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唐武德九年,大唐都城长安,还是秦王的李世民正被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步步紧逼,事态日趋紧张,就连他的父皇李渊也偏向了太子一党,甚至下旨将秦王天策府的主要官员房玄龄和杜如晦调离,并在旨意中明确说明,让房杜二人不得再为秦王办事。

唐朝李靖和突厥的野狼坡血战,为何说是一场改写大唐历史的战争!

而此时,大唐边境也出现了危机,大唐探子回报,突厥可汗颉利,带着几万人马自北向南,由东向西,纵横于大唐边境,经过的地域之广阔,前所未有。但这次颉利带人巡游疆域,并没有掠夺牛羊,也没有进犯州郡,因此,大唐判断此次颉利南下是为了刺探大唐之虚实,为接下来突击大唐北部边防,直扑长安勘察道路。

在这样内外局势皆紧张的时候,李靖和突厥的野狼坡大战对大唐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秦王李世民来说,更是生死攸关。甚至说这是一场改写大唐历史的战争也不为过。

一、李世民的困境

李渊此时已不再信任李世民,甚至为了削弱他的实力,将他的左膀右臂都调离了。虽然如此,但当时外在威胁未除,北方的军事还很紧张,即便李渊对李世民再怎么不满意,若李靖和突厥的这次大战失败了,李渊还是会再次起用李世民,让他带兵去平定此次战乱。

这是李世民等待已久的机会。被太子和齐王逼迫的李世民,处境越来越危急,他一直想要脱离长安,凭借他能力,很快就可以卷土重来,但是太子一党,是绝对不会轻易放虎归山。这次突厥进犯,就是他名正言顺离开长安的机会。

为了应对突厥的进犯,李渊先后派出了各路行军大总管前去阻击,当时李靖就任庐州道行军大总管,因此李靖所率领的一万江淮兵也被派去阻击突厥骑兵。李世民很清楚,这些人当中,能够阻挡得了突厥精骑的只有李靖,在之前剿灭萧铣的时候,李靖就显示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李靖曾在李世民的麾下做事,李世民还救过他的命。李靖也是个聪明人,他应该能够看出来李世民现在的处境,只要他演一出无功而返的戏,李渊就一定会再次起用李世民,到时候,李世民就可以安全离开长安了。但是,事实却没有想象的这么美好。

二、李靖大败突厥骑兵

李靖率领的一万江淮兵,如期在灵州八十里外野狼坡与突厥骑兵相遇了。李靖的江淮兵跟突厥精骑根本没法比,马匹没有突厥的高大,装备不够突厥的精良,人数也没有突厥的多,要打胜仗可以说是非常难的。但李靖不愧是大唐的“军神”,他一上来就占领了野狼坡的最高点,取得了地利优势,靠山布阵,将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没过多久,李靖的捷报就传入了长安,这样一来,李世民想要重新带兵离开长安的希望就彻底破灭了。一方面,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为争夺政权,对他步步紧逼;另一方面,父皇李渊对他不信任,他的势力被不断削弱。

为了生存,李世民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选择一条最极端、最危险的路,直接发动兵变,诛杀太子和齐王,逼迫其父皇李渊退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登上大唐皇位的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他虚心纳谏,以文治天下。对内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休养生息;对外开疆拓土,用武力和智慧获得了北方地区各民族的臣服,被尊为“天可汗”,开启了大唐一百多年的盛世繁荣。大唐的历史由此改变。

总结:李世民自幼聪慧,对事物常常有高明且深远的见解,在处理大事的时候刚毅果断,不拘小节,是当时非常难得的人才。李世民少年从军,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屡建奇功,被封为秦王。

若没有太子、齐王等人的逼迫,后路断绝,李世民或许只会是一个功高盖主的秦王。李靖大败突厥骑兵,令他无法脱离长安,进一步坚定了他拼死一搏的决心。李靖和突厥的野狼坡血战,可以说是一场改写大唐历史的战争。

1.《佳泽文化记 唐朝李靖和突厥的野狼坡血战,为何说是一场改写大唐历史的战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佳泽文化记 唐朝李靖和突厥的野狼坡血战,为何说是一场改写大唐历史的战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5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