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几乎在每个王朝更迭的同时,皇帝都会面临一个让人讳莫如深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安置开国将领。
对于陪同开国皇帝打天下的功臣,他们理应获得相应的回报。而作为能征惯战的将领,这些人手握重兵,深受士兵爱戴,一旦决意造反,又将是刚建立起来的帝国中最大的威胁。
处理这些功臣的方式,和皇帝的人格魅力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唐太宗李世民在建国后对大臣们大加封赏。而赵匡胤则以一桌宴席,让和自己打天下的兄弟们交出兵权,安享富贵荣华。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明太祖朱元璋的做法就没有这么仁慈了。
朱元璋的盘算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在经历了九十八年的元朝统治之后,汉人重新夺回了这片大地的统治权。
在建国之初,朱元璋对开国元勋们同样大加封赏,以此来感谢他们为建立明朝政权所做出的奉献,其中功劳最大的六个人还被封为了公爵,史称“开国六国公”,身份极为显赫。而就在所有人以为当年的付出终于要有所回报之时,血雨腥风却席卷了大明王朝的金銮殿。
在明朝开国不久之后,朱元璋便掀起了一场又一场政治风波,最有名的便是明初四大案: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在这四大案中,每一案受到牵连的官员人数都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朱元璋也一改之前对大臣们加官进爵时的态度,眨眼之间变得如同仇人一般,只要稍有涉及便缉拿归案。一时之间监狱中人满为患,金銮殿上的大臣却所剩无几。
洪武年间的大臣们就是在这样朝不保夕的心态中度过一天又一天。本应上下一心,同舟共济的君臣关系,却被朱元璋凭一己之力,变成了不共戴天之仇。他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自然是极为清醒的。在经历了漫长的斗争岁月,建立起新的帝国之后,朱元璋同样希望亲手建立起来的王朝能永世长存,子孙能永享太平。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朱元璋诛杀了几乎所有能征惯战的大将,以确保将来没人有能力造反。可以说为了子孙后代的安宁,朱元璋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甚至背负暴君的恶名也在所不惜。
但是机关算尽的朱元璋,仍然没能逃过命运的安排。突如其来的一场变故,完全打乱了朱元璋的布局,在大屠杀中漏掉的一个人,则彻底改变了大明王朝的走向。
痛失爱子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作为朱元璋最满意的儿子,朱标承载着朱元璋的所有的寄托。他的去世,对朱元璋来说是一个极为沉痛的打击。朱元璋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让他在自己似乎能顺利地接管这个王朝。
出于对朱标的宠爱,朱元璋决定将皇位传给朱标的儿子,皇孙朱允炆。自古以来,王位的传承都遵循“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原则,以此来保证继位者的合法性不被挑战。
而朱元璋越过了诸多皇子,直接把皇位传给皇孙,自然引起了朱允炆各位叔叔的不满,要让三四十岁的叔叔,给未成年的侄子下跪,确实有点强人所难。这些叔叔之中,也包括朱允炆的四叔朱棣。
从叛贼到皇帝
作为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并未获得父亲太多的关注。当太子由最好的老师教导学业时,朱棣则是跟随诸位将领增长战场经验,成年后便被封为燕王,负责抵御北方的蒙古人卷土重来。
如果太子朱标没有英年早逝,朱棣可能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将领,为大明帝国保驾护航。可是如今太子已死,自己仍与王位无缘,朱棣不愿接受这一安排。于是,在建文帝继位不久之后,由于削藩激化了皇帝与藩王之间的矛盾,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向皇帝发起进攻。
由于明朝制度对藩王的制约,朱棣的兵力和装备与皇帝朱允炆不可同日而语。就在这时,他将目光投放到了一个人的身上。而这个人,便是逃过了朱元璋时期各大政治风波的陈亨。
眼光卓著的名将
陈亨本是元朝的一员武将,曾任扬州万户。在各地揭竿而起之时,陈亨意识到元朝已是强弩之末,便弃官投入了起义军的行列。在众多的起义军之中,陈亨选择了当时实力尚弱的朱元璋,这也体现了陈亨慧眼识人的本领。
相比郭子兴,张士诚这些颇具实力的起义军,跟随朱元璋更加容易出人头地。而且,这些人在夺下一些地盘之后便迫不及待地称王,说明这些人目光短浅,难成大事。朱元璋能够听取建议,采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说明他头脑清醒且目光远大,值得辅佐。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陈亨的眼光是对的。
在朱元璋血洗朝堂的时候,陈亨刚好带兵在北方与外敌作战。作为一名有勇有谋,眼界开阔的武将,本应在朱元璋清除名单之上的他躲过了一劫。
当朱棣造反之时,陈亨在宁王朱权麾下任大宁卫统领。而大宁卫在当时是明朝战斗力最强的骑兵部队。燕王朱棣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便是收编这支军队,于是他率军突袭并活捉宁王,迫使宁王交出大宁卫。
作为大宁卫统领的陈亨,此时又面临一个选择:是忠于国家还是追随燕王?陈亨的眼光又一次帮助他做出了选择。
在他看来,皇帝尚幼,难掌大局。即便此次燕王之乱能够平息,将来一定也会有其他藩王造反,国家将难以安宁。而燕王则不同,年富力强而且常年带兵征战,是能够维稳国家局势的人。
再三考虑之后,陈亨决定率领大宁卫加入燕王麾下。朱棣正是凭借这支精锐部队和陈亨卓越的指挥,最后夺取了皇位,成为了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永乐大帝。
总结
自古道:“人算不如天算。”朱元璋为后世儿孙可谓耗尽心血,却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而传位给皇孙更是激化了叔侄之间的矛盾。可见做事不能自以为是,无视原则,否则遗患无穷。
与之相比,陈亨两次关键的抉择,恰恰是在他尊重客观事实的情况下做出的。而这也是他的过人之处。可见所谓的眼光卓越,其实也不过是能够清醒地对当下进行分析,不参杂自己的私心罢了。
1.《文史好旺角 朱元璋诛尽有功之臣,唯独漏杀一人,造成多年后大明江山易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史好旺角 朱元璋诛尽有功之臣,唯独漏杀一人,造成多年后大明江山易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8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