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鸿章而言,翁同龢执掌户部大权绝对是一个噩梦,北洋急需六十万两白银更新设备、购买炮弹,但翁同龢宁肯将户部仅有的六十万交给一个骗子,也绝不便宜李鸿章。皇上的口谕没用,慈禧太后见不上,户部又不肯给钱,李鸿章只能自己想办法弄钱。

和美国人合资开办银行,就是李鸿章想到能够解决北洋财政困难的最佳办法。

只是,李鸿章将“开办合资银行”的奏折上呈朝廷以后,没等慈禧太后给出答复,被翁同龢撺掇的庆王奕劻便找到慈禧太后,告了李鸿章一状。

我们先来看下慈禧太后的态度:

“李鸿章的奏折我也看了,他说的也有道理啊!办水师、修铁路,还有好多杂七杂八的事全都要用银子。户部那边又不拨款给他,向洋人借款,利息轻重不说,还得受他们挟制,干脆办个银行也是个办法嘛!”

意思很明确,慈禧太后打算支持李鸿章,而且认为李鸿章开办银行有着充分理由和绝对的利好影响。只是,庆王奕劻时任“总理衙门”的一把手,专司外交和洋务,李鸿章此举无疑是藐视自己,甚至有着明显的“越俎代庖”嫌疑。正如翁同龢的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奕劻根据翁同龢的交代开始组织反对语言:

“大清与外国情况迥异,开办银行,诚如翁同龢所言,利归外国,害遗中国。”

恭王奕訢倒台以后,醇王奕譞接班;奕譞被活活吓死以后,慈禧太后好不容易扶持起来一个接班的庆王奕劻,却又和“帝党”的核心成员翁同龢搅合到了一块,慈禧太后决定敲打一下小劻子了。

“翁师傅!彻夜长谈,他教了你不少东西吧!”

奕劻虽然不懂慈禧太后的敲打之意,但也明显听出了太后的语气不对,赶紧下跪解释:

“奴才确实是和翁师傅谈了一宿,总理衙门的事太难了,虽说是太后隆恩,可是跟外国人打交道,奴才实在吃力。”

既然奕劻承认了,慈禧太后索性直言:办洋务,你去请教翁同龢,就好比请教一个瞎子这幅画好不好看,李鸿章才是真懂洋务的人,应该多向李鸿章请教学习。

当时的李鸿章手中掌握着北洋水师、淮军精锐,又担任着“北洋通商大臣”,掌握着军政外交大权;如果再越过户部开办银行独揽了财政大权,自然会让慈禧太后心生猜忌。也就是说,奕劻反对李鸿章的奏请算是猜中了慈禧太后的心思,可慈禧太后为何还当着奕劻的面,表明自己对合资银行的支持态度呢?

其实,慈禧太后的目的很简单,她在努力打造一个能够取代奕訢、奕譞和李鸿章的综合型人才。

告诫奕劻远离翁同龢的原因,在于斩断奕劻向光绪皇帝靠拢的可能性;

让奕劻多向李鸿章学习的原因,在于敦促奕劻尽快成为独当一面的角色,用以终结李鸿章大权在握还无人替代的被动局面。

所以,翁同龢教给奕劻的建议,慈禧太后才会全部推翻,让奕劻尝尝听从翁同龢建议的苦头;所以,为了让奕劻尽快接替李鸿章,能让李鸿章势力进一步壮大的开办合资银行之奏请,慈禧太后才绝对不会同意。

明白了慈禧太后的真正态度,我们再来看下李鸿章请慈禧太后“喝咖啡”的隐晦戏码,就能体会出“高手对决,说了等于没说,没说又等于全都说了”的境界。

尽管光绪皇帝的态度暧昧、慈禧太后的态度亦不明确,但李鸿章为了北洋水师的壮大不得不再努力一把;于是,在请教了晚清另一位猛人——恭王奕訢后,李鸿章带着外国咖啡面见了慈禧太后。

喝了一口英式咖啡后,慈禧太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我说李中堂,你这给我喝的中药吧!”

隐含的意思很明确:洋人,没有好东西;或者,洋人的东西并不适合大清。

李鸿章回应道:

“习惯了,太后就会觉得好喝了!”

李鸿章的劝说办法也颇为讲究:你之所以觉得咖啡难喝,那是因为你还没有体会到咖啡的真正好处,只是尚未习惯而已;等你习惯了,可能还就离不开了呢!言外之意就是,太后适应外国银行需要一个过程,慢慢你就会发现开办银行的好处。

可慈禧太后并没有听进李鸿章的劝说,只是回了一句“我不喝这个”,态度明确了,外国银行别想进入大清,我不喜欢,也不想适应。

当然,让外国银行进入大清也并非李鸿章的真正意图,这只是李鸿章“欲擒故纵”的劝说办法——既然纯种的外国银行您不喜欢,那和洋人合作的合资银行,您总该答应了吧!

于是,李鸿章放弃了“英式咖啡”,打算给慈禧太后弄一杯添加“雪莉酒”的法国波旁咖啡。只是,在奉上这杯咖啡之前,李鸿章让宫女先给慈禧太后奉上了一块奶油蛋糕。慈禧品尝以后,态度立马大变,给出了评价:

“这小点心不错,跟咱们宫里的不相上下!”

好了,终于等到了慈禧太后对洋人东西的夸赞态度,李鸿章赶紧跟上自己的劝说:

“这洋人的东西啊,开始看起来都不怎么样,就像咱们和洋人一起办银行,看起来呢咱们是亏,可是仔细品品呢,这洋人的钱变成咱大清的钱,这大清的钱呢又变成了洋人的硬通货。过去啊,是货畅其流,现在呢,是钱畅其流。银子生银子,最后一算账,咱们呐赚大发了!”

从“奶油蛋糕”顺理成章地隐射到“合资银行”,小点心看着不好看,但吃起来美味;合资银行看起来是亏的,但真正运转起来才能看到盈利之巨。另外,李鸿章的御前劝说和“清流”有着明显不同,没有阐述大道理,更没借助圣人之言,只是赚了亏了的大实话。

其实,劝说领导的技巧就在于此,语言再美也没有,能够说服领导才是关键。李鸿章给慈禧太后大讲世界经济、资本运作和银行的日常盈利业务,她能听懂吗?或者,她想听吗?直接告诉她,办银行能赚钱就行了。

更关键的是,李鸿章最后还添上了一句:

“太后,这事要是办成喽,咱们大清的洋务那是全盘皆活呀!”

慈禧太后向来支持洋务运动,而且,开展洋务运动以来,晚清竟然出现了“同治中兴”的难得局面,将“开办合资银行”的最终好处落脚到洋务运动,就能很大程度上赢得慈禧太后的认可。

趁着慈禧太后考虑的空隙,调制的波旁咖啡也准备好了,李鸿章再次进言:

“就像这咖啡加上几滴雪莉酒,那是甜中带酸,芳香无比呀!”

太后,纯种的外国咖啡,别说您不喜欢,我也不喜欢;但调和以后的咖啡就不一样了,就是“甜中带酸、芳香无比”的好东西了。言外之意就是:外国银行,咱不让他们进;咱只开办适合咱们大清国情的合资银行,肯定赚钱。

唯恐慈禧太后不答应,李鸿章还给出了“缓冲”建议:

“太后啊,这个事啊咱们就先办一个,办成了咱们就铺开去,办不成咱们就收回来,也不会伤了国本。”

行得通就铺开推广;行不通就立马终止;这是制度试行的常规办法,也是将损失将至最低的有效措施。既然没有损失,或者已经有了将损失将至最低的办法,李鸿章再次重审开办银行的奏请,总可以了吧!

说着,李鸿章将咖啡递给慈禧太后:

“太后,请您品尝这法式的波旁咖啡!”

太后,合资银行的奏请,您给个态度呗?

李鸿章的劝说虽然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奈何慈禧太后对待“合资银行”早就有了主意。只是,李鸿章毕竟是需要依仗的柱国之臣,慈禧太后还不能轻易得罪,只能先隐晦给个铺垫:

“这东西真奇怪,闻起来蛮香,喝起来却是苦的。”

你说得好听,合资银行听起来也确实诱人,但真要办了银行就会损害大清的利益。

然后,慈禧太后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既是办银行能赚大钱,我看啊咱们就自个儿办一个,何必跟洋人掺和呢?这无论什么事让洋人掺和进来,咱们自个儿就不方便了!”

好了,有了隐晦态度,有了折中办法,慈禧太后给足了李鸿章面子。可此时的李鸿章想要的并不是面子,而是钱,而是白花花的银子;北洋水师想要的也绝非面子,而是实实在在的设备更新、一打就响的炮弹。

所以,李鸿章宁愿不要这个面子,也要坚持自己的奏请:

“其实啊,要的就是咱们自个儿不方便,否则像咱们自个儿的户部,钱花的总不是地方,那还办得了什么大事!”

注意了,这可能是李鸿章于全剧中唯一一次语言失误,他口中所言“户部的钱,花的总不是地方”指的就是翁同龢给李光昭拨款一事,但归根结底,翁同龢也是为了颐和园工程的顺利推进,也是为了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庆典。既然慈禧太后的庆典都不是大事,你开办合资银行就更不是什么大事了。

所以,李鸿章的这句话一出,慈禧太后饮了一口咖啡,直接给出了答案:

“这还是苦的!小李子,备茶!”

一句话,我就是不同意!

甚至,慈禧太后还专门下了一道懿旨,就李鸿章嘴上说了的、心中没说的问题,全部给出了答案:

“皇太后懿旨:太后说了,李光昭一案,下个海捕文书,总是要把他抓住的!洋人都没有好心眼,和他们合伙总归要吃亏上当的,合资办银行的事就算了!”

好了,李鸿章对户部花钱花不到地方的指责,慈禧太后给出了明确态度;对李鸿章给出的开办银行的理由也给予了直接反驳;李鸿章最后一条弄钱的道儿也被堵死了,北洋舰队的命运已经能够提前预见了。

(文章仅依据电视剧《走向共和》的演绎情节展开,不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烦请读者辨识!)

1.《清朝那些人 走向共和:李鸿章请慈禧太后“喝咖啡”——高手对决,绝无废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清朝那些人 走向共和:李鸿章请慈禧太后“喝咖啡”——高手对决,绝无废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