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对二战日本士兵佩戴的军帽印象深刻:帽子上有三片垂布,耷拉在耳朵或脖子上,甚是滑稽。

我们管这种垂布叫屁帘。

所谓屁帘,就是开裆裤外面加一个棉布做的帘子,有两个带子系在腰上,防止露出的屁股受凉。这在北方非常流行。而日本士兵帽子下方除了有两片布护住耳朵外,还有一块是遮盖住后脖梗子的,这和我们的屁帘非常相像。

屁帘一般出现在日军的略帽上。略帽是布帽的一种,上头较尖。略帽出现的时间较晚。日本明治维新时,全面学习西方,推进军事改革。当然,这个改革涉及面的比较广,大家最直观的就是改变军服,尤其是军帽。

日本军人一开始戴的是类似法国的平顶帽、后来是德国的大檐帽。到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才出现了略帽。

略帽和战争联系起来,日本国内又习惯称作战斗帽。上世纪四十年代,战斗帽成为日本国民服饰,不仅士兵,而且官员,甚至教师也会穿戴。当然,特意加了“帽垂”,也就是屁帘的则是日本士兵的标配。

日军为什么会推出这种带“屁帘”的略帽呢?

有人说主要是为了装饰。其实,屁帘有什么装饰的,毕竟这玩意不大好看。况且,战场是行军打仗,实用保命才是最主要的。

“帽垂”的作用就是防晒、防蚊虫的。试想,烈日炎炎,蚊虫乱舞,有了这几片布的加持是不是很有效果呢?

当然,这不是日军的独创,其源头大概有两个:

一是源自法国的北非军团,日本最初学习的就是法军的训练方法和服装样式;

一是来自日本的传统,日本古代普通士兵,也就是足轻,有戴阵笠的习惯,阵笠后面挂的就有遮阳帘。这种遮阳帘在平安时代又演变成护颈帘,后来与现代军帽结合,衍生出了带有帽垂结构的军帽。第二次世界全面爆发后,日本发布敕令,全面改制并推行这种带有帽垂的略帽。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略帽全面铺开,但日军的上层更喜欢大檐帽,毕竟戴大檐帽显得更加威武。不过,威武也是有代价的。前线的日军军官如果戴着大檐帽,那无疑会成为重点狙杀的目标。

除了带有帽垂的略帽外,日军身上还有两个标配不得不提。一个是兜裆布,另一个就是膏药旗。

兜裆布源自中国原名叫裈,就是有裆的裤子。唐朝时期,裈传入日本,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并逐步演变成了兜裆布。如果大家大理解,看看日本相扑运动运动员的穿着就知道了。在现代影视剧里,常常有用兜裆布来判断是不是日本俘虏的情节,这是有所根据的。

不过,在历史上我们更多地看到兜裆布充当白色降旗。下面这张照片反映是1946年6月25日美日鏖战冲绳岛时,这个日本女孩手中举的白色降旗,用的就是躲在洞里的父亲的兜裆布。

膏药旗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我们不再细说。

“屁帘子”“兜裆布”“膏药旗”这三种东西是日军中的经典装备。在战争年代,如果看到这三样东西中的一样那就要特别注意了,说不定鬼子就要进村了。

而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这三样东西具有特殊的意义。看到他们,我们就仿佛回到了那个流血牺牲的苦难岁月,也仿佛看到日军的罪恶行径。

1.《史趣 二战日军的标配:屁帘子、兜裆布和膏药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史趣 二战日军的标配:屁帘子、兜裆布和膏药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