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历史故事,感悟人生真谛!
导读: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人人都会讲、人人都知道。走的目的和结果都是为了保存实力,以求东山再起。但走的原因不同,其过程和结果就大相径庭。主动走,东山再起的机会大,被动走,几乎没有生还的余地。但这一计被我们的毛主席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不论是被动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还是主动撤出延安,最终都是以胜利告终。
古语有吟:“是故兵法三十六,走为最上策。”
【译意】所以兵法有三十六条计策,其中第三十六计“走”的意思是逃走和闪避才是最好的计策。
【历史故事】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临朝称制。匈奴单于冒顿虽曾把刘邦和三十万汉军围困在平城达七日之久,对大汉也很轻视,然而对刘邦还多少有些忌惮。
刘邦一死,冒顿单于便心骄气傲,想挑起兵端,便派使者给吕后送去一封信,上面说:“孤独苦闷的君王,生于荒野大泽之中,长于旷野牛马蕃育的区域,多次到达边境,希望能游览中国。陛下独立,孤独苦闷孀居,两位君主都不高兴,也没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希望以我的所有,换你的所无。”
竟然是一封言辞亵慢的求婚书,冒顿单于妻妾成群,自不会对吕后这位半老徐娘有何兴趣,不过是借戏侮她来戏侮中国。
吕后见信后大怒,便招集群臣商议,要大举讨伐匈奴以雪此辱。吕后的妹父樊哙率先高喊道:“我愿带十万人马,横行匈奴之中。”吕后大喜,季布却怒声叱道:“樊哙理应斩首。”
朝堂上的人都吓了一跳,不知季布在哪儿偷吃了熊心豹胆,竟要斩元勋国戚。季布接着说:“当年高帝率三十万精兵讨伐匈奴,却被围困在平城七日七夜,那时樊哙也在军中,却束手无策,今日为何就能以十万人马横行匈奴之中,这不过是当面阿谀陛下,犯欺君之罪,按律当斩。”
樊哙被质问得哑口无言,其他众将也纷纷附和说,以高皇帝之英武,尚被困于平城,匈奴势力强盛,委实不宜擅起战端。吕后见众将意思一致,回头细想也确实如此,便忍下这口恶气,退朝回到宫内,不再提讨伐匈奴的事了。
过后,吕后为安抚冒顿单于,居然卑辞婉约地写了一封拒绝信,上面说:“单于不忘我中国,赐给书信,我等国人都很恐惧,我自思自忖:身体老迈,气息也衰弱,牙齿也脱落得差不多了,走路的步子都不均匀,单于听信了传言,我实在不足以使您自污。我国无罪,应在您赦免之列。我有自己坐的车两辆,马八匹,送给您平时乘坐。”然后派宦官张泽送去。
单于冒顿原以为汉朝一定会倾竭国力攻击自己,严加戒备,没想到等来的不过是一介汉使,读信后反倒觉得羞愧,便又派使者送给吕后好马,回信说:“我生长荒野,没听过中国的礼仪,多亏陛下赦免了我。”便又和汉朝和亲。
【讲评】外交是最要谨言慎行的,一言一行失宜,带来的可能就是战争,隋高祖杨坚初称帝时,很想睦邻友好,主动给陈后主写信致意,并无讨伐陈国之意,陈后主却极为傲慢地回了一封信,有句话说“想彼统内如宜,此宇宙清泰”,意思是说你把自己的区域管理好了,这个世界就清凉太平了。
杨坚很不高兴,把信给大臣们传阅。于是杨素、贺若弼都跪在地上请罪,说“主辱臣死”,宁死也要讨伐陈国,一雪此辱,逐立下平陈大计,贺若弼率八千人渡江吸引住陈国主力,韩擒虎只带五百精兵就攻破金陵,生擒陈后主。
冒顿单于其实也是在玩火,刘邦被围平城,不过是过于轻敌,并非实力悬殊。
吕后时,刘邦虽死,元勋猛将俱在,真要再打一仗,匈奴并无胜算可言,否则他何必挑衅,直接攻打边关就是了。
“主辱臣死”,君主受辱,臣子就是拼死赴敌,樊哙就是这种传统心理的直接反应。可惜平城之困,给汉将们的印象太深刻了,连在项羽手下尚能以勇猛闻名的季布也反对开战,这种持中求稳,为国家而忍小忿的态度是值得赞许的。
吕后性格刚毅,心狠手辣,汉初三大功臣有两位是直接死在她手上,即韩信和彭越。然而面对匈奴单于的侮辱和挑衅,她不但采纳众将的意思忍耐住了,而且还以谦卑的姿态回了一封信,倒使得冒顿心生惭愧,回信谢罪,并达成了和亲,吕后时边塞得以无事,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后来的文景之治其实就奠基于此。
【结语】忍私人一时小忿而虑民生大计,以谦恭卑顺来折服匈奴的骄横傲慢,吕后在此事上显示出她治国的深远谋略,不愧是中国第一位女强人。
1.《六月荷花li 冒顿单于无耻挑衅,吕后卑辞婉约拒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六月荷花li 冒顿单于无耻挑衅,吕后卑辞婉约拒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9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