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自称“始皇帝”,到1912年末帝溥仪宣布退位,中国经历了84个王朝,408位皇帝,度过了2132年。
在这四百多位皇帝中,有才情过人、被誉为“词帝”的南唐后主李煜,有作诗4万首,被戏称为“世界第一高产诗人”乾隆帝弘历,也有出身贫苦、文化水平有限的“文盲皇帝”,如刘邦。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笔耕不辍的乾隆帝在作诗上始终达不到形神兼备、以情动人的境界,而文盲皇帝刘邦最终却凭借自己一生所写的2首诗,力压乾隆4万首,成为千古绝唱。
刘邦
作为西汉开国皇帝,刘邦跌宕起伏的一生始终受到后人的强烈关注。
很难有人能想象,这个开创汉朝数百年基业的皇帝,最早不过诞生在秦朝沛县治下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里。但刘邦宽广的胸怀,和不甘于人下的英雄气概,注定了他终将背离这样简单朴素的生活。
秦朝建立后,设立了泗水郡,下辖沛县。刘邦因为得到沛县县令赏识的缘故,得到了出任泗水亭亭长的机会。而这也是他命运的一个小小的转折点。
出任亭长以后,为人豪气的刘邦很快就结交了整个沛县的官吏们,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友谊,逐渐在当地开始有了名气。而他与沛令的交情,也让他进而结识了沛县的主簿萧何以及沛令的好友吕公等人。
吕公热衷于为人看相,在第一次见到刘邦的时候,就觉得他气宇轩昂,不是凡人。因为这个缘故,他还特别在宴席结束后示意刘邦留下,称在他相面过的人中,没有人能比得上刘邦的面向,并执意要将自己的女儿吕雉嫁给他。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吕公相面的能力的确出众。
少年的刘邦身上,已经显现出了吞吐宇宙的胸怀,并有一种敢闯敢试、争为人先的气魄,这让吕公相信刘邦必定会有不可限量的前途。
因此,在沛令求娶吕雉的时候,吕公婉拒了,却又主动将吕雉嫁给了当地地位和声望更加低下的刘邦。
大风歌
秦朝僵化的法治体系和残暴的统治,使得人民越来越难以忍受。政府运作的实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也使多地农民在迫不得已之下生出了武装反抗的心思。
随着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多地接连爆发了农民起义,远在沛县的刘邦也时刻关注着时局。
刘邦深知,暴秦的统治已经不会长久,对此心有所动的他秘密约谈了萧何等人,做出了一同起义的决定。当机立断的他,在清楚沛县县令有意阻拦之时,就率领三千农民攻入了县城,而这也成为了刘邦未来光辉人生的开端。
后来,离开沛县的刘邦与项羽相约伐秦,实现了更大的成就。而在讨伐秦朝成功之后,刘邦等人又因为楚汉相争,再度被卷入了三年的战争漩涡中,直到最后刘邦在乌江垓下打败了项羽,才得以一统天下。
而刘邦一生中所作的第一首诗《大风歌》就诞生在这不久后。当时已经成为汉高祖的他,正在平定英布叛乱,整军回归的途中。而这是他巩固皇权的一次成功行动。
因此,在胜利的气氛中,刘邦有感而发,难得地通过诗句表达了自己对天下大势的看法。
《大风歌》非常简短,全篇只有三句,那就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其中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用高高的起笔,写尽了秦末风云巨变,群雄并起的峥嵘岁月,而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既指这次平定英布之乱,同时也暗指当年的相约伐秦和征伐项羽。
在这里,刘邦也说尽了皇帝之所以为孤家寡人的原因,暗指了当初大家相约伐秦,却又在伐秦成功后是因为权力而兵戎相向,而在征伐项羽时与自己站在一方的人,也在战胜项羽集团之后,开始疏远甚至是背叛他。
而这也使得刘邦流失了很多人才,以至于在韩王信陈豨、燕南王臧余、淮南王英布叛乱的时候,刘邦已经面临了无人可用的处境,不得不为平定叛乱而亲自带兵出征。
因此,这个时候的刘邦的心中已经有了很大的忧虑,这也使得他有了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问询。“如果之后还有叛乱呢?去哪儿找勇猛之士帮助自己守四方呢?”
可以说,这铿锵有力的三个短句,道出了刘邦作为天选之子的帝王之忧。他没有沉溺于平乱英布之乱的短暂成功中,而是从长远出发,以一个帝王的角度,想到了自己的统治,以及百姓们的安居乐业。
而这些豪迈又复杂的情感,就被刘邦用《大风歌》一诗借以传达,这也是其能够流传千古的主要原因。
而乾隆所作的四万首诗之所以不能与刘邦的《大风歌》相比,也是因为乾隆没有和刘邦一样有过创业维艰的经历,这使得他远远不能体会到刘邦的复杂情感。
鸿鹄歌
除了《大风歌》以外,刘邦在后来还创下了另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鸿鹄歌》。如果说《大风歌》创作于刘邦创业维艰之际,《鸿鹄歌》则出自刘邦心力交瘁之时。
当时的刘邦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岁数,还因为当年征伐英布之时受到箭伤而在身体健康上有所减退。这使他更急于为汉帝国寻找一位合适的继承人。
当时的太子之位已经早有人选。刘盈作为刘邦与吕雉的长子,在宗法等制度下,自然登上了太子宝座。一直没有犯过什么过错的他,却也没有显露出众的才能,这使得刘邦不太看好他的发展。
再加上在强势的吕雉的教导下,太子刘盈养成了善良懦弱的性格,这使得刘邦既担心他不能开辟疆土,又担心他不能守下汉朝基业,逐渐萌生出了改换继承人的想法。
当时刘邦最看好的皇子,是他与宠妾戚姬所生的儿子刘如意。刘如意聪明伶俐,招人怜爱,是最符合刘邦预想的继承人人选。
因此晚年的时候,刘邦就有了废弃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继承人的想法,并逐渐显露出了这个迹象。
但另立储君在哪个朝代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在汉帝国也是如此。刘邦想要废弃太子刘盈,势必要正面对上吕后及吕氏集团。而后者一是刘邦的正妻,向来为人狠辣、权势滔天,不是容易战胜的对手,而吕氏集团也在朝廷中根深蒂固,有着强大的势力,刘邦很难能够抵挡。
而改立刘如意为继承人,还有名不正言不顺的苦恼。刘如意的生母戚夫人在后宫终究是妾室的身份,而且出身不高,这使得刘如意本身就在夺嫡中丧失了比较大的优势,再加上没有外族的支撑和朝臣的依靠,更是难以取信于众人。
在这样强弱对比强烈的情况下,刘邦只能在一片反对声中,按下了另立太子的想法。
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绪,让当时已经疾病缠身的刘邦此时的刘邦感觉更加苦恼和无奈。所以,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通过《鸿鹄歌》感叹了命运的无可奈何。
《鸿鹄歌》的内容为“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通过这首诗,刘邦感叹了太子刘盈势力强大,可以独当一面了,而自己则已经度过了曾经的风光,在时间威力下垂垂老矣,无可奈何了。
其中暗喻手法的运用,以及强烈的情感色彩,都让《鸿鹄歌》一诗焕发了强大的魅力。
小结:
刘邦虽然是草根出身的文盲皇帝,却也因自身的胸怀和眼界对天下大势和人生百态有独特的理解。这使得他在有感而发之时,也能作出流传千古的两首诗作。
1.《念云时 “文盲皇帝”刘邦,一生作诗2首,却胜过乾隆4万首,成千古绝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念云时 “文盲皇帝”刘邦,一生作诗2首,却胜过乾隆4万首,成千古绝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07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