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的澶渊之盟是在宋朝占据军事优势的情况下与辽朝签订的一份不平等条约,这份条约的签订使得宋辽两国之间维持了上百年的和平,没有再爆发过大规模的全面战争。这份条约签订之时,辽朝的实际掌权者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一代巾帼萧太后。

宋辽两国澶渊之盟的签订,充分的展现了承天太后萧绰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而承天太后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女政治家之一,她的形象一直以来却饱受争议。

在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中,她的形象却被描绘成了一位阴险狡诈,歹毒狠心的女人;但是在《辽史》的记载中,承天太后又凭借着一己之力开启了辽朝的盛世局面。那么历史中真实的萧太后是什么样子呢?

少年异志,代行国政

萧绰是辽朝第五位皇帝辽景宗的皇后,也是契丹贵族萧思温的女儿,早在她才16岁时就因为风姿绰约,美丽动人而被皇帝选入后宫之中立为皇后。

萧绰小的时候就凸显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有一天她的父亲萧思温让她和自己的两个姐妹一起打扫家中的帐幕,另外的两个孩子面对这样枯燥的家务活自然是草草应付了事,只有萧绰认认真真的打扫屋子,把一切收拾得井井有条。

看到这一幕的萧思温非常高兴地说:“此女日后必成大业!”从此之后萧思温对这个女儿悉心教导,精心培养,把萧绰培养成了一位知书达理,文质彬彬的淑女。

由于辽景宗体弱多病,经常卧床休息,不能够处理朝政,所以辽景宗就全权委任自己的妻子萧绰代理自己处理国务,整个帝国的内政军事外交都统统交给了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女孩打理,而萧绰也不负厚望,将整个帝国治理的井井有条。

而且辽景宗还赋予了皇后称朕的特权,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古代,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只有皇帝才能够自称为“朕”,身为一介女流的萧绰能够得到这样的特权,除了辽景宗对她的信任和宠爱之外,与她自己杰出的治国才能也是密不可分的。

运筹帷幄,稳定大局

在辽景宗的支持下,萧绰在辽朝内部实施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改革,使得辽国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国家内部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辽朝的国力开始蒸蒸日上。

可惜好景不长,公元982年,辽景宗在外出巡幸的过程中突然病逝,虽然他临终前留下遗诏命自己和皇后的嫡长子耶律隆绪继位,但是此时留守上京的萧绰和年仅十二岁的耶律隆绪孤儿寡母,无依无靠,而对皇位虎视眈眈的契丹贵族们随时都有可能趁虚而入,发动叛乱。

由于辽朝的诸侯王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辽朝的世宗、穆宗两位皇帝都是被手下的叛军杀害的,所以辽朝的帝位继承体系一向都非常的动荡。在这样危急的关头,萧绰挺身而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了自己和儿子的安全,使得耶律隆绪能够顺利的继位登基,成为辽朝第六代皇帝辽圣宗。

按照契丹惯例,新皇帝需要在先帝的灵柩前继位,但是这样一来留守在上京的王公贵戚们很有可能趁小皇帝外出之机起兵作乱。

为了应对这个棘手的局面,萧绰招来了自己的两个心腹耶律斜轸和韩德让,哭着对他们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

耶律斜轸和韩德让听完之后,连忙拍着胸脯向太后保证自己一定会竭尽所能辅佐辽圣宗和萧太后,听完这些,萧绰的心才算是安定了下来。

韩德让和太后表示自己已经调来了侍卫亲军保卫皇宫的安全,他还建议太后下旨禁止诸王私会,而留守上京的诸王都要将自己的妻子送到宫中陪伴太后。

这样一来就等于掌握住了诸侯王们的人质,使得他们不敢再轻举妄动,耶律隆绪得以顺利继位,经过太祖、太宗、世宗、穆宗、景宗五朝的时间,辽国国内的局势终于得到了稳定,再也没有因为政权的更替造成过国家大规模的混乱。

重用贤才,不吝赏赐

辽圣宗之所以能够顺利,除了自己母亲的运筹帷幄之外,功劳最大的人非韩德让莫属。辽圣宗登基第二年,萧绰被尊为承天皇太后,开始临朝听政,太后摄政之后,对韩德让宠信有加,不但让他掌握了辽朝的军政大权,甚至还让辽圣宗对韩德让以父事之。

韩德让出生于北方的韩氏大家族,父祖都在辽朝为官,这个人少年老成,比萧绰大了十几岁,有许多的野史笔记记载他和萧绰本是旧时情人,最后因为萧绰入宫才被拆散,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太后会对韩德让信任有加,宠爱备至。

宋朝人的记载中甚至描写韩德让和太后同寝同眠,同居在了一起,就像夫妻一样。但是其实仔细推敲起来,这样的说法并不可靠,承天太后出嫁之际,韩德让已经年过三十,两人之间不可能会擦出爱情的火花,这些所谓的记载很大可能是宋朝人对萧绰的故意抹黑。

但是不管韩德让和萧绰之间到底有着什么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在辅佐萧太后这一点上,韩德让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鞠躬尽瘁,尽心竭力;而承天太后对韩德让的提拔也是宠命优渥,毫不吝啬。

萧太后还告诉辽圣宗要用父亲的礼节对待韩德让,史书上记载辽圣宗让自己的弟弟楚王作为贴身副官伺候韩德让的饮食起居,楚王每次见韩德让时,离大帐还有半里地就要下马步行,以示恭敬,要以见君主的礼节拜见韩德让;韩德让每次要出去时,楚王就会率领两班文物两边列队,恭恭敬敬的相送。

如果是辽圣宗本人前来,也要离大帐五十步的距离下马步行,韩德让只需要在大帐门口等待即可;两人相见时,皇帝首先向他行礼,之后两人再相对行礼,吃饭的时候,韩德让坐在主桌的位置,皇帝亲自给他布菜。可见韩德让在辽朝的待遇之优厚。最后,萧绰干脆直接给韩德让改名为耶律隆运,正式成为契丹皇族的一员。

承天太后封韩德让为大丞相,南北院枢密使,除了封高官,赐国姓,萧太后甚至还特许韩德让建立大公帐,这在辽国是只有太后和皇帝才有的特权,由此可见韩德让的地位完全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萧太后之所以重用韩德让,抛开个人感情因素不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萧太后从小生活在南京汉地,父亲萧思温是辽国的南京留守,长期镇守中原。所以萧太后从小耳濡目染,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她觉得如果不变革契丹的法度,那么国家就无法强盛;恰巧韩德让也是幽云地区的汉人,所以两人在政治见解上一拍即合,所以关系融洽。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承天太后故意提拔韩德让是为了打压耶律氏的贵族,来树立自己的权威。但不管怎么说,韩德让并没有居功自傲,在他的忠心辅佐之下,辽朝的国势蒸蒸日上,终于达到了全盛,为辽朝的兴盛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尽心竭力,辽朝全盛

在韩德让的尽心辅佐之下,承天太后大力推行新政,重用了一大批汉臣。萧太后知道,虽然在军事上辽朝能对完胜宋朝,但是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宋朝并不会因为一两次军事上的失利而被彻底击垮,所以长期的对峙对辽朝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在澶渊之盟签订之后,萧太后大力经营辽朝的内政,发展经济,休养生息,幽云十六州的获得使得辽得到了一块巩固的农耕根据地,吸引了一大批农业人才,所以辽朝和宋在经济上的差距越来越小;此外,萧太后还致力于削弱贵族的军权,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民族平等的法律,原来的契丹部落法都被废除。

萧太后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使得契丹族从一个落后的游牧民族逐渐转型为了先进的中原文明,周围的女真,党项,回鹘等民族纷纷前来朝贡,一时之间盛况空前。在蒙古人编修的《辽史》之中也给予了这位女政治家很高的评价,称赞她:“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习知军政,澶渊之役,亲御戎军,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

澶渊之盟之后几年,萧太后把政权完全交还给了儿子辽圣宗,不久之后,一代杰出的女政治家萧太后病逝,享年五十六岁。在她的治理之下,辽朝的面貌焕然一新,从一个落后的边疆游牧政权成长为了中华文明和中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北方和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1.《痴不言 一代巾帼萧太后:契丹族中的“武则天”,开启辽朝的全盛时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痴不言 一代巾帼萧太后:契丹族中的“武则天”,开启辽朝的全盛时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05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