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是一个的牺牲品,一个为了家族利益,牺牲了自己幸福的女子。

不过,在历史上,这种女性的牺牲品并不少见。为了家族的利益,很多人会想法设法把自己家的女儿送进宫,希望她们有朝一日能在宫中出人头地,为家族带来不可预期的好处。至于她们在宫中究竟过得幸不幸福,会经历什么样的挫折和磨难,就不是这些家族所在乎的了。

就像贾府中的丫头鸳鸯,她的哥哥和嫂子,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希望把鸳鸯送给贾赦做妾,认为这是“天大的好事”。幸亏鸳鸯是个有主见,敢抗争的女孩子,她丝毫也没有妥协。不过,鸳鸯能够抗婚成功,也与贾母对她的宠爱有关,否则,鸳鸯也难免会成为金家的牺牲品。

就算家族中的人,为了利益,牺牲了贾元春的幸福,她也没有办法放弃对家人的爱。人在深宫,却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家里的亲人。其中,贾元春最惦记的人,就是自己的弟弟贾宝玉。

贾元春和贾宝玉这对姐弟的情感,更是与别家不同。因为贾元春比贾宝玉大了约摸十岁左右(根据书中的情节推算),她一直把这个弟弟当成半个儿子一样疼爱。和贾宝玉一起生活在贾母身边的时候,博览群书、才华横溢的贾元春,就开始教年幼的弟弟读书认字。亦姐亦母,亦师亦友,就是贾元春和贾宝玉之间,别样深厚的姐弟情。

也正是因为如此,贾元春入宫之后,对弟弟的思念是最深的。所以,她在唯一一次的省亲过程中,迫不及待地问起来弟弟贾宝玉。当贾宝玉终于来到贾元春跟前的时候,这位本该端庄稳重的贵妃娘娘,竟然忍不住一把拉住,用手抚摸贾宝玉的脖颈,叹道:“比先竟长了许多。”一语未了,泪如雨下。

《红楼梦》的精妙,就藏在这些细节之中,作者通过寥寥数笔,便将贾元春对弟弟的疼爱和挂念,刻画得淋漓尽致。不过,这并非是书中唯一一处,体现贾元春对贾宝玉的疼爱。

贾元春入宫之后,尚未成为贤德妃之前,就曾经让人从宫中带出来24个字,“千万好生抚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至父母之忧”。这24个字,是深宫中的贾元春,对父母的殷殷叮嘱,更是她对弟弟贾宝玉的无法遏制的挂念。其实,在这24个字的背后,其实还藏着一件让王夫人痛断肝肠的心酸往事。

“不严不能成器”,很好理解,古代家长管教孩子,大都以“严”为准则。有道是“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尤其在贾府中,一直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规则,贾府中的那些爷们儿,哪个少年时期,都没有挨亲爹的打骂。“严是爱,宽是害”,是传承已久的教育方式。

可是,为什么贾元春又加上了一句“过严恐生不虞”呢?难道有什么前车之鉴?没错,我们在贾府之中,还真是找到了前车之鉴。

贾政和王夫人的长子是贾珠。他们平日里是如何教导贾珠的呢?王夫人曾经在贾宝玉挨打之后,和袭人说过这样一番话:“我何尝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管教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道管儿子了?只是有个缘故……”

王夫人对贾宝玉的管教,非常松,以至于连丫头袭人都看不下去了。可是,当年王夫人对贾珠的管教,却根本不是这样的。从她的口气中,我们不难看出来,她当年对贾珠的管教,非常严格。“慈母”王夫人尚且如此,“严父”贾政就更不用说了。也正是在这样的“高压”教育之下,小小年纪的贾珠,才十四岁就进了学。

可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严苛的教育,才让贾珠在二十岁的时候,一病而亡。这件事,也成了让王夫人痛断肝肠的一件心酸往事。多年以后,贾宝玉挨打的时候,王夫人依然会忽然想起贾珠,哭得昏天暗地:“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

曾经的王夫人,是一个“言语爽利,会待人”的女子,后来的王夫人,像木头一样,不讨人喜欢。一个人的性格,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必然是因为某件事,对她造成了巨大的刺激。王夫人的性格转变,其实也正是因为贾珠之死。

也正是因为有了贾珠这个前车之鉴,所以,贾元春在深宫之中,依然日夜忧心,担心父母对贾宝玉的管教方式不合适。所以,她才会特意派人送出来24个字,对父母千叮咛万嘱咐,要父母“千万好生抚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至父母之忧”。

这24个字的背后,不仅仅是贾元春对弟弟贾宝玉的疼爱之深,也藏着那件让王夫人痛断肝肠的心酸往事。

1.《三顺说名著 贾元春派人从宫中送出来24个字,藏着让王夫人痛断肝肠的心酸往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三顺说名著 贾元春派人从宫中送出来24个字,藏着让王夫人痛断肝肠的心酸往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1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