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故事。由于诸葛亮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守,诸葛亮面临被司马懿活捉的危险,被逼退守西城。

当时司马懿带领15万大军,兵临西城县的城门外,而诸葛亮身边根本没有军队,形势十分危急,直接面临被司马懿活捉的窘境。

可出人意料的是,诸葛亮仿佛对司马懿的大军充耳不闻,而是焚香抚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在当时,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及一众大将已经看出这是一座空城,他们想直接攻城,但令他们异常惊奇的是,司马懿阻止了大军进攻。

司马懿认为“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城门大开,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识,宜速退”。就这样直接放过了诸葛亮。

很多人认为,司马懿没有看出这是空城计,认为他一生都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下,对诸葛亮惧怕的不得了。其实,这是后人对司马懿的误解、对诸葛亮的神化。

事实上,空城计是聪明人和聪明人之间无声的对话。诸葛亮大开院门,用优雅的琴声,应对来势汹汹的魏军,但这琴声是为司马懿量身定做的,也只有司马懿才能听得懂。

听到琴声,司马懿远远就约住军马,驻足不前,不为其他的,只为他听懂了诸葛亮的弦外之音—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在历史上,像文种、韩信这种功成名就、功高盖主的人,到最后都是兔死狗烹,在没有利用价值后,都被清理了。

深谙历史的司马懿太明白其中的道理了,所以在他会意之下,他不顾大将劝阻,借口诸葛亮一生谨慎,不会轻易犯险,更不会以身试险,下令撤军。就这样,消灭蜀国最好的一次机会就被司马懿放过了,但其实于他自己而言,这是最佳的选择。

为什么司马懿要退?司马懿深知,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对手诸葛亮的存在。只要诸葛亮在,司马懿才有价值,魏帝和其他大臣才不会对他下手;如果诸葛亮没了,司马懿也就没了。

司马懿明白这一点,诸葛亮也明白这一点,而且他还知道司马懿更加的自爱。

因此,诸葛亮决定放手博一把,他博的是司马懿在于国和于家之间,到底怎么选。当然,诸葛亮内心更加倾向于司马懿自小过于忠君爱国。

事实上,正如诸葛亮所料,司马懿在听懂弦外之音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保家保自己,一切的动作那么自然,命令也是不容置疑。

尽管不少魏军和魏将暗自嘲笑司马懿胆小,太过害怕诸葛亮,但和司马懿保命相比,斩杀诸葛亮又算得了什么,没有了命就没有了一切。所以,司马懿他不傻,他宁愿背负骂名,背负奚落。

正是因为司马懿要保命,诸葛亮才保住了命。所以,空城计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为了各自保命,联手做的一个局,结果是双赢。

1.《洞评文史 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真的没看出来吗?事实是两个人联手做的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洞评文史 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真的没看出来吗?事实是两个人联手做的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5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