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之变,大明京军精锐损失惨重。

历史上,京军、禁军损失惨重,导致朝廷对地方失去控制的情况非常常见。

不过,对当时的大明来说,似乎这些都不是问题。

朝廷京军、禁军损失惨重,导致地方失控的情况非常常见

自古以来,中央军力削弱,则地方难制的情况非常常见。

周代,西六师、殷八师损失殆尽后,周天子在诸侯争霸时成了摆设。

汉末,何进的禁军被董卓吞并后,天下烽火连天不休,天子先后被董卓、李傕、曹操所挟持。

唐末,唐禁军被黄巢起义、高骈割据所摧毁后,彻底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唐天子先后被韩建、朱温所挟持。

土木之变,明京军精锐损失殆尽,连天子也被抓走了。

可是,大明朝廷却依然能够牢牢控制地方。

这是为何呢?

京军虽损,但体系仍然正常运转

前面所举的失控例子,其关键在于:体系早已失灵。

周代的诸侯、汉末的郡守州牧、唐末的节度使,早已具备了割据一方的条件。

只不过,在中央尚有强大禁军的情况下,各方多保持克制而已。

而土木之变时,大明的体系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运转仍然良好。

大明军制,军队分在近500个卫所中,每个卫所只有大约5600人。

各都司、卫所,主要武官虽为世袭,但其升调、袭替、优给、功赏,皆由兵部把控。

各卫所军户的勾清(军户中哪些人当兵),也都由兵部按册勾选。

也就是说,“将无专兵,兵无私将”,这些都司、卫所的武官,只能按要求办理训练、屯田事务,并无私兵。

这些都司隶属于五军都督府,而听命于兵部。

分统都司的五军都督府,其所统都司、卫所,“内外相隔,犬牙交错”,其所统都司、兵户条块分割,相互制约。

因此,无论是都司,还是五军都督府,都不具备割据的条件。

土木之变,尽管京军损失惨重,但是“将无私兵,兵无专将”的体系仍然没有失控,地方自然也就不会有抗拒中央的能力。

京城附近的实力依然具有绝对优势

土木之变,明京军确实损失惨重,但是,其“内重外轻”的格局依然非常稳当。

早在朱元璋士气,京师及周边行省、北部边地的卫所就占总数的2/3左右。

朱棣迁都北京后,“天子守国门”。北部边地的卫所也可归为京师周边,而在朱棣进一步调整后,光是驻北京的卫所就达到72个,使“内重外轻”的局面进一步加重!

土木之变,明三大营精锐损失惨重,但各卫所依然运转良好。

可以说,大明的体系仍然正常运转,“内重外轻”的局面依然稳固,大明只需要从混乱中缓过来,就依然“稳坐钓鱼台”。

换而言之,土木之变,对大明来说是一次沉重外伤,虽然失血多,但各个器官尚能正常运转。

大明只要及时停止受伤,及时止血,及时身体不能恢复到鼎盛时期,但活下来还是可以的。

重建中枢,追究责任,恢复体系运转

土木之变,天子,及许多重臣或被俘,或阵亡,中枢系统近乎瘫痪。

中枢长期瘫痪,那么,系统失灵,天下一样会混乱。

留京的朱祁钰即皇帝位,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其他各部官员缺额也陆续任命,政府机构得以重建。

体制,绝不只是一套流程,其执行是需要人的。

土木之变,如此大败,朝廷威信受到极大伤害。

即使体制上得以运转,但人心不能得到整肃,那么,情况也是会继续危险下去的。

追究明英宗的责任是不可能的,但追究其他责任人也是可以的。

于谦等人抄斩王振全家,处死了王振党羽,平息众怒,使人心得以安定。

由此,以兵部、五都督府为核心的大明军事,得以重新运转起来。

充实京营,渡过危机

重启体系后,在于谦的建议下,京营得以迅速重建。

首先,在于谦的建议下,石亨、杨洪、郭登等有一定威信的将领被提拔,为京营重组打下了人事班底。

接着,朝廷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入京,并召折将兵来京。

同时,朝廷又派人在京畿、山东、山西等地募兵训练。

有了人,还需要装备!

朝廷将南京库存的2/3调入北京,甚至派兵到土木堡收集明军丢弃的头盔9000余,甲5000余,火枪11000余,神铳2万余,神箭44万,火炮800门。

很快,京城就云集了22万军队,各类装备充实。

随后,北京保卫战,京营明军击败瓦剌,稳定了形势。

以危为机,重建三大营

北京保卫战前,形势紧急,来不及系统重建。

北京保卫战后,于谦主持了整顿,使明军京营战斗力得以重振。

1、重建三大营。

三大营,是大明的野战主力。土木之变,基本被打残。

北京保卫战后,于谦根据京师军队的强弱,选出10万精兵立为三营。

2、以危为机,创立团营。

土木之变,虽主要源于指挥失误,但也暴露出三大营的战斗力大幅下降。

于谦认为,其关键在于体制的弊端。

旧有的体制下,战时统兵将领平时不负责练兵,战时临时调拨,兵不识将,将不知兵,指挥不灵。

此外,三大营强弱混杂,不利操练,更不利作战。

而且,三大营规矩不一,每遇调遣,号令不一。

针对此,于谦做出了调整。

10万营兵,又抽调出6万精锐,分为3营团操,由石亨为总兵官,统一训练、指挥。

此后,团营兵马,又陆续扩充到10万、15万,分10营操练,每营15000人。

没有入选团营的兵士,仍归三大营本营,为”老家“。

团营,打破了卫所编制,成为精锐。

他们统一号令,训练在一起,作战也在一起,”兵将相习“,改变了旧制弱点。

从于谦开始,大明开始了军制改革,反而使正统年间开始下降的明军战斗力得到了一定改善,巩固了统治。

总的来说,作为较晚的封建王朝,大明有比较成熟的军制。

在此军制下,即便大明京军遭到一定损失,地方仍然难以对抗中央。

而于谦以其魄力,挺身而出,击退瓦剌,稳定形势。

此后,于谦又改革兵制,创立团营,加强军事训练,使京师防御力量进一步加强,巩固了明帝国的统治。

大明的军制,使大明不会因为京营一时的损失而丧失对天下的控制。

然而,如果没有于谦等人的挺身而出,及时改革,大明也很难继续统治200年。

1.《鲜花畅谈历史 土木堡之变,大明损失掉了京军主力,为什么没有对地方失去控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鲜花畅谈历史 土木堡之变,大明损失掉了京军主力,为什么没有对地方失去控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3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