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与中国的合约,同时召回了在中国的所有苏联专家。第二年,耸立在苏联彼列科普镇上的一座纪念碑被捣毁,随着纪念碑的轰然倒地,一段关于“中国军团”的历史没入了尘埃。这座纪念碑建于1927年,是当时苏联政府为了纪念在苏俄内战中一支“中国军团”的英勇事迹而建造的。关于这支“中国军团”的来历,那还要从“一战”说起。

一战爆发之后,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经过3年的观望,在权衡利弊后决定加入协议国参战。虽说参战,但谁都清楚,以当时中国的国力与军力,派军队前往欧洲作战那是不可能的事。既然出不起兵那就出劳力,那年头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于是,北洋政府用“以工代兵”的方式向协约国输出了近20万的劳工,这些劳工绝大部分被分派到了两个国家——法国和沙俄。

中国劳工

当时被派往俄国的劳工有七万多人。而在此之前,因缺少劳动力的沙俄政府就在中国北方大量招募过劳工,在沙俄看来中国劳工报酬低又吃苦耐劳,是最理想的廉价劳动力。虽说被派往的国家不同,但劳工们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一致,不是去前线挖战壕就是在后方做苦力。不同的是,在俄国的劳工工作环境和待遇要糟糕得多。

中国劳工

俄国本就是个苦寒之地,自然条件恶劣。加上沙俄政府视中国劳工为奴隶,在各个方面进行压榨,导致劳工们在繁重的工作中人身安全毫无保障,大量劳工因缺医少药或伤亡事故而客死他乡。不过很快,劳工们的处境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彻底发生改变。

1917年11月7日,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沙俄统治,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并宣布退出一战。战争结束了,原本可以回国的劳工们中的大多数人,因怀着对沙俄的痛恨和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支持,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拿起武器加入到了苏联红军当中,与沙俄的残余武装——白卫军英勇作战,并以出色的战绩在苏联红军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列宁

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可谓是内忧外患。内有白卫军,外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干涉武装,苏联红军面对强敌环伺,兵力一时间是捉襟见肘,处处被动挨打。此时中国劳工的加入,无疑是雪中送炭。据统计,当时有五万多中国劳工自愿加入到了苏联红军当中,其中以团为建制的有;张富荣中国团、伏龙芝中国团和任辅臣中国团。

中国军团的成立受到了苏维埃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其中任辅臣中国团就是由列宁本人亲自签署命令命名的。任辅臣生于辽宁铁岭,祖籍山东肥城。日俄战争期间会俄语的他成为了俄军的翻译,在与俄国进步军官的接触过程中他开始了解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并在战争结束后不久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

一战爆发之后,任辅臣以外交属官的身份被派往俄国乌拉尔地区,带领那里的华工从事开矿、伐木等繁重的工作。“十月革命”一爆发,他组织起该地区的华工成立了“中国团”,并加入苏联红军。“中国团”共计2000多人,下设三个营,团长由任辅臣担任。全团随后被编入苏联红军第三军第二十九阻击师,番号是255团。从此之后,那些地位卑微、受尽苦难的中国劳工们放下手中的工具,穿上军装、拿起枪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在经过短暂的军事训练后,等待随时赶赴战场作战。

苏联红军

虽然苏维埃政府对“中国团”十分重视,但对其战斗力始终有所担心和疑虑,因此迟迟没有安排作战任务。直到第二年春天,驻守在伏尔加河上游的红军第二师师长别列乌尔遇上了大麻烦。此时别列乌尔被对岸装备精良、战斗经验丰富的白卫军打的是难以招架,虽然红军也发起过几次英勇的进攻,但都已伤亡惨重的失败告终。而白卫军却乘胜反击,切断了红军的补给线,对其形成了包围之势。师长别列乌尔眼瞅着自己部队就要被敌人包了饺子,立即打电话给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求援。

捷尔任斯基在得知伏尔加前线告急后,果断派出了任辅臣的中国团前去驰援。中国团到达前线后,并没有直接跟白卫军硬碰硬,而是通过穿插迂回,巧妙地破坏掉白卫军后方的炮兵阵地和渡轮。没有了炮火支援和渡轮补给的白卫军变得不堪一击,随后在红军的猛烈进攻下大败亏输。

中国团

捷尔任斯基在得知伏尔加保卫战胜利的消息后,激动不已。他回到圣彼得堡见到列宁的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次的胜利完全归功于任辅臣中国团的临危救难,现在我们最缺的就是中国战士。列宁闻言立即签发命令,从中国团抽调100名战士到契卡工作,以表示对中国战士的重视和信任。契卡是苏联著名情报机构“克格勃”的前身,主要负责反特和政治保卫工作,因此这个机构对成员的忠诚度和政治信仰要求极高。到1919年的时候,列宁的警卫队200多人中就有近一半是中国人,由此可见,他对中国战士的信任绝不仅是说说而已。

伏尔加保卫战让任辅臣和他的中国团名声大噪,苏联媒体争相报道其英勇事迹,称中国团为“红军中最顽强的部队”和“最值得信赖的部队”,任辅臣一时之间也成为了苏联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盛名之下的任辅臣很快接到了新的作战任务,这次他要率部进攻占据拉亚镇,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白卫军。一天清晨战斗打响,中国团的骑兵在朝阳下挥舞着雪亮的马刀,率先向白卫军阵地发起了进攻,步兵紧随其后,冲锋的步伐一点儿也不逊于骑兵。

拉亚镇上的白卫军从没见过如此彪悍的军队,一触即溃,四散而逃。这次战斗中国团依旧战绩辉煌,共歼灭白卫军近千人,俘虏300多人。当列宁看到拉亚镇的战报后,无不称赞道:任辅臣就是我们苏联红军中的一只红鹰,一只直冲云霄的红鹰!随后,列宁指示苏维埃政府正式授予中国团“红鹰团”称号,并在库什瓦进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受旗之后,任辅臣率“红鹰团”转战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带,且不负众望、连战连捷,成为了一支让白卫军闻风丧胆的骁勇之师。

时间很快到了1918年底,苏俄内战中著名的韦尔霍图尔战役爆发了。“红鹰团”的这次任务是保卫红军的补给枢纽——维尔亚车站,阻击来犯的白卫军。战争中的阻击战和巷战向来都是最残酷的搏杀,白卫军为了尽快切断红军的补给线,在攻取维尔亚车站上可谓是下了大本钱。白卫军派出两个师的兵力,外加一个哥萨克骑兵团对“红鹰团”的阵地发动了猛攻。

哥萨克骑兵以凶残善战而著称,曾被誉为“天下第一骑兵”,可在顽强地“红鹰团”面前。不可一世的哥萨克骑兵没有占到丝毫便宜,伤亡惨重。而“红鹰团”在面对强敌坚守七天七夜之后,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伤亡过半。在掩护两支苏联红军安全撤退之后,任辅臣率领全团仅存的一千多名官兵,孤军奋战,始终坚守在维尔亚车站阵地上,与白卫军对峙。

一天夜里,天气格外寒冷。任辅臣带领官兵们进入车站上的军用车厢内休息,抑郁严寒。也就在这天夜里,当地的一名仇恨苏维埃政权的富农,跑去给白卫军带路,他引着白卫军穿过一条鲜为人知的沼泽小路,在“红鹰团”警戒部队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任辅臣和官兵们所休息的车厢,团团包围,并用几十挺机枪对着车厢进行密集射击。虽然面对突袭,官兵们在任辅臣的指挥下沉着应战,但最终因形势对于“红鹰团”极为不利,白卫军的火力又猛,任辅臣和一千多名官兵壮烈牺牲,全团仅有62人幸免于难。

任辅臣雕像

任辅臣牺牲的消息传到莫斯科,让列宁在内的苏维埃高层痛心不已,列宁随后接见了任辅臣的遗孀张含光和儿女,以示慰问。任辅臣牺牲不久,“红鹰团”的番号被撤销,少量幸存的战士被编入其他部队。1927年,苏联政府为表彰“红鹰团”的功绩,在列科普镇修建了一座纪念碑。1989年,前苏联政府又追授任辅臣苏联最高战斗勋章“红旗勋章”,用以表彰以任辅臣为代表的中国军团,为苏维埃所做出的的重要贡献,勋章后由苏联驻华大使转交给了任辅臣的儿子任栋梁。

1.《斗量史海 苏俄内战中,一支让白卫军闻风丧胆的中国军团——“红鹰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斗量史海 苏俄内战中,一支让白卫军闻风丧胆的中国军团——“红鹰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05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