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虞舜作为远古时期的帝王,相传其父与继母想要置他于死地。一次父亲想趁他修补谷仓时纵火烧死他,但虞舜逃过一劫。他的父亲还与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想要将他活埋井中,他仍然逃过。对于他们的做法,虞舜丝毫不记恨,反而更加恭敬地对父母,对弟弟也十分关爱,这一行为让他得到帝尧的重用,还登上天子之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提到儒家或许有许多人都很熟悉,从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到汉代被发扬光大,儒家的思想理论经过2000多年的岁月洗礼,逐渐成为人们做人做事的准则。而在儒家思想里,最重视的就是忠孝节义,这四个字一直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里除了人们所熟知的那一孝,还有“两孝”指的是什么?

关于孝顺,有一个感人的传说。在陕西省蓝田县内有一座山叫王顺山,最初它叫玉山,至于为何改名,其中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王顺,从小丧父,与母亲在玉山脚下相依为命。但由于王顺很调皮,也不爱学习,以至于他的母亲日日为他操心病倒在床上。

母亲深知自己大限将至,便让王顺将她埋葬在玉山上。面对母亲的离世,王顺心中十分难受,为了满足母亲的遗愿,他将母亲葬在山顶。但由于山上没有合适的土壤,王顺就一担一担的将土运到山顶,足足运了三年。人们为他的这份孝心所感动,便把这座山叫做王顺山。

中国人一直都非常重视孝道,从人们出生之际就会被教育要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在许多古籍中,人们常常也能看到一些关于孝顺的名言警句。因为作为中华儿女,遵守和发扬孝道文化是每个人的职责。

其实在古代“三”是一个虚数,关于“无后为大”,也并非现代人所理解的不传宗接代就是不孝顺,其意思是说,最不孝的行为是没有做到一个子女该尽的责任。比如说,在做一些重大决策之前,应当告知父母自己的意愿,或者借鉴一下父母的意愿。

千百年来,“无后”一直被人们曲解,其实这也和彼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我国古代是典型的农业社会,所以为了顺应农业思想,人们就希望自己的家族人丁兴旺,便把传宗接代认为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对无后的理解,就更倾向于没有子嗣这一说法。

那么不孝,还有两种又是什么呢?首先一种是,在面对父母或者长辈的时候,要对他们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无条件的奉承,但对他们的言行有不当之处,作为儿女的要进行制止和劝说,以免父母陷入到不仁义当中。这样大义灭亲的行为,在现代也有具体的案例体现出来。

在二零一五年,一位女儿就向湖北高速的交警举报了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在高速路上,一边打电话一边开车,这一消息一被曝出,就引来了社会的关注。有的人认为这位女儿的行为是不孝的,但有的人却认为父亲这一做法严重的影响到了交通秩序和自己的人身安全,及时举报,能够避免更多危害发生,反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孝”。

还有一种不孝是,自己家庭本来就很贫困,由于父母年事已高,已经没办法继续养家,而作为子女的却不去拿钱来赡养父母。也就是说,子孙后代如果也过得很清贫,对于他们的父母而言,也是不孝。现代社会涌现了许多巨婴和啃老族,他们认为只要父母在,继续供养他们也是理所应当的。据有关数据显示,二零二零年我国的啃老现象高达60%,也就是说,大部分人不光没能够自己独立,反而还伸手向父母要钱。

在自己没有经济能力时,可以依靠父母而活,但成年之后,如果再依靠父母供养,那就是不孝。对于父母而言,孩子应该让他们老有所依,能够安稳地度过晚年,所以这也正是这一句名言中对孝的阐释。

子女孝顺父母是合乎伦理道德的事,除了避免不孝,还要避免愚孝。也就是说,在孝顺父母时,不能为了应承他们而失去思考,父母非圣人,他们的言行都会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而此时就需要做子女的及时指出,这才是真正的孝。

参考资料:

《礼记》

1.《禄存说史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还有“两孝”是什么?许多人不知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禄存说史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还有“两孝”是什么?许多人不知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1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