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忘记抗战胜利前的那些艰苦岁月。那时日本帝国,在中国大地上为所欲为,整个地区一片狼藉,动荡不安,这全是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导致的。

只有红军才是真真切切的,为人民利益所着想的红军队伍。也是为了解放广大被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派压榨的人民群众的队伍。

红军队伍的存在,阻挡了国民党的道路,因此遭受到国民党的绞杀。红军进行五次反围剿,可是全部失败,开始战略转移,也就是历史上人人皆知的万里长征。

此次的万里长征是为了躲避国民党政府的围剿,不得已进行的战略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为止。从江西的瑞金为起点,到陕西的吴起镇结束,足足花费两年的时间才得以与大部队顺利会师。

长征精神影响着中华儿女,让历代的中华儿女都有着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而如今,长征精神也被完整的继承下来,活在每一个人民群众的心中。

这是一位13岁的孩童,小小年纪就参加红军,这位主人公就是肖永银。1917年在河南省的一个贫困家庭出生,在父亲的影响下,肖永银从小便想参军,报效祖国。

可是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父母的陪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可是肖永银的命运很是坎坷,在他13岁那年父亲去世,自己备受尊重的父亲去世了,一时间很难接受,对他的打击非常大。正因为如此,他才变得非常强大,心智越来越成熟,看到红军为贫苦的群众解围,义无反顾的参加了红军。

因为年纪尚小,最开始参加红军的初衷可能只想填饱肚子。可是长时间在红军队伍的磨练下,慢慢成长经历,他才真正的了解到,红军是真真切切来拯救劳苦大众的革命队伍。

他心中一直有一个信仰,坚信共产党会实现自己的使命,所以他愿意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即使是在水深火热的生活当中,也坚持自己的信仰。

刚刚加入红军的军队时,考虑到他年龄尚小,让他做一名危险较小的通讯员。可是他完全不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总是用一个成年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保证顺利的完成任务。

通讯员做了一年多,也有着较好的表现和不错的成绩。不过年龄仍然比较小,我军考虑到前线吃紧,想让肖永银得到锻炼,就决定让他成为一名号兵。

肖永银在军中的表现非常好,也许是因为骨子里带着不服输的劲。在当号兵的三年时间里,他刻苦努力的训练,他想去战场,想去冲锋陷阵。

因为执行的是发号施令的工作,经常在指挥官附近待着,在几年的耳濡目染下,作战的方式和方法他也懂得了不少,为他的未来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1935年,肖永银已经17岁了,就在这一年我军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长征的过程并不顺利,途经荒无人烟的雪山、草地,还有各种危险道路,对我军战士的生命安全有着很大的威胁。

可是国民党反动派依然不依不饶,对红军进行围剿。

一场战斗中,让我军损失惨重,团长为此忧愁,因为我军的军事力量非常薄弱,这场战斗团长根本挡不住敌军的进攻,眼看马上落败。

这时肖永银鼓足勇气向团长申请指挥这场战斗,团长没有想到,一个17岁的少年竟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感到非常震惊。认为他不可能做到,并呵斥他。

但是肖永银一直坚持自己的立场,虽然团长对自己呵斥,但是他也没有灰心,毅然决然的向团长保证,一定能够完成任务。团长面临这样紧张的战事没有办法,只好答应这个17岁的少年。

他用自己出色的指挥能力,还有英勇的作战风格,让敌人非常惧怕,在天黑之前顺利的在此次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这令团长和其他指挥官刮目相看,并且对他肯定赞赏。

可是有战争就会有伤亡,而肖永银作为临时指挥官,在此次战争中也身负重伤,在医疗室治疗了三天之久。因为伤势严重,很多人都认为他不可能再活过来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奇迹般的睁开了自己的眼睛。

自告奋勇并带领队伍取得胜利,这样的事迹被上级知道后,命令肖永银跟随红军长征,一直到1936年与红军顺利会师。

结语:在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我军为了让肖永云的军事指挥能力得以发挥,决定让他去军校学习军事指挥知识。

军校毕业后,凭借自己的能力担任连长,他充分的体现出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顺利的升为团长。此后多次参加抗日斗争,抗战结束后,他的官职已经是副司令员了。

肖永银将自己的一生献给革命事业,被授予少将军衔。就在2002年的4月的一天,这位伟大的革命同志,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我们,让每一个当代的青年都有着前进的动力。

1.《吴丁讲史 团长挡不住敌军,一小兵站出来:让我来指挥,小兵后来成少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吴丁讲史 团长挡不住敌军,一小兵站出来:让我来指挥,小兵后来成少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02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