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里的大小英雄不用说大家也有所耳闻,说些别的。谈及秦始皇嬴政,自有人高唱赞歌也必有批评揶揄之声。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嬴政做出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无论是皇帝制度统一度量衡郡县制度的发明创造,亦或是修筑长城焚书坑儒的果断抉择,试问哪一件事没有影响中国历史千年之久呢?在秦始皇崩于沙丘之后,秦帝国不久便土崩瓦解,这也恰恰印证了他伟大的所在。王莽这个人也蛮有意思。他创立的朝代叫什么呢?
“新朝。”可以看看王莽新在何处?以一个儒家学派的所谓“学者”身份建立庞大的帝国,新吧?推行土地国有实行计划经济建立贷款制度这样一系列的新社会政策,新吧?甚至连改朝换代都以不流血的和平方式“安稳过度”,新吧?所以你不得不说他王莽这人名副其实。当然,最后他和他所创立的王朝一起土崩瓦解,乃至在历史评书中世人对他的评价并不太好,这就与白居易先生所说的圣人周公形成了天上人间的反差。其实道理很简单,古往今来我们总觉得“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成者王败者寇,王莽自然不被大家认可觉得此人非英雄豪杰或者被人为夸大,实则非也。
中国人自古便有崇尚和平的传统。看看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帝国吧。我们常把汉唐这两个庞大的帝国进行各种比较。孰强孰弱不必过多的去探讨,大汉有过封狼居胥而唐王李世民也被遥尊“天可汗”。其实我们不妨多去看看帝国对待民族问题的政策,汉唐强大之时与之相称的均是怀柔并包的策略,基于此才有了各种公主下嫁重臣出塞的故事与帝国长达百年的安宁。反观刀兵相向的结果是战火连连,可以参考张骞卸任后西域的丢失与唐末令人心痛的怛罗斯之役。结局莫不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宋帝国的立国精神是苟且偷安。的确中国历史上没有几个王朝像北宋那样从开国伊始就如此缺乏活力。
基于陈桥驿兵变,北宋猜忌武将重文轻武,俨然成为广大士大夫的精神乐土。可是,纵使帝国在科教文体领域取得了众多非凡的成就,却最终难逃靖康耻崖山亡的悲惨命运。起于瀚海沙漠中的蒙古帝国就像一只巨怪一样,铁蹄席卷世界,仿佛没有什么外部力量可以使其罢兵还休。与宋帝国不一样,蒙古人的立国精神是敛财与征服,这种野蛮的本质可以让我们很容易了解到当时的中国人所受迫害的沉重。尽管元朝的经济社会发展并没有过于滞后,甚至《马可波罗游记》中还有对中国大都市的无限赞誉,但是统治集团内部的腐化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大环境致使那个曾不可一世的庞大帝国最终分崩离析。明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当西方世界开始迈出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的脚步,当欧洲的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之际,明王朝的君臣还在为“大礼议”争得面红耳赤,古老的中华帝国仍在宦官、乡绅、士大夫集团的裹挟中做着天朝上国的黄粱美梦。这样的分水岭,实际是一条断难逾越的鸿沟。由此,中国便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潮。将断头政治发挥到极致的明王朝终究被人民唾弃,因此中国人实际上是比较接纳异族人统治的。大清帝国也的确在立国之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同时完成了对于东北塞北漠北西南西北等疆土的一系列开拓,这些数倍于元帝国疆域的纳入着实可称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只可惜,满族人统治的政权仍然摆脱不了中国传统的酱缸文化,经历了文字狱、大黑暗的反扑,最终还是走进了官逼民反的历史轮回里。可时运不济的是,愚昧无知的清政府恰好碰上了西方列强的发展侵略。于是,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便在所难免了。
其实,越到封建社会的末期,我们越是不难发现中国社会原有的生命力正在丧失。这便是由于我们所说的贯穿中国历史甚至持续到今日的“酱缸文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那么,何为酱缸文化?“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地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像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这是柏杨先生1981年在美国纽约孔子大厦所做的演讲中提到的。“酱缸文化”的背景源于中国人崇拜权势、自私、猜忌与自我膨胀。中国文化中最能代表这种特色的是“官场”。
过去知识分子读书的目的,就在做官。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场”,是由科举制度形成,一旦读书人进入官场之后,就与民间成为对立状态。那个制度之下的读书人,唯一的追求目的,就是做官,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可以做官,做了官就有美女和金钱。封建社会一切都以做官的人的利益为前提。封建社会控制中国这么久,发生这么大的影响和力量,在经济上的变化比较小,在政治上却使我们长期处在酱缸文化之中,特征之一就是以官的标准为标准,以官的利益为利益,使我们的酱缸文化更加深、更加浓。
由于长期的专制封建社会制度的斫丧,中国人在这个酱缸里酱得太久,我们的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酱缸的污染,跳不出酱缸的范围。年代久远下来,使我们多数人丧失了分辨是非的能力,缺乏道德的勇气,一切事情只凭情绪和直觉反应,而再不能思考。一切行为价值,都以酱缸里的道德标准和政治标准为标准。因此,没有是非曲直,没有对错黑白。在这样的环境里,对事物的认识,很少去进一步地因循敷衍了解分析。在长久地下,终于来了一次总的报应,那就是"鸦片战争"。2
庆幸的是,鸦片战争促进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广大有志之士不再麻木,他们身体力行地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也许酱缸文化带给了中国历史诸如宦官专权、外戚专政、文字狱这样一页页黑暗的篇章,但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人在内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开始独立思考辨明是非。其实,当我们这个民族开始理性地思考问题时,即使我们终究不能彻底逃离这个庞大染缸的桎梏,我们也可以说未来已经充满曙光了。
1.《晨新说历史 中国历史与酱缸文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晨新说历史 中国历史与酱缸文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9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