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证明了长期称霸东亚大陆的中华民族一旦决心出海,就会爆发出如此壮丽的激情。郑和和王景弘率领当时最大的远洋船队,运送数万名明朝官兵在西大洋进行了六次航行,足迹遍布南洋、印度海岸、波斯湾港口,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将天朝帝国的威望传播到世界各国。而就在这支无敌舰队黯然失色的几十年后,葡萄牙、西班牙和其他西方殖民者带着强大的战舰和大炮来到中国,吞并和瓜分了明朝的南海诸侯,后来也在中国沿海来来往往,视中国的海洋权益为无物。

且不说满清战争后期,中国的沿海门户从此打开,大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亡国危机,此时回望几百年前那场中国人开始的大航海运动,更让人抱怨连连。众所周知,郑和前五次下西洋是按照当时明成祖朱棣的圣旨,最后一次也是第六次下西洋是在明成祖朱瞻基在位时完成的,此后明朝的皇帝都没有再做。那么,为什么皇帝们在这之后没有想到要返回西方呢?事实上,就在玄宗的儿子英宗在位后,朝廷为再次出使西域做了认真的准备,不仅整修了沿海的海军设施,还决定了领导舰队的人选,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尽管郑和的航行是国家威望的一个重要来源,并吸引了许多新的支流国家,但朝廷却入不敷出。由于这些航行的基本目的不是为了贸易获利,船队携带了大量的瓷器、丝绸、茶叶和其他精美的手工艺品,作为礼物送给诸侯王和部族首领,而他们带回来的只是珍珠、苏木、胡椒和其他国家的特产,在当时的国际市场上,进出的货物和物资的价值完全不对等。朝廷中也没有人试图将这些展示国家实力的旅行变成持续的商业活动,以促进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交流。

因此,在成祖皇帝死后,朝廷中的群臣认为出使西域是浪费国家资源,没有任何好处,并要求废除它。当继任的仁宗皇帝在登基后不久就去世时,这件事没有被提上日程。随后,财政濒临崩溃的玄宗皇帝不得不实施收缩政策,将明朝军队从越南撤出,实际上放弃了新成立的安南省,并结束了对蒙古的军事远征。尽管如此,玄宗还是坚持第六次出海,因为作为一个杰出的君主,他仍然看到了保持明朝在南洋的影响力的好处:这将大大扩展国家的国防深度。

玄宗后来也英年早逝,他的儿子英宗朱祁镇继位时还是个八九岁的孩子,但正是这位年轻的皇帝明确下诏任命他的朋友马云为河间的指挥官,并派人到沿海监督建造船只,重新开始西行。事实上,真正想主动出击的是内廷大太监王振,他想利用此举提高自己的威望,为内廷进一步参与旧王朝的事务创造舆论。当然,这件事受到了实际主导朝政的文官们的大力阻挠和攻击,只好不了了之。英宗在土木堡兵变中被俘,获释后,成为名义上的皇帝。通过门阀之变复辟成功后,他打算恢复先前的计划,暂时到西方去,但由于文官的推诿,还是没有成功,明朝终于与大航海时代失去联系。

1.《讲历史的老夏 明英宗试图重新开启下西洋行动,但为何功败垂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讲历史的老夏 明英宗试图重新开启下西洋行动,但为何功败垂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70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