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一个故事讲起

公元168年(东汉建宁元年)的一个夏天,赤日炎炎芭蕉冉冉。陈留郡圉县一个小村的石街上,一名中年儒者正手持蒲扇步履盎然地赴友人宴。

当他走至友人门下,突然听到舍内传来时急时缓的琴声,这琴声抑郁又嘶亢,他不觉止步转身离去。

古人抚琴

友人的家人看到,将此情形转告友人,友人疾步撵出,询问缘由。他质问友人:“用音乐招我来却藏有杀心,怎么回事?”此话一出,随后赶来的席间众客一片茫然,不明就里。但因儒者向来被乡里人尊崇,所言又不容置疑。

此时,适才抚琴客出来解释说:“我刚才弹琴的时候,看见一只螳螂正要扑向鸣蝉,蝉将飞走还没有飞走,我心里有些担心螳螂丧失机会,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杀心流露到音乐中来吗?”儒者莞然而笑说:“这就对了。”

这赴宴儒者就是蔡邕。

蔡邕

蔡邕(公元133年-192年),字伯喈。留郡圉县人。少有才名,生性至孝,精通经史辞赋、音律书法等,古“四大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之女蔡文姬

早年间,朝廷闻之蔡邕音律之名,征召其入朝,蔡邕行至半路反悔,以染病之由,返回家中。品玩古董,研汲百家之学,少与时人往来。

建宁三年(170年),38岁的蔡邕被司徒桥玄说服,为桥玄佐撩,受到桥玄的厚待。后出任河平县长,又被召拜为郎中,在东观校书,升任议郎。

其后因与人不合,被人上奏诬告。灵帝听信,将其与家属流放至北方边郡——朔方郡,流放期间居住在五原安阳县。九个月后,灵帝大赦天下,蔡邕获准返回原籍。

蔡邕准备启程回家前,五原太守王智因其名为他摆席送行。酒后,王智兴起,要蔡邕演奏音乐,蔡邕可能认为王智附庸风雅,没有从命。在众多宾客面前,王智感觉丢了面子,就破口骂蔡邕说:“罪犯也敢轻侮我!”自感没趣,蔡邕振衣离席。席后王智一封“蔡邕心放怀怨诽谤朝廷”的密告,让蔡邕再堕深渊!

由此,蔡邕亡命江海,由北走南,几经周折到达吴会(今绍兴),在吴地一待就是十二年。

后人制作的焦尾琴

期间,制作焦尾琴,流传后世。传说蔡邕有次在吴地农家听到一块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块好木材,因此把它拣出来做成琴。成琴后音色美妙绝伦,由于木尾被烧焦,人称焦尾琴,名声远播。焦尾琴后传经数代,至明朝后遗失。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去世,董卓任司空,专擅朝政,听说了蔡邕的名气,于是征召他,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董卓怒骂道:“我有灭人三族的权力,你蔡邕就算骄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蔡邕不敢再执拗,只好应命。不曾想,这一去蔡邕遇到恩主。

游戏中的董卓

董卓很敬重他,初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后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

此后三年,蔡邕名义上虽不情愿但还是惬意地过活在董卓麾下,董卓有些大事小情也向蔡邕请教、参议,蔡邕也积极向董卓规劝筹划了不少向善的建议。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诛杀。有次在司徒王允坐上说起董卓,蔡邕不经意间一声叹息,似有怜惜之情,王允见状勃然大怒,呵斥他说:“董卓是国家大贼,差点倾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操守!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你是想和他一同作逆贼吗!”随之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

影视剧中的王允

蔡邕递上辞表道歉,请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以求继续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大多同情并想要救他,都无功而返。太尉马日磾前往对王允说:“伯喈是旷世的奇才,清楚很多汉朝的事,应当让他续写解决后边的历史,让它成为一代重要的典籍。而且他忠诚孝顺的名声一向显著,获罪又没有明显的缘由,杀了他岂不是会丧失威望吗?”王允说:“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今国家中途衰落,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决议执刑。就这样蔡邕死在了监狱里,时年六十岁。

蔡邕的贡献及影响

文学

蔡邕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其所作赋取材多样,切近生活,语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于世态人情,很有艺术的感染力。蔡邕诗歌现流传有400多首(由于当时战乱连年,没有原稿流传,均由其女蔡文姬凭借惊人的记忆力默写而来)。

蔡邕作品集

蔡邕生平喜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将所藏之书载数车赠给王粲。

参与续写《东观汉记》

《东观汉记》是一部记载东汉光武帝至汉灵帝一段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因官府于东观设馆修史而得名。该书由班固、刘珍、蔡邕、杨彪等人编撰,历经自汉明帝至汉献帝几乎一朝时间尚未最终完成。《隋书·经籍志》所录《东观汉记》有一百四十三卷,经唐宋至元朝逐渐散佚,今天所见为清代及现代人辑本。

《东观汉记》印本

熹平石经东汉时期汉灵帝为了维护统治地位,下令校正儒家经典著作,派蔡邕等人把儒家七经(《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抄刻成石书,一共刻了8年~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至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刻成46块石碑。每块石碑高3米多,宽1米多。刻成后立于当时的汉魏洛阳城开阳门外洛阳太学所在地,所以人们又称这部书为“太学石经”。石经是用隶书一体写成,字体方平正直、中规人矩,极为有名,故也称为“一字石经”。当年,熹平石经曾轰动京师洛阳,甚至轰动全国。

熹平石经

书法

蔡邕工篆书、隶书,尤以隶书著称,其字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灵帝命工修理鸿都门(皇家藏书之所),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蔡邕从中受到启发而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论蔡邕飞白书时说“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飞白体

可惜的是,蔡邕因负盛名,后世把一些碑刻和论著附合成蔡邕名义的伪作繁多。据说,其真迹在唐时已至罕见了。

蔡邕碑

于浩瀚历史中拾遗,于众口纷纭中求真!点关注,一起赏书法、寻文史、聊人生!

1.《书艺风流 焦尾琴飞白书是怎么来的?发明者为何成也董卓败也董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书艺风流 焦尾琴飞白书是怎么来的?发明者为何成也董卓败也董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8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