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有着历史影响的城市,在清代沈阳的地位比较特殊,它在关外是当时关外最大的城市,里面也和北京一样建有宫殿,不过规模和样式是无法和北京的紫禁城相提并论的。在清代这里也是满族崛起之地,皇太极登基后把沈阳这一地区的名字给改为了盛京,意思是“天眷盛京”,所以才这么称呼的。公元1644年,在清世祖顺治帝迁都北京后,盛京也就变成了陪都,且此时也成为了关外最大的城市。此时这座成里的满族人口就非常多,基本占了全部城市人口的一半左右,并且在此处也仿照北京设有六部,不过规模小的很多,且不设尚书,主要管理东北地区的相关事务,因而机构内的满族人较多。很多旗人官员上任时都是拖家带口的,这又给沈阳地区增加了满族人口。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沈阳故宫照片

清代沈阳的情况

沈阳地区真正发展的时期是清代,从皇太极时期就开始了。公元1636年,当时在清军的压力下,蒙古各部落不得不归顺清朝,他们用白骆驼驮着当地的圣物:吗哈噶喇金佛、和之前的传国玉玺来沈阳宣布归顺。同年,满、蒙、汉三族共同呈劝进表,因此皇太极在宣布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登基后的皇太极在1643年颁布诏令,宣布要以沈阳古城为中心,修建东、西、南、北四塔四寺,希望这修建的四塔四寺能护佑人民。在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后,清世祖福临宣布了正式迁都北京,同时以盛京作为陪都和中央一样设置六部。

清军入关后,针对关外人烟稀少的问题,又实行移民奖励政策,有计划的拨内地百姓来此开垦。此后,就有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地方的人,来到沈阳这一地区附近安家屯垦,直到此时才有效的建立起数量众多的。公元1651年,清廷又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了:

“凡移住之农民,每月供给食粮一斗,每垧垦地给种子六升,垦民每百人贷与耕牛二十头,其中食粮、种子于秋收后,如数归偿”“凡招来新民,归部遣官偕同县官,城中每丁给地基二绳,约三丈于野,每丁给地五绳,永为民业”。

公元1657年,在沈阳地区设立了奉天府,因而沈阳在历史上又名“奉天”。在整个清代,只有在北京和盛京设立了顺天府和奉天府,其级别是一致的,其他地方都没有,可见其规格之高。

次年,清廷又颁布规定:

“还依开垦面积之多寡,决定地方官的升迁,或赐匾额,高悬门第,以示褒奖”。

可见其政策是十分优惠的,因此关外有很多地方整村的迁来,还有地方官率领而来的,这大大的推动了屯垦,在历史上这次被称为:顺治年拨民事件。所以沈阳地区许多满族人的都是顺治年间拨民而来的。影响深远。

清代满人家庭照片

沈阳满族人的来源

清代沈阳地区满族人的来源原因不一,但是大体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原来就在这里生活和生长的人,他们就是属于本地的土著,在皇太极建立大清后长期居住在沈阳地区,从而繁衍生息,这部分人占得比重比较高,因为沈阳是清廷的陪都,所以很多满人都在此生活。

其次,就是外来的移民和犯人。这些人在满族人口中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在清代的法律中有一种刑罚就是流放,并且有里程限制,犯了罪的官员和人犯中有很多一部分就被发配到了东北地区,其中也有在沈阳地区的,其中有很多人就一辈子留在了流放地,没有在返回自己的故乡,这也是一部分满族人的来源。

最后,就是清朝灭亡后,很多满族人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不得不去各处讨生活,有一部分人就回到了东北的沈阳,在那里定居了下来,毕竟那里地方大,只要肯出力总是可以找到一条活路的,因此有很多旗人都跑去了沈阳,这也构成了一部分的沈阳满族人。

皇太极画像

综上所述,根据现代的统计在东北大城市中满族人最多的地方之所以是沈阳,是有着浓厚的历史原因的,毕竟沈阳曾经是清代的陪都,地理和政治地位较高,也是清廷重点关注的地方,所以这一地区人口满族人口较多。

1.《公子品史 为何在全国大城市中,沈阳的城市人口构成里满族人最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公子品史 为何在全国大城市中,沈阳的城市人口构成里满族人最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6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