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提起这句诗,人们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易水河畔的悲壮送别场面。公元前227年的一天,荆轲的友人身穿白衣戴着白帽来送别不可能再返回燕国的荆轲。送行,同时也是送葬。燕太子丹把燕国的存亡,自己对秦王的仇恨都寄托在了荆轲的入秦之行上。
当然我们都知道荆轲刺秦王失败了。荆轲在大殿上首先试图挟持秦王,逼迫秦王归还被吞并的六国土地。图穷匕见后,他一手抓住了秦王的衣袖,一手握着匕首刺向秦王。但由于战国时候的衣服用料质量太差,秦王一用力挣扎,衣袖竟然被扯断了。秦王立刻逃窜,荆轲立即追赶。追赶过程中,秦王拔出长剑,重创手持匕首的荆轲。此时,荆轲才试图刺杀秦王为太子丹报私人仇怨。甩出涂抹了剧毒的匕首,试图杀死秦王,又一次失败。荆轲说完自己的企图后,被赶到的侍卫杀死。
失败的原因
荆轲刺秦失败,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太子丹和荆轲设置了过多的目标。本来就是一项风险很大的投机行为,他们还设置了两个难度都极大的目标:挟持秦王和杀死秦王。杀死秦王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还有成功的可能性,但挟持秦王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了。即使控制住了秦王,就能迫使秦王割地吗?可能他们想重复曹沫挟持齐桓公迫使齐国归还鲁国土地的成功案例。但历史和形势已经改变了。春秋时代还是保持着一些贵族风度的,齐桓公后来反悔,被他的大臣劝住了,要有信用。到了战国是,即使秦王被挟持签下条约,如何保证历秦王不后悔。
其次,他们给荆轲配备的助手出了问题,本来荆轲有更好的助手,但在太子丹的催促下,仓促出发了。如此重大的事情,准备的如此儿戏,失败了也在预料之中。
但这项冒险活动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暴怒的秦国加速灭亡了燕国。太子丹也被秦王视为头号仇敌,被他的父亲砍下首级,试图缓解秦王的怒火,能让燕国苟活下去。
历史真的会改变吗?
后世的陶渊明也曾感叹荆轲功亏一篑,否则历史将会彻底改变。如果荆轲成功,真的会改变历史吗?历史大势,如巨大的车轮,前行在道路上,一点小聪明,一点小伎俩,根本不足以改变大势。即使荆轲侥幸成功,也不过是延缓了一点时间。秦国统一天下,六国的灭亡,还是会沿着历史的惯性走下去,不会有颠覆性的改变。所以,无论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要顺着历史大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功成名就,否则只会被历史淘汰。
1.《江明月好 战国:身负使命的刺客荆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江明月好 战国:身负使命的刺客荆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1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