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京报网 6个瞬间探秘光辉起点

沙滩路口西北角,五四大街29号,北大红楼矗立百年有余,红色的“外观”和红色内涵在这里交辉。“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主题展览中,6处旧址复原将时光拉回百年前,展现激荡至今的爱国豪情和青春伟力。

图书馆主任室

见证伟业开启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屋内悬挂着李大钊手书对联,笔法苍劲有力。这句掷地有声的勉语,是他一生奋斗的真实写照。1918年10月到1922年12月,李大钊在此工作。

“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中图书馆主任室复原场景,李大钊曾在此工作。

房间分里外间儿,总面积约50平方米。一间是会客厅,1920年初,李大钊与来华的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在这里会面交流,商讨建党问题。一间是办公室,除了办公桌外,还摆着一张小茶几。“校内外进步青年经常来拜访李大钊,听他介绍新思想的书籍,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马克思主义。”

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经过了前期的辩论之后,在这里策划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研究马克思的团体。10月,李大钊又在此发起成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取名“共产党小组”,李大钊为小组负责人,他还当众宣布,从每月工资里拿出八十块作为这个小组的活动经费。11月,共产党北京支部在这里成立,李大钊任书记。

文科学长室

“新青年”新思想

1918年北大红楼建成后,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就搬到这间办公室。

图为北大文科学长室复原场景,陈独秀曾在此工作。

当年11月27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周作人、张申府等人议定创刊《每周评论》。创办它的初衷是:《新青年》重在输入学理,不在批评政治,况且又是月刊,出版周期长,纵然能谈时政,也难免错过“热点”,所以《新青年》同人们商议再办一个“更迅速、刊期短,与现实更直接”的刊物。

如今,斯人已逝。他们高谈阔论时的座位还在——长方形木桌旁,摆着6把椅子。桌上,青花茶壶旁围着6个盖杯。落地的报刊架上,《时事新报》挂在最上栏。

12月22日,《每周评论》创刊,四开四版,逢周日出版。在创刊词上,陈独秀写:《每周评论》的宗旨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八个大字。而这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与现实斗争的结合。

登录室

一字一章讲进步

一进门的书桌上,摆着两本《图书登记总账》,均是线装本,牛皮纸封面盖红色“北京大学图书馆”印章。桌上还有一摞借书卡。每张卡成年人巴掌大小,插在一个小纸袋里,上面印着“借者”“借期”的空格,待填写。

讲解员朱宁说,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引进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他进步文献就是在这里登录入藏,然后在进步学生间传阅。展览特意展出了部分当年的记录。其中,《北京大学图书馆西文书登录簿第一册》(1919-1920)中关于《共产党宣言》一书的记录,登录日期为1920年3月19日。

一字一章,点燃年轻学生心中希望的火种,点亮漫漫征程路。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工作期间,曾组织不少学生在此勤工俭学。毛泽东曾经担任登录工作。周恩来、朱德的入党介绍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张申府也曾经在这里工作过。

大教室

熹微榆火新

第三十六教室是红楼内面积最大的教室。如今,讲台上摆放着满满一盒白粉笔和黑板擦。前两排桌椅是深棕色的椅子配“箱式”桌子,再往后几排都是普通木椅,一端扶手设计成小桌板造型,方便学生记录笔记。朱宁说:“这间教室最多可以容纳76人。”

1920年,这间教室是最时髦的课堂,“唯物史观”“社会主义”“社会运动”等热词从这里传播,激昂的讲解不时被热烈的掌声中断,很快又响起更激烈的讨论声。李大钊在这里先后为学生讲授《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唯物史观》《工人的国际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将来》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入课堂,通过大学讲堂宣传马克思主义。

当时在教育部任职的鲁迅也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讲师,在此讲授中国小说史。

第二阅览室

心中有信仰

房间正中,三角木支架在长桌上摆成一排,《民国日报》《时事新报》《大公报》等搭在架子上,散发出丝丝墨香。

1918年,为组织湖南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国勤工俭学,年轻的毛泽东从长沙第一次到北京,通过老师杨昌济的关系找到了蔡元培,获得了一张“批示”。凭借这张便条,毛泽东被李大钊引荐来到图书馆工作。当时,毛泽东要管理15种中外文报纸,每月可以领取8元薪金。策展方细心地挂了一张表,介绍每一种报纸细节。比如《导报》出版地是北京,英文;《新支那》,北京出版,日文;《大公报》,天津出版,华文等。

图为北大图书馆登录室复原场景,这是毛泽东在北大工作时的办公位。

也是在这里,毛泽东认识了一些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比如傅斯年、罗家伦,他还读到了李大钊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他积极寻找机会与这些进步人物接触,并参加北大学术团体,研究各种“主义”,寻求救国真理。

毛泽东后来曾回忆,“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五四游行筹备室

青春点燃拳拳爱国心

观众静立,环顾四周——写好的条幅被打成捆,倚墙放好。有些墨迹未干的条幅在窗前展开,上面写“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反对卖国的廿一条”。

观众静立,环顾四周复原场景,宛如拨开历史——1919年5月3日晚,群情激愤的北大学生连夜购置布匹,赶制旗帜、书写标语。忙碌一直持续到5月4日上午,嘈杂人群中,北大学生罗家伦凝神思忖,运气提笔,两百多字的《北京全体学界通告》一气呵成:“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当天下午,北京十三所高等院校的三千多名爱国学生高举标语,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一曲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展厅里悬挂的说明牌上写: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胜利,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也正是由于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爱国热情,北大红楼成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原标题:6个瞬间探秘光辉起点)

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u025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1.《京报网 6个瞬间探秘光辉起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京报网 6个瞬间探秘光辉起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9151.html

上一篇

台州公安 「百年奋斗说党史④」浙江解放的第一个县,原来是这里……

下一篇

乔沐讲故事 民间故事:县令想迁祖坟,傻子对他破口大骂,县令却跪地道谢

京报网 百年胡同里的青春故事

京报网 百年胡同里的青春故事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调研和思考中国的青年人。我出生在北京,生长在胡同,100多年来,北京的胡同滋养着无...

京报网 刘和珍君从这里走来

京报网 刘和珍君从这里走来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95年前,鲁迅先生用振聋发聩的话语纪念刘和珍、杨德群两位烈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