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广州到处是花开成海、草木葳蕤,是个美丽的城市。
1923年的6月,也是这样一个夏日,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广州,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秘书。
历史选择了广州。
到了1924年1月,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广州,出席国民党一大,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到了1925年9月,毛泽东第三次来到广州。
毛泽东这次来广州,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持国民党政治委员会机关刊物《政治周报》,次年即1926年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彭湃倡议,经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开办。
自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共举办6届。
前五届讲习所分别由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彭湃主持,办学地点也在其他地方。
1926年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毛泽东任所长,教员有肖楚女、彭湃、恽代英、李立三、阮啸仙等。
第6届于1926年 5~9月移至现在的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举行。
农讲所旧址有着65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农讲所的旧址就是古代番禺学宫的所在。
番禺学宫是明清番禺县的县学,既有文庙的共性,又有独具特色的岭南风格。
1370 年,新上任的番禺知县吴忠、训导李昕在广州东城外建造学宫。
洪武十三年(1380 年),驻守广州的永嘉侯朱亮祖下令扩建广州城,把宋代中城、东城、西城三城合一,番禺学宫被纳入广州城内。
番禺学宫在明代进行过大小修缮十多次,万历年间五次增修,到明朝末年番禺学宫的规模已经建设得十分壮观宏伟。
明末清初,广州连年兵乱,番禺学宫遭毁坏。
清朝时期,顺治十四年(1657 年)开始重修。
清朝前期基本是在明代所修文庙的结构基础上进行修葺,或修,或补,或添,没有大变。
乾隆十二年(1747 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番禺学宫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整修,耗资万金,历时十年,经数任知县。
清道光十五年(1835 年),番禺知县张锡蕃主持重修学宫。
经过重修后的番禺学宫格局分为左中右三路建筑。中路建筑包括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庑、西庑、崇圣祠、尊经阁等,右路建筑包括明伦堂、光霁堂、名宦祠等,左路建筑包括节孝祠、忠义孝悌祠、乡贤祠等。
同治三年(1864)左路建筑增建射圃。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在番禺学宫北部及西北部设立了第一间番禺中学堂——八桂中学。
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在番禺士绅丁仁长的倡议下,番禺学宫进行了清代最后一次重修。此次重修主要针对文庙区,把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等瓦顶全部改成黄琉璃瓦。
辛亥革命以后,广东军阀政权更迭,战火纷飞,学宫遭到破坏。
到 20 世纪初,滇桂联军盘踞广州期间,拆祠毁殿,甚至劈神牌为柴火。
1926年5月至9月,毛泽东在番禺学宫举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宫成为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
滇桂军阀混战期间,番禺学宫再度遭到破坏。
陈济棠治粤期间,番禺学宫重竖孔子和先贤先哲的牌位。
期间番禺县长严博球收回番禺学宫的管理权,将正座前部进行了装修粉饰,作为番禺县银行的办公场所;光霁堂作为县参议会的办公地点;名宦祠充作禺北学会;东邻芳草街的东路建筑全部借给中山大学辟为预科学生宿舍。
1953年,为纪念农民运动讲习所这个革命圣地,政府对番禺学宫进行大规模整修,按当年农民讲习所的布置原样复原,将学宫开辟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孔学新语#
1.《孔学新语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有着65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孔学新语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有着65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4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