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故宫作为明清两朝君王居住地,是目前来说极具有研究意义和观赏价值的宫殿建筑群之一,并且故宫作为君王起居地,按照道理来讲,应该是君王威严的体现,所以应该不允许任何具有挑衅性的东西留在里面。

但是我们在参观故宫的时候可以发现,在故宫隆宗门的牌匾上插着一根箭头,并且可以发现这个箭头存在的时间比较漫长了,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家游猎

我们大家都了解,满人是从关外入军,作为马背上的民族,虽然已经入主中原,过上了一朝统治者的生活。但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马背上打下的天下,正因为他们骁勇善战,所以他们才能打败汉人成功入关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时代。

所以满人统治者不允许子孙后代丢下这个传统,但在皇宫中又无法纵马奔腾,所以就出现了游猎。

游猎并不是在郊外进行的,因为百官认为这样无法保证皇上的安全,所以皇家游猎都是在皇家猎场进行,并且皇家猎场中的猎物大部分也是经过驯养和筛选的,并不会出现大型凶猛猎物。每次围猎也不只是皇帝本人以及皇亲国戚参加,文武百官也是需要跟随的,而为了保证皇上的安全,皇宫内的禁卫军也要出动。

禁卫军负责的就是保卫皇城的安全,当禁卫军都倾巢出动去皇家猎场保护皇上的安全,那么皇宫中的守卫就会变得十分薄弱。这个时候,若是有人乘虚而入攻击皇宫,那么成功的几率就会增加很多,隆宗门匾额上的那根箭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隆宗门牌匾上的箭头

公元1813年,即嘉庆十八年,嘉庆帝决定带着文武百官去皇家猎场进行秋猎活动,而他们此次选定的皇家猎场正是承德附近的木兰围场。但这个时候恰逢边疆动乱,京城的守军大部分都去了关外平叛,所以本来京城的守备就比较薄弱,而嘉庆帝又决定在这个时候秋猎,为保卫皇帝安全,只能将禁卫军带出保护皇帝。

专司保卫皇城的禁卫军被带出皇城,那么皇城的守卫就一下子薄弱下来了。而我们大家都了解,由于清朝是满人入关,所以情况比较特殊。以唐宋交替为例,宋朝建立以后,很少会有百姓打着“复兴前朝”的名义发动叛乱,因为唐宋两代统治者都是汉人,对于百姓来说,不管是何人成为统治者,只要他们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富足,那老百姓们就支持他们的统治。

但是清朝是满人入关,而生活在关内的大部分都是汉人,汉人讲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并且满人入关逼死了明代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虽然朱由检在政事上并不能成为一代明主,但他最后以身殉国的行为全了汉人骨子里的气节。满人皇帝逼死汉人皇帝,这自然会让汉人不满。

所以清朝时期一直存在由汉人百姓组成的“反清复明”的组织,当时天理教作为“反清复明”的领头组织之一的白莲教的分支,一直潜伏在京城中。当嘉庆帝外出游猎,而他们又带走了皇城禁卫军,且边疆动乱,北京城内的守卫军部分被调遣前去增援前线,若他们在此时攻打皇城,北京城内的守卫军也无法及时增援,这将大大增加他们成功的机率。

天理教的人认为这是上天赋予他们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推翻清廷,重回汉人的统治时代。所以他们精心策划了一次攻破皇城的行动。由于天理教占据数量优势,而皇城中的禁卫军大部分被嘉庆帝带走,留下的少数禁卫军并不足以抵御天理教的入侵,因此天理教竟然真的攻入了皇城。

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天理教刚刚攻入皇城的时候,剩余的禁卫军就想进入皇城内围保护宫内的嫔妃女眷,但是当时的太监总管严令禁止他们进入皇城内围,而太监总管给出的理由是“皇宫乃是天子起居之地,尊贵非常,岂能容常人进入”。

正是因为这位太监总管的阻止,禁卫军没法进入皇宫内围,因此天理教的攻入就少了很多阻碍。

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明白了,这位太监总管正是天理教的内应,他接收到的任务就是帮助本教教众进入皇宫,事实上,他的确完成了这个任务。其实我们通过后续的历史也可以推断到,天理教本次攻破皇宫的计划是以失败告终的,因为在他们刚刚进入皇宫内廷的时候,就受到了清廷的伏击。

散兵游勇如何同训练有素的军队相抗衡?结果显而易见,天理教失败了,并且是全军覆没损伤惨重。事后清军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隆宗门的匾额上面插着一支箭,他们向上级请示如何处理这只箭,而正巧嘉庆帝得知了这件事。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嘉庆帝下令将这只箭保留下来,不允许任何人摘下来。

保留这只箭的原因

当时嘉庆帝下令要求将这只箭保留下来的时候,文武百官都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将这只箭留在皇宫的匾额上,会有损帝王威仪,不利于帝王的统治。

但是嘉庆帝并未听从文武百官的建议,仍然决定留下这只箭。更出乎文武百官意料的是,嘉庆帝之后竟然还颁布了罪己诏。

古代帝王大多数都是自负的,他们认为自己是天子,帝位承于上天,是天命所归,所以威严不容挑衅。他们认为自己不会做错事,就算真的做错了,他们也不会承认,因为如果他们承认自己做错事情,会动摇他们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不利于自己的统治。

但嘉庆帝却颁布了罪己诏,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在古代帝王中是十分罕见的。而嘉庆帝颁布罪己诏的原因,是希望以此来警示自己和后人,以此事为鉴,往后在做重大决策之前要考虑周全,莫要再像此次一样,只图一时之欢,将整个皇城和皇城中的人置于危险之中。

其实我们做事也应该是这样,古人说“三思而后行”,就是这样的道理。我们在做事之前势必要多次思量做此事是否合理,事情如此安排是否合适,因为只有将事情考虑妥当,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1.《青山读文史 故宫匾额上,为何一直插着一支箭?200多年都没人拔下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青山读文史 故宫匾额上,为何一直插着一支箭?200多年都没人拔下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0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