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来支配中华文明达数千年之久的儒家话语体系中,对于所谓“上古三代”的追捧和热爱是根深蒂固的。可以说在他们眼中,以“三皇五帝”为代表的远古时代,人民内心淳朴,原始部落领袖们急公好义,所有的人素质都非常之高,从而构建起了一个几近完美的社会体系。总而言之一句话,回到古代就是最好的,但事实显然没有这么简单。与其说远古时代的人民品格高尚,倒不如说是他们当时缺乏物质上的诱惑,受制于生产力低下的影响,没有那么多机会去追求功利上的东西。至于当时流传下来的一些所谓的“传奇”故事,其实也应该分成很多面来看待,就比如最广为人知的“尧舜禅让”,其背后可能就有别的东西。

为方便理解,先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尧是“五帝”中的第四位,传说他本身是黄帝的玄孙,“五帝”第三位帝喾的儿子,在父亲将部落联盟领袖的位置授予他后,在任上勤俭执政,兢兢业业地为百姓服务了数十年。到了尧晚年的时候,他开始考虑将自己的位置传给谁这个问题,其实按照继承法,尧的位置应该交给自己的儿子丹朱继承,但丹朱这个人按照今天的话来说,本质上是个“二世祖”,根本肩负不起尧给予他的使命和任务。

所以尧就打算贯彻落实更早之前就在部落联盟中采取的“禅让制”,准备在民间寻找到一个能够接替他位置的优秀人才,此时一名叫做“舜”的年轻人进入了尧的法眼。舜本身母亲早逝,跟父亲和继母一起生活,但实际上无论是父亲还是继母对他都不好,想办法虐待他,他依然能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不仅积极照顾家庭,而且还帮助他人。这些优点深深地打动了尧,于是尧在观察了舜很久后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他,并且指定舜为继承人,最终将自己的位置禅让给了舜,而舜也因此成为了“五帝”中的最后一人。

这件事情在后世的广泛演绎中成为了不朽的美谈,无论是尧还是舜都变成了道德模范和时代精英。但是这个故事怎么看其中都有一些难以解释的逻辑问题,首先尧如果要选择禅让的对象,即使自己的儿子不够优秀,那么他完全可以寻找自己周围那些非常熟悉且个人素质优良的年轻人,而且他的周围也一定存在这样的人,为何要舍近求远,去民间寻找一个原本一文不名,自己又不够了解的人物呢?

其次尧在了解了舜之后,发现他对于父亲、继母以及弟弟的欺凌甚至于谋害他的性命毫无愤怒,能够平和接受,难道不会考虑到这个人性格上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呢?人本质上都是自私的,即使有的人能够超越个人的自私,面对想要夺取自己性命的人,也依然会有动物的反抗本能。但舜是一个完全看不出负面情绪的人,连杀身之仇都可以轻易放过,这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舜极端懦弱,胆小如鼠,根本没有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另一种是舜这个人性格极度阴沉,内心深邃到别人看不出他任何问题,得罪了他也会等到秋后算账。

但无论是这两种性格中的哪一种,很显然的一点是都不适合作为尧后继的领导者,前者很容易会丢失权力成为傀儡,后者则会变成阴谋家,危害天下。那么这种情况下的尧,会选择舜作为继承人,难道不是一件非常离谱的事情吗?

因此,关于“尧舜禅让”的另一种分析便出现了,这种说法最早在《竹书记年》中诞生,具体说的是尧本身并没有想要确立和禅让给舜自己的位置,而是舜通过一系列手段骗取了尧的信任,最终囚禁了尧,将继承人的位置和权力夺了过来。并且对外宣传是尧主动将自己的位置交给了他,这才是禅让的本来面目。

但是这个说法的可信度也不高,不仅没有更多的史料佐证,本身就是个“孤证不立”的说法,而且这个说法无法解释另一个问题。就是跟尧同时代的其他有资格竞逐部落联盟领袖位置的人,对舜并没有激烈的反抗,而是在很多程度上默认了舜的统治,难道舜真的有能力骗过这么多人吗?

因此,直到今天关于“尧舜禅让”这个事情,依然是一个会被很多人讨论起来的问题,且引起了学界的广泛争议。

1.《小鸽历史烩 “尧舜禅让”的背后潜藏着怎样的真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鸽历史烩 “尧舜禅让”的背后潜藏着怎样的真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9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