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80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明朝出现在历史上的时间比较晚,皇帝的权力也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扩大。明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皇权集中,专制制度不断加强,导致皇帝具有极强的威慑力,可以为所欲为独断专行。

若是有思想有谋略的人来统治明朝,或许可以带动明朝更加强盛,比如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就是一位极具个人才能的帝王。若是明朝落入了疲于理政的君王手中,后果也自然可想而知了。

明朝皇帝的权力扩大,野心也在不断膨胀,尤其是永乐年间,朱棣对官员的监督十分严密,到了无所不为的地步。由于朱棣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权的。

自身对权力比较看重,也担心会出现心怀不轨的人谋算自己的皇权,所以一直在严密地监视朝中官员的言行举止,锦衣卫也是在那时得到重用的。

对权力的渴望使得明朝监察制度不断发展,形成了严密的监察体系,监察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受到行政权的限制,在大小事宜上都有一定的决策权,拿不准的事情才需要交由皇帝处置,可见明朝时期监察官员手中的权力不容小觑。

但是明朝的垂直监察系统,也就是上级官员监督下级官员的方式,造成了无人监督皇帝的局面,同时缺乏制度保障,缺少舆论监督,存在不少的弊端。

一、宰相制度废除

1、朱元璋加强皇权

朱元璋出身贫寒,同普通百姓一般艰难长大,所以在即位之后所作所为大都是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为了百姓谋福利的。朱元璋为了能够早日实现小国寡民的愿景,进行一番彻头彻尾的改革。

决定想办法废除束手束脚的宰相制,避免皇权被相权瓜分,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实施决策。于是朱元璋便建立了锦衣卫,专门负责在暗中搜集胡惟庸的罪证,以罢免他的宰相之位。

终于,朱元璋掌握了足够多的证据,并借助胡惟庸一案废除了宰相制度,将权力都收到自己手中,好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不过宰相制度的废除使得皇帝直接面对百官,容易激化君臣矛盾,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宰相制度废除以后,六部直接由皇帝管理负责,六部之间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共同维护皇权。

2、监察制度严密

好不容易废除了宰相制度,朱元璋不愿再出现权势滔天的大臣分权,所以便在历朝历代的基础上不断对监察制度进行完善,建立起严密的监察体系,制定了自上而下垂直的监察系统。

使得上级官员起到监督下级官员的职责,并以此类推。不过此时的监察体系有所欠缺,那就是监察的方式过于狭隘,而且下级官员不能起到监督上级官员的作用,不利于限制上级官员的职权。

监察制度是从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的,早在明朝以前就极为成熟,明朝在前朝的基础上将其丰富完善,将所有官员覆盖在监察网络之下,便于皇帝进行管理。

不过任何制度的发展都是要兼顾全局的,皇帝可以监督官员的一言一行,却没有建立起言官制度监督皇帝的决策,这也是明朝监察制度的弊端。

二、言官体系缺失

1、言官地位重要

言官在封建社会时期一直都处于重要的地位,言官的言行也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比如宋朝宋仁宗时期,言官敢于进谏直言不讳,因为他们遇到了好的君王。

宋仁宗不会因为言官进谏所言冒犯皇帝便龙颜大怒,而是会反思自己的言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帮助宋朝走向昌盛。

而明朝的官员敢于说话向皇帝进谏,也与当时的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状况有关,言官纷纷以向皇帝进言为荣,这也是值得提倡的事情。

2、缺乏言官制度

明朝的言官虽然敢于说话,但当时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言官制度,只有监察官员负责监督百官的言行,维护皇权。明朝对皇帝的监督作用较为薄弱,使得大多数皇帝都没有受到制度的约束。

所以他们做起事来也更加方便不计后果。有些皇帝能力有限,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会滥用权力,不利于明朝的发展。由此可见,监督体系的设置应该将所有人纳入其中,不应有所忽略。

即使是皇帝也需要受到监督,才能更加高效地行使皇权,推动社会进步。在监督体系方面,应该让监督机构具有独立的权力,不必受到其他职权的限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明朝的监察体系较为成熟完善,但言官制度有所缺失,言官的官职也并不高。凡是有威望有才能的皇帝都是敢于接受批评的,不应限制言官的权力。身为统治者,要虚心地接受手下官员的建议,听取官员的意见,全身心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为王朝的发展做出贡献。参考文献:《明史》

1.《文化谭谈谈 明朝废除宰相制,皇帝权力加强,监督体系完善,言官处于重要地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化谭谈谈 明朝废除宰相制,皇帝权力加强,监督体系完善,言官处于重要地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6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