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政局混乱,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更是让国力极为衰弱,西方国家纷纷入侵,掠夺我国的财富。为此许多爱国人士寻求变革,谭嗣同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写道:“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经历了晚清的屈辱后,我国进入民国时期,本以为能迎来平稳发展,可是日本又开始入侵,我国人民被迫进行了十多年的抗日斗争,期间伤亡惨重。而抗日战争的促成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张学良,他直到90岁才获释,记者采访的时候曾询问他最佩服谁,张学良说了三个名字,那么这三个人都是谁呢?

张学良第一位佩服的人当属他的父亲张作霖。张学良在我国名气极大,是著名的东北军少帅,而他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身份,便源于其父亲张作霖。常言道乱世出英雄,张作霖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他白手起家,在东北地区创立基业,号称东北王。而后日本人想从东北进入中国,一直想找张作霖合作。

此时国内局势极为混乱,单凭张作霖本身难以对抗日本军阀,但又不想成为卖国贼,只能和日本人反复周旋,足足持续数十年时间,从中就能看出张大帅的能力。张学良从小就受到父亲的严加管教,作为长子他有着继承家业的责任,张作霖也十分看重他。然而张学良本身却有一些叛逆,经常做出一些让张作霖生气的事情,不过张学良内心依然十分崇拜父亲,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人物。

16岁时,张学良便被安排到军队中服役,后又前去学习军事理论,甚至参与了一些围剿行动,这一切都是张作霖的安排。他希望儿子能在军中建立威望,日后才好接受庞大的东北军。可惜好景不长,日本人逐渐厌倦了和张作霖打交道,认为他没有合作的诚意。

于是在皇姑屯铁路上方设下炸药,等到张作霖乘坐的火车经过时便发生爆炸,他本人当场重伤,没过多久便与世长辞。张学良得知消息后迅速回家完成权力交接,成为东北王后他才意识到父亲的艰辛,事情的发展也证明张学良在许多方面都和父亲有着巨大的差距。

张学良第二位佩服的人乃是周总理。总的来说双方有过两次会面,第一次是在1936年的延安,彼时双方处在同一个教堂,谈论了许多事情。而后张学良坦露了自己对于抗日方针的看法,周总理也给出自己的建议,张学良听了之后有很多感触,可以说这次谈话奠定了他日后逼蒋抗日的基础。

第二次则是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将周总理接了过来,双方共同商议抗日的计划,而后他又提到自己要送老蒋回南京。听到这个决定后周总理立马表示了反对,认为老蒋可能会对张学良不利,一直想要阻拦张学良。

可惜最后也没能来得及,此后张学良便一直被软禁,失去人身自由。不过周总理从未忘记张学良,还专门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对这位朋友的关心。周总理去世之后张学良也十分伤心,他还表示最后没能前去探望是自己一生的遗憾。

最后一位敬佩的人乃是主席,实际上张学良一生从未和他见过面,但他在采访中曾表示自己想和他见上一次。幸好另外一位记者采访过他,记者和张学良也是朋友,于是将采访内容转告给张学良,他这才明白主席的情况。其实早在1936年和周总理会面的时候张学良就想见他,但彼时国内局势复杂,我党经过一番考虑后还是安排周总理进行会谈,两人才错过了见面的机会。

主席本身就是传奇人物,他曾和老蒋斗智斗勇,多次在围剿中突围,甚至还完成了长征,这样的人物任何人都想要见上一面。同时他和周总理见面之后也谈到了主席,从而也加深了张学良对他的印象,这也是他敬佩其的一个原因。

张学良的一生充满了争议,许多人认为他是一个懦夫,让我国白白丢失大片土地,还有人觉得他是英雄,让国家彻底团结起来抵抗日本。不过无论怎样一切都已经过去,人们也无权对他进行批判,他自有其功过,只是后人未曾身处其中,也难以评论。

参考资料:

《有感》

1.《阿荔侃史 张学良90岁获释后接受采访,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3个名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阿荔侃史 张学良90岁获释后接受采访,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3个名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00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