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是元末明初当之无愧的战神,一生征战无数,从无败绩,可以说大明江山有一多半都是他打下来的。
史学家谈迁认为他的本事和岳飞不相上下,朱元璋评价常遇春为,“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但没有人生来就是战神,常遇春的战神之路也是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
想成为战神,首先要有成为战神的想法。
常遇春虽然从小并没想过将来要成为战神,但是他却是不甘于平凡的。
常遇春出生于元代末年,凤阳府怀远县,一个普通贫苦农民家庭。
元代按种族把全国人民分成四个等级,蒙古人是最上等的,其次是色目人,最后是汉人,汉人也分北人和南人。南人是原南宋所辖范围的汉人,他们在社会最底层,是最受压迫和歧视的。
常遇春所在的凤阳府就属于南人的范畴,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应该会忍受贫困和饥饿,守着几亩薄田,挣扎过完这一生,搞不好遇到什么天灾人祸,随时都可能一命呜呼了。
常遇春不想这样,但可选择的出路也不多,仗着体格好,胳膊长腿长,又有使不完的力气,常遇春就去学武了。
一学起来,常遇春发现还真是选对了,因为他天生就是学武的料,不仅十八般武器每样都会用,而且骑射相当厉害。
这在当时,就算是掌握了一项突出技能,走到哪儿都能混口饭吃,不至于饿死。
常遇春学成后,就投奔于附近的一伙绿林大盗,领头的叫刘聚,刘聚看常遇春有本事,入职就做了什夫长,于是,常遇春就干起了打家劫舍的营生。
不过,这个刘聚没啥大志向,当个强盗,每天有酒喝有肉吃就心满意足了,全国各地推翻元政府的起义军队伍已经此起彼伏,他也无心参与。
俗话说,小池塘养不了大鱼。常遇春知道跟着刘聚没啥大发展,便打算跳槽了。
去哪儿呢?
有了刘聚这次经验教训,常遇春便不想随随便便找下家。听说有一支起义军的领导叫朱元璋,有想法有作为,常遇春打算实际考察一下,这叫双向选择。
刚好,常遇春跟着刘聚在和州抢劫时,遇到朱元璋攻打和州,给了常遇春近距离观察朱元璋的机会。眼见为实,常遇春发现朱元璋平易近人,也不伤害老百姓,是个干大事的人,比刘聚强多了。
常遇春果断决定,离开刘聚,投奔朱元璋。
然而两人第一次见面让常遇春颇为尴尬。
常遇春离开刘聚,马不停蹄追赶朱元璋,中途太累就在田间地头上睡着了,睡梦中,就听见一位金甲天神喊他:“快起来,你的主君来了!”
常遇春惊醒,一骨碌身起来,刚好朱元璋的军队路过这里。常遇春大喜,也顾不上整理衣衫,赶紧跑到朱元璋马前,倒头便拜。
把朱元璋吓了一跳,一看眼前这位大汉衣衫不整,泥土斑斑,以为是个叫花子充军讨饭吃,便不想收留常遇春。
太祖曰:“汝特饥来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
常遇春再三解释,朱元璋才勉强答应,等大部队过了长江,再决定去留问题。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朱元璋的粮食也不多,他要带着兄弟们过长江,长江以南是鱼米之乡,粮草充足,要是过不了江他也养不起吃闲饭的人。
这话被常遇春记在心里,他不想做个吃闲饭的人。
机会马上就来了。
朱元璋过江登岸的地点选在了采石矶,但是元军为了阻止起义军过江,一早就在长江南岸列阵以待,朱元璋的船被迫停在距离对岸三丈远的江面上。
如果贸然冲上去,很容易成了元军的靶子,还没等到岸边就送命了,众将面面相觑,谁都没有好办法。
常遇春一看,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本事了,向朱元璋请战,持长戈,驾快船,就向对岸冲去。
常遇春的出其不意非常有效果,元军还没反应过来,常遇春已经逼近了。常遇春挺戈便刺,敌将下意识招架,常遇春借势来了个撑杆跳,大喝一声,飞跃上岸,上了岸的常遇春像猛虎一样,气势如虹,元军纷纷溃退。
朱元璋这边看常遇春已经撕开了一个口子,纷纷乘胜向前,攻占了采石矶。
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披靡。诸将乘之,遂拔采石。——《明史·常遇春传》
抢夺采石矶之战,充分体现了常遇春一个战神的潜质。朱元璋也见识到了常遇春真乃一员猛将,论头功,并任命常遇春为先锋。
所以想成为战神,第二条要有机会。
常遇春通过这一战彻底在朱元璋的阵营里站稳了脚跟,接下来他将有非常广阔的空间成长为一个战神。
如果说武力值是成为战神的天赋,那么下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战斗,不断的战斗,没有捷径可言。
战神的成长途径离不开战场,而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战斗,与高手过招,应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变化,才能逐渐掌握战争的奥秘,从而无往不胜。
当然,战场上不会给你准备的时间,必须边学边做,硬着头皮上。或许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种压力,但常遇春却甚是享受这种时刻备战的军旅生活状态。
有一次常遇春奉命攻打衢州,途经龙游城,西风策马间,诗兴大发,手捋须髯,吟道:
策蹇龙游道,西风妒旅袍。
红添秋树血,绿长旱池毛。
比屋豪华歇,平原杀气高。
越山青入眼,回首鬓须搔。
字里行间,尽显英雄豪气与轻松快意。
他喜欢战斗!那就尽情的战吧!
元至正十六年,败蛮子海牙,破集庆。
元至正十七年,围常州,克宁国,进池州
元至正十九年,攻衢州
元至正二十年,伏击陈友谅于龙湾,救长兴
……
常遇春也从先锋晋为大元帅、镇国上将军。
此时的常遇春的名号已经是响当当了,但距离成为战神还差一场恶战的加持。
这场恶战就是,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的决战。
朱元璋在统一全国的道路上,虽然对手众多,但相比不堪一击的元政府、龟缩不出的张士诚,实力最强的陈友谅无疑是那个最难对付的。
而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决战还是以朱元璋最弱的水军对战陈友谅最强的水军,同时也意味着常遇春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常遇春的高光时刻要感谢一个人,他叫张定边。
张定边是陈友谅麾下一员猛将,是百万军中可取上将首级那么猛。
陈友谅与朱元璋两军鏖战之际,张定边出场了,只见他乘着一艘快船,哪儿都不去,一头扎进朱元璋船队腹心,直奔朱元璋而来。
那真叫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吓得朱元璋船连连后退,一下退入泥沙中,搁浅了。
眼看着张定边已连斩朱元璋三员大将,就要逼近朱元璋时,在一旁的常遇春临危不乱,对准飞快移动的张定边就是一箭。
前面讲了,常遇春的骑射功夫最是厉害,一箭正中张定边,虽然没射到要害部位,但是却减缓了张定边冲过来的势头,在关键的时候缓解了危机。
战神是需要对比与突显的。
这就好比奥运赛场上,参赛的人都很厉害,但冠军只有一个。
在接下来的对决中,朱元璋代表队使出了火攻战术,借助风势,再现了赤壁之战的盛况,这回带队火攻的又是常遇春,陈友谅代表队损失惨重。
最后一个回合,陈友谅代表队自知不敌,欲突围逃走,遭遇了常遇春的迎头堵截,在混战中陈友谅被流失射中,当场身亡。
于是,朱元璋代表队取得了本次对决的最终胜利。而朱元璋代表队中的大将常遇春,以一次回援,一次主攻,一次助攻获得本场最佳MVP。
此战之后,常遇春成功完成了战神的加冕。
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结语:
有人问,徐达常遇春都是农民,为何起义后迅速成了军事天才?
其实哪儿有天生就会打仗的,他们当然很有天赋,但与后天的磨练也是分不开的。
我把战神常遇春的成长之路归结为:第一有大志向,第二有平台展示锻炼机会,第三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习。
可能这不只是成为战神,在其他行业想有所作为,都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战神常遇春还有一个优点是有错必改。
早期作战的常遇春有了毛病就是,杀降,连徐达都劝不住。
那时常遇春和徐达在池州伏击陈友谅军,俘获了3000人。常遇春觉得杀掉这些人才能永绝后患,徐达怎么劝他,他都不听,没办法徐达只好前去请示朱元璋,结果等朱元璋不杀降的军令传回来时,常遇春已经坑杀得差不多了。
后来,朱元璋跟常遇春讲,我们攻城得到了这么多土地,把人都杀光了,光剩地没人种,又有什么用呢?
常遇春后来独自领军作战时,就再也没杀过降,不仅如此,军纪也非常好,从不打扰百姓。
你的好,总有人会记得。
常遇春攻占过的很多地方,当地的老百姓都曾为常遇春建庙塑像,祈祷他能继续保境安民。
1.《史海扑通 常遇春:少有大志,投奔朱元璋却遭嫌弃,最终成长为一代战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史海扑通 常遇春:少有大志,投奔朱元璋却遭嫌弃,最终成长为一代战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6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