持电台联系,由中央统一对外,随之撤销了周保中专用电台。新中国成立后,于保合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联司通信处副处长、华北军区空军司令部通信处处长、三机部副局长等。1985年4月9日病逝于北京。2014年10月21日是于保合百年诞辰,俄罗斯解密的历史档案 《红星勋章授奖报告书》 显示:由于于保合在保障通信以及在无线电技术上的特别表现,远东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特授予他最高奖励,特授予红星勋章。批准日期:1943年10月23日。对此,于保合生前竟一无所知。“红星”的得失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抗联老兵对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无限忠诚的“红心”,将永远激励后人追求真理,矢志不渝!
作者简介:于光 于保合之子
1.《微宣本溪 抗联故事之二十四丨抗联老兵于保合的电台生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微宣本溪 抗联故事之二十四丨抗联老兵于保合的电台生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