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北宋年间,江陵府有个叫路子仪的书生,原本祖上家产颇丰,祖上三代经商,到他这一代时留下钱粮无数,路子仪只需要按照祖上的经商之路,便可丰衣足食。

尽管路子仪父亲一再希望儿子跟自学经商,可路子仪仿佛天生与这行无缘一般,从小就不愿意奔波于伤害,反而对读书颇感兴趣。

见儿子喜欢,六岁起,路子仪的父亲只好请了街上的何先生为自己儿子教书认字,这一学就是十年。

路子仪十六岁那年,父亲因为在经商路上染了风寒,回家后又因带病忙碌,一来二去小病染成了大病,由此卧床不起,最后直接撒手西去了。

这一猝不及防的变故让路子仪一度陷入悲伤,他习惯了在父亲为他撑起的那片蓝天下生活,猛然间没了父亲,一时间悲痛难忍,也不读书,整日坐在门口默默流泪,母亲劝过几次无果后,也不再来劝慰,只是让他注意身体,不要太过悲伤。

一天,路子仪正望着天空流泪,眼前满是父亲在世时的模样,一低头间,猛然间发现眼前正好有一个蚂蚁洞,只见蚂蚁进进出出,不停地忙碌着。

蚂蚁整天这么忙碌着,他们会不会也会因为失去亲人而痛苦呢?路子仪擦拭了一把眼泪,心绪杂乱的猜测着。

就在这时,一大滴雨滴落在他脑门上,扭头看向远天,黑云压境,原来是阵雨要来了!

正准备起身回屋,却看见那蚂蚁群正忙忙碌碌的往进搬食物。

这场大雨会不会下进它们的家里?

也许是蚁群刚才见证了自己的悲伤时刻,路子仪突然觉得自己和蚁群仿佛是一家人,起身从家里找来一只破瓦罐,牢牢的插进地里,并在顶上盖一片瓦,这样一来,这个蚁洞就再也不用担心雨水溜进去了。

“轰隆隆~”

只听一声雷响,雨来了,瓢泼大雨!路子仪赶紧跑进屋里,心里却始终没忘刚才的那个蚁洞。

待雨刚一停,路子仪赶紧出门来看那个蚁洞,取开瓦罐一看,只见蚁洞四周连一滴雨水都没滴进去。

从那以后,路子仪仿佛喜欢上了这个蚁洞,每天抱着书蹲在门口,要么看书,要么观察蚁洞,时间久了,人们都互相传言,说路子仪自从父亲走了以后,神志有些不清了,经常和蚂蚁交流。

眼看着儿子天天和一堆蚂蚁在一起,母亲整日愁得合不拢眼,自从丈夫离世后,儿子既不经商,也不好好读书,三心二意的,谁知现在反而和一堆蚂蚁打得火热,这可如何是好?

一天,邻居家婶子来串门,和路子仪母亲一坐下,就聊起了儿子路子仪守着蚁群的事,那婶子嘴角上扬,露出一股狠劲:以老身看来,不如找两个青年,埋了那个蚁穴,一了百了。

听了这个婶子的建议,路子仪母亲还真找了两个青壮小伙,趁着儿子不注意,三下五除二将门口的蚁穴埋了。

路子仪再次出门看时,只见一个土堆,不见了蚁洞,路子仪大惊,也来不及找工具,索性用手开始刨,刨了半晌不见一只蚂蚁,急得他大哭,双手不停的挖,手指被地上的沙土都磨破了,可他依然不停歇,直到后来将那蚁穴完全刨出来为止。

路子仪母亲被儿子的疯狂举措吓了一跳,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轻易动那蚁穴了。

时间一久,蚁穴仿佛成了路子仪生活中的一部分一般,每天都会来观察。

进京赶考的日子到了,路子仪母亲反复催促儿子收拾行装进京赶考,可儿子一再拖延不愿出发,母亲仿佛看出了他的心思,直言道:去吧,我会照看你的蚂蚁的。

路子仪这才安心上路。

话说无巧不成书,这路子仪由于父亲离世、观察蚁穴等事,干扰的他没能安心读书,加上当年的考题极为偏颇,坐进考场中,他一时之间无法破题,急得满头大汗。

就在他一筹不展时,突然一只蚂蚁爬上了桌子,接着另一只也爬了上来,路子仪不知它们要干什么,狐疑间,之间蚂蚁突然在他面前开始摆图案,仔细一看,这摆的不是汉字么?

仔细一读,天哪!这不正是考试的解题方法吗?路子仪大喜,大笔一挥,从容写了上去。

待出榜时,路子仪惊喜的发现,自己居然考中二甲进士!

封官后,路子仪回家将此事告知母亲,母亲大惊,从此对门前的蚁穴恭恭敬敬,有家里的残菜米粒,都会扔在蚁穴附近。

路子仪由此发迹,后来据说摆入欧阳修门下,终成一代名人。

【说明】这则故事名为《蚂蚁进士》,故事为崆峒书生撰写的原创民间故事,故事不针对任何人和事,纯属文学创作行为,旨在通过故事传递善意,拒绝对号入座和封建迷信。

我是崆峒山下一书生,喜欢观雪听雨讲故事,欢迎各位看官关注、转发。

1.《崆峒v书生 民间故事:家门口有窝蚂蚁,邻人劝他埋了,三年后却给他带来福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崆峒v书生 民间故事:家门口有窝蚂蚁,邻人劝他埋了,三年后却给他带来福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3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