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唐以后,中国的科举制度推行了一千多年,为古代政治管理和文化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正因为科举制度的发明,穷人家的孩子才得以鲤鱼跳龙门,从下到上的社会进阶才可以实现,社会的阶层固化得到较大程度的打破,爱学习有能力的人能够走到社会重要位置,得以发挥个人才干,创造社会综合财富。
正因为有了这个上升渠道,社会重视读书人,才有了“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1.baidu.com/feed/a686c9177f3e67095c8b13dd34532935f9dc55a1.jpeg?token=cb563b3d20ee31dd080fd2814f124a16)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自幼丧父,由母亲辛苦养大,也是穷人家的孩子。当然,他不仅是穷人家的孩子,也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小就不简单。
不过,这位欧阳才子,第一次进京考试考砸了。回来路上,垂头丧气的他去见一位名仕胥偃,献上了自己的文章。
胥偃看了文章,二话没说,就问欧阳修有老婆没?
欧阳修说没有。
胥偃心想,那就好办了。他正好有一个15岁的女儿,比欧阳修小5岁。于是就把欧阳修留在家里,好吃好喝招待,给他好的学习环境。
自然,欧阳修不负准岳父厚望,考取了功名,如约娶了他的女儿。
欧阳修是宋朝人,当时京城里,一到科举考试的时候,满城有女儿的王公贵族就坐不住了,到处打听谁的文采好,看谁有前途。等到发了榜,自然更是主动出击,力求争个好女婿。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3.baidu.com/feed/3b87e950352ac65c3e9d3e8ff466041991138aca.jpeg?token=70f0b94eccfe94469986266561f2676e)
唐代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就是写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后的高兴劲,意思就是:高兴,高兴!今儿个真高兴!
孟郊写诗表达金榜题名后的兴奋,《儒林外史》里范进得到中举的捷报激动得休克过去,有人把捷报贴在自家的厅堂,都说明能得到“录取通知书”不是小事。
现代鸳鸯蝴蝶派重要作家包天笑,写了一本《钏影楼回忆录》,详细记载了清末苏州人在得到“录取通知书”后的表现。
说是:“请酒、开贺不稀奇,新秀才还要排了仪仗,好似中了状元一般,跨马游街,鸣金唱道的出来拜客呢。”
新秀才要挨家拜会亲友,要去学宫拜孔夫子,路上打彩旗,竹竿挂红绸,红绸上写“五子登科”“三元及第”之类,还要打锣撑伞,好不热闹。
自然,亲朋好友也会随份子,送一点贺礼。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3.baidu.com/feed/37d3d539b6003af37f4ebd2a38be70541138b624.jpeg?token=4f722ccb5017b2f6d690988ed6d6a94c)
能接到录取通知书是大事。我们现在的风俗,孩子考取了大学,一般也要摆席请客。但是,我觉得,祝贺一下是应该的,不过要适可而止,不必搞什么大排场,一是避免铺张浪费,二是不宜大范围打扰亲朋好友。
1.《一盏灯数杯酒千页史 古人得了“录取通知书”怎么祝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盏灯数杯酒千页史 古人得了“录取通知书”怎么祝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4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