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君之为人也,小头而锐下,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小头而锐下者,断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见事明也。视瞻不转者,执志强也。可与持久,难与争锋。——赵胜评价白起

01.总述

据《战国策》记载,长平之战,秦国坑杀了赵国40余万投降的士兵,这使得赵国兵力大为空虚,于是白起主动提出,要一鼓作气拿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但是秦昭襄王却拒绝了他的提议。公元前258年,秦昭襄王终于决定要打邯郸了,派出了五大夫王陵,但是其进展十分缓慢。于是又派王龁代替王陵,但依然没能攻下邯郸。无奈,秦昭襄王只得任命武安君白起为元帅。但白起却拒绝了。小编认为,原因有以下四点。

若秦因四世之胜,据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六国,以并天下。穷武极诈,士民不附,卒隶之徒,还为敌仇,猋起云合,果共轧之、急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班固

02.白起拒绝出兵的理由很充分

首先,据《史记》记载,白起当时真的身染重疾,不便当元帅带兵作战,而且秦昭襄王当初拒绝了他的提议,这让他心里多少有点想法。这次拒绝出兵,白起是有点意气用事的。第二,白起心里很清楚,长平之战,让魏国、楚国等国看到了秦国的厉害,同时也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所以此时如果再去攻打赵国都城,魏国和楚国必然拼死相救。事实上,据史记记载,当时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已经在到处奔走,呼吁援助赵国了,而且这两国的军队也的确正在集结。换句话说,攻打邯郸的最佳时机已经失去了。

烈烈桓桓,时维武安,神机电断,气济师然,南折劲楚,走魏禽韩,北摧马服,凌川成丹,应侯无良,苏子入关,噭噭谗口,火燎于原,遂焚杜邮,与萧俱燔,唯其没矣,古今所叹!——孙楚评价白起

03.还有哪些理由?

第三个原因是,经过长平之战后,秦国本身的实力也下降得很快。据《战国策》记载,长平之战,秦国损失兵力30多万,就秦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如果没有个几年的休养生息时间,这30万的损失是很难弥补回来的,所以在这样一种兵贫民乏的情况下,再贸然出兵攻打韩国,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白起心里很清楚,长平之战的功劳实在太大,这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这些人定然会在秦昭襄王面前说他的坏话,导致秦昭襄王不再信任他。事实也正是如此,当白起不得不带兵上路后,行至杜邮时,秦昭襄王故意找了一个借口,派使者带着剑去找白起,让他自杀了!

1.《海派思维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决定攻打邯郸,白起为什么拒绝出兵?》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海派思维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决定攻打邯郸,白起为什么拒绝出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9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