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很多霸气又好听的地名,如常山、陈仓、九原、汝南、庐州、邺城、洛阳、长安、建业等等。这些名字确实非常好听,听完让人有种耳朵怀孕的感觉。

尤其在古人报名号也是习惯于报故地地名,如我们听一万遍都不厌:“吾乃常山赵子龙。”“我汝南袁绍,四世三公名门望族,岂是尔等可高攀乎?”这么说显得特别霸气,只是很遗憾,后人将许多地名改得丑哭了!

九原—包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因为九原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就将九原列为了全国的36郡之一。此后,汉、唐依然如此。到了清朝,用了几千年的九原郡被改名。

据考证,起始于清朝雍正初年,但是这块地方已经成了蒙古族乌拉特、伊克昭、土默特三个部落的牧场。这个地方依山傍水,生态非常好,溪水边经常有鹿在饮水,而蒙古语称呼鹿为“包克图”。

所以,很多蒙古贵族就叫那里是有鹿的地方,也就是经常喊“包克图”。时间长了,人们就简称为包头。

虎牢关—荥阳汜水镇,陈仓—宝鸡

三国时,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虎牢关,多牛逼的名字,现在是荥阳汜水镇。魏吴大战于寿春,寿春现在改为寿县,去了个春字,味道全无。以前的陈仓,现在叫宝鸡,如果把诸葛亮的“暗渡陈仓”,换成“暗渡宝鸡”,这也太难听了。

但是也有知错就改的,比如现在湖北又把沙市又改为了荆州市,还有蒲圻县,今改名赤壁市,三国时的襄阳和樊城后来合并为襄樊市,前几年又改回了襄阳市。

东昌—聊城

以东昌为地名,始于元代,元之前,聊城系博州州治。元十三年(1276年)5月,改州为路,原博州遂易名东昌路,自此,聊城始称东昌。

明清时期,运河畔的东昌府繁荣程度达到了鼎盛时期,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过了济宁,还有东昌”之说。一时间,舟楫如云、帆樯蔽日,“郡邑城中仓库册籍,上关国计厘市,烟火之相望又不下十万户”,被誉为“江北一都会”。

自秦以来就属东郡之地的东昌府,若是被唤作“聊城府”,该是多么的了无趣味。

汝南—驻马店,庐州—合肥

汝南,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此处还是轩辕黄帝的夫人,嫘祖的故乡,因为明朝时期,在此修建了一个通往南北的驿站,并改名为驻马店,所以该地名沿用至今。

庐州,此地是周瑜的故乡,原来下辖四个县,分别是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不过在建国之后,这里成为省会,由于四川也有一个庐州,算是重名不能用,所以就改名为合肥。

朝歌—鹤壁

历史上,商王武丁将国都迁到了沬邑,商朝最后一个君王商纣王帝辛将沬邑改名为“朝歌”(高歌黎明,喜迎朝阳,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当时的朝歌是中国大地上最繁荣昌盛的城市,史料记载“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建国前,“鹤壁集镇”只是中原地区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镇。50年代,“鹤壁”连升两级,由镇名升市名。哎,明明有“朝歌”这块金字招牌,却主动抛弃,不知道那些榆木脑袋是怎么想的。

1.《情怀的说书人 三国时期一些曾经霸气的地名,被后世改得丑哭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情怀的说书人 三国时期一些曾经霸气的地名,被后世改得丑哭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8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