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春节,板仓人民还沉浸在分得土地的大喜之中,毛岸英带着父亲的嘱托再次来到这里,这是母子二十年后的首次重逢,在老屋旁的莲花坡上,他长跪在母亲的坟前痛苦不起,泪声连连地说:“亲爱的妈妈,儿回来给您扫墓了。”
毛岸英的童年时光,是在杨开慧身旁度过的
1920年的时候,杨家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家之主杨昌济病逝,这对于杨开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母亲也不知道接下来的生活应该如何是好,毛主席出面,以准女婿的身份为杨昌济办了后事。
他身上的担当也彻底感动到了准岳母,在她的说道下,杨开慧和毛主席的感情也越来越顺利。
两人结婚的时候也相当简朴,没有花轿和嫁妆这些东西,杨开慧也并没有在意这些,她那会就是一心一意想和毛主席在一起,她还在回忆录中写下过这么一段话:没想到我也有这般幸运,能够得到如此一个爱人,我觉得我除了为母亲而生外,也是为他而生的。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3.baidu.com/feed/b219ebc4b74543a9db54706c0fbe5f8ab8011470.jpeg?token=3241e3dde8a45920b6858ffd46931c7c)
那会毛主席身上也仅仅只有一件白色衬衣,杨开慧身上也只是一件褪了色的旗袍,两人过日子一直是紧巴巴的,连洗衣服的时间都要计算好,专挑太阳大的时候去晒,不然什么时候要出门,连能换洗的衣服都没有。
夫妻二人共同投身于革命,中共一大以后毛主席在长沙等地领导工人运动,而杨开慧则负责交通联络工作,她不仅是毛主席生活上的伴侣,同样也是工作上的得力助手,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了。
有了孩子以后,毛主席虽然十分开心,可依旧没有办法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反而随着工作越来越多,毛主席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1.baidu.com/feed/d1160924ab18972bff9bfb38f464ae819c510ad4.jpeg?token=815f0ec009cc6ea9dbd28fafa239c263)
在岸英6岁、岸青4岁的时候,同龄的很多孩子已经踏入了学堂,不过大家并没有见到毛家两位孩子的身影,这是因为杨家是书香门第,这些基础的启蒙教育,杨开慧在家便能完成。
两兄弟很少出家门,而他们已经能够背诵《三字经》,还学习了一些小学语文和算术课程,时常会缠着母亲讲水浒和三国的故事,一家人的生活也是其乐融融。
某一天,岸英发现了一首被母亲珍藏的诗,还背了下来,后来才知道,这是她写给自己丈夫的思念诗,小小年纪的毛岸英已经或多或少能理解了一些诗句中的含义。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5.baidu.com/feed/7aec54e736d12f2e713f4aad5b6b006a84356873.jpeg?token=30e594b9eff44a9fad69a5617e5053ef)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年,后来杨开慧带着儿子来到了上海,一家人才终于获得了团聚的机会,这段时间,是杨开慧最开心的日子,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丈夫也能陪在身边,对她来说,已经非常知足了。
不过,没过多久,毛主席因为积劳成疾,不得不请假回去休养,到了1927年,毛主席要去去领导秋收起义,他在出发前还专门嘱托自己的妻子,要照顾好孩子。妻子知道这次行动的危险性,还专门给毛主席准备好了日用品,叮嘱他一定要注意隐藏,自己会等着他回来。
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以后,带着起义军来到井冈山,与朱德等人率领南昌起义的部队汇合,后来彭德怀带着部队也来到了井冈山,红军的部队越来越大。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0.baidu.com/feed/b812c8fcc3cec3fdf0f94bb2c721013785942767.jpeg?token=24a0a57c5034a011373a7e2317f41118)
杨开慧这边还带着孩子等待毛主席归来,可井冈山上的红军队伍也最终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1930年的时候,国民党将领何健调集部队,全力追击张发奎和李宗仁等人,这也造成了长沙城内兵力空虚,井冈山上的红军也很快发现了这一现状,决定趁此机会拿下长沙。
彭德怀亲自操刀,经过数日血战拿下了长沙城,而前线的何健听说情况以后,立马率部折返,放弃了原先的计划,此时的敌我差距悬殊,仅存的红军力量想要守住长沙城绝非易事,一来二去,何健等人再次率部夺回了长沙城。
红军撤出城后,也想着再找机会打回来,就这么一来二去,搞得何健本人非常生气,而他对善于打游击的红军没有办法,他也把所有的怨气撒在了红军领导人家属的身上。
就这样,1930年杨开慧带着孩子偷偷回老家板仓看望母亲的时候,被随之而来的特务抓获,她的孩子也一同被捕入狱。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6.baidu.com/feed/5ab5c9ea15ce36d3e8e680ee2b5aef8feb50b1bb.jpeg?token=f2a6e1cebb34e9d00dd3d7ed3e37d358)
国民党人还是老路子,先是承诺:只要说出红军的计划,就能让她带着孩子安全离开。可杨开慧年纪轻轻便接受到了教育思想,更是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她坚决不愿背叛组织。
何健拿这位刚毅的女子也没有办法,甚至还想到了一个阴招:只要她愿意和毛主席脱离关系,自己就让她带着孩子离开。杨开慧还是坚决不同意,并且说了一句:“死不足惜。”
由于杨开慧被捕的时候还带着孩子,这件事在外面形成了巨大影响,舆论都认为,就算大人做了什么,这些事也不能牵连到孩子身上,为此,杨昌济生前好友章士钊等文人多次走动,给何健强加压力。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0.baidu.com/feed/8718367adab44aeda54c1260a5b55209a08bfb62.jpeg?token=c3564390ca44cf05e1fea3ded35aa75c)
何健这边下令将杨开慧处死,而执行这个命令的,是御林军特务营的姚楚忠,这一年,杨开慧29岁。
这件事很快引起了当地舆论巨大不满,在这种压力下,何健最终释放了毛岸英兄弟,母亲英勇就义的事情也给三兄弟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在他们被释放后,当地的党组织想尽办法,最终将三兄弟送往上海,上海的地下党机关开始照顾兄弟们的生活。
不过不久以后,国民党再次发动了大规模的搜捕行动,上海地下党再次遭到破坏,三兄弟也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次流落街头,失去了母亲的庇护,他们一时间感到无依无靠。在这里,他们分别改名,在烧饼店当过帮工、卖过报纸、还捡过破烂。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5.baidu.com/feed/5243fbf2b211931329ad15667d91d9df93238da8.jpeg?token=03101fd7a7570b451c26097295e020d3)
苏联学成回国,父亲又成为了自己的老师
到了1936年,在爱国将军李杜的帮助下,兄弟二人被送往莫斯科国际儿童院,由于兄弟三人长时间流浪,三弟岸龙已不见踪影。
在儿童院的日子,兄弟二人十分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岸英,在军事方面的天赋很快展露出来,还在1941年开始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于两年后获得了中尉军衔,加入了苏联共产党,在他回国以前,斯大林专门接见了他,还送给他了一把手枪。
毛主席抱病亲自前往机场迎接,面对许久不见的儿子,主席十分激动,或许又想起了那一段悲伤的往事,可能是由于儿子在苏联呆了许多年头,在延安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
为了能让他适应国内环境,毛主席还特意安排他上了“农业大学”和“工业大学”,在这段时期里,毛岸英跟其他普通的劳动工作者没有丝毫区别,也没人知道他是毛主席的儿子。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0.baidu.com/feed/c75c10385343fbf21d5a5ed9a2d71f8864388f0c.jpeg?token=206bb86e6b9f05bd56245fadc8f2afb5)
后来,他认识了刘思齐,两人很快成为恋人,劳动的这段时间里,他的思想变化很大,在给刘思齐的信中,他也毫不避讳谈到了自己的缺点。毛主席看着毛岸英的双手,不仅晒得黝黑,上面还布满了血茧,还说:“这就是你在劳动大学的毕业证书。”
1950年的春天,板仓人民正在大喜之中,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分田的快乐中,突然,有一位老乡跑来向大伙汇报:“小老乡回来了!”他们口中这位“小老乡”,正是毛岸英。
乡亲们争先恐后来到杨家的老屋,看着眼前这位小老乡,他的身材魁梧高大,有他父亲的感觉,可是一颦一笑又有点像杨开慧,他看到乡亲们簇拥而来,便向大家鞠了一躬,说:“我是板仓的外孙,喝着板仓水长大的,也托了大家的福。”
大家听后,连忙回答道:“我们托了毛主席的福。”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1.baidu.com/feed/4e4a20a4462309f76145faad66a7d9fbd6cad69d.jpeg?token=1cfcf1ef4abb2cc2f81970181fbc8f96)
跟乡亲们寒暄了几句,毛岸英便来到了板仓老屋旁的棉花坡上,这里有杨开慧烈士的墓,他看到墓碑的一瞬间,想起了过去童年的往事。
那段悲惨的经历再次跃然于心头,岸英跪倒在那里,泪眼婆娑地说:“亲爱的妈妈,儿子今年回来为您扫墓,您在狱中对我的叮嘱,我都时刻记在心中。”
当年,杨开慧在狱中的时候,面对国民党人威逼利诱,坚决不愿透露半点情报,也不愿和毛主席脱离关系,她还教导着毛岸英,永远要学会坚强,跟随党干好革命,也要记住妈妈永远都爱着爸爸,要心疼他、要孝顺他,你是哥哥,也要学会照顾弟弟。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3.baidu.com/feed/377adab44aed2e732a8ccad8a6a8748386d6fa0b.jpeg?token=7f8f44980127fcbec11dda3ca69e10f0)
板仓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往事,在他们眼里,杨开慧永远是板仓人民的骄傲,他们也依旧记得,那年春天,毛岸英来了,他踏上了石拱桥,向远方眺望,这里是他的家乡,也是他童年时成长的地方。
过了半年时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岸英坚决要为国而战,彭德怀耐不住他的几番请求,便听了毛主席的话,带他上了战场。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2.baidu.com/feed/8b82b9014a90f60395d59bb321bb6613b151ed0b.jpeg?token=19b02e6dd50d4e2b75ba856e0ffba619)
有这样的想法和行动,与其父母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不过,仅仅在出国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年仅28岁的毛岸英便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
第二年伊始,周总理以书信的方式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个情况,毛主席呆呆的坐在那里,一根接着一根抽烟,到这,已经是他为革命牺牲的第六位亲人。
最初杨开慧牺牲,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寄给杨家,写道“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在后来的日子里,毛主席一直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之中。
无数个日夜,他都在想念着杨开慧,他还对身边的卫士说过:“她牺牲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她是我的妻子,爱人和孩子为我有了如此大的牺牲,我对他们是非常内疚的。”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1.baidu.com/feed/6a63f6246b600c33dbd0ed1108e58407dbf9a1eb.jpeg?token=19bd98cbaa15f6357c6675c73ea623e9)
仅仅这一句话,就能了解到主席内心深处的情绪,后来,他一直将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当作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定期寄去生活费,为她养老。
而那位杀害杨开慧的刽子手,竟然在事后活了四十四年。
当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开展了一些活动,姚楚忠由于在国民党当过兵,所以被送往农场改造,他一直将自己隐藏的很深,对于曾经杀害杨开慧的事情绝口不提。
后来,到了1970年,上级接到了一封举报信,说姚楚忠就是杀害杨开慧的一位刽子手,上级十分重视,开启了长达四年的调查,终于查清楚了事情的原委。
这个姚楚忠不仅是刽子手,而且在发现杨开慧当时并未停止心跳的时候,还残忍的上去补枪,他本人也将全过程和盘托出。
最终,当地人民法院判处姚楚忠死刑,立即执行,这位直接凶手也以这种方式结束了罪恶的一生。而主要负责人何健,在兵败逃亡后,也在不久后因脑溢血去世。
1.《趣史录 1950年毛岸英返乡,长跪在杨开慧坟前痛哭不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趣史录 1950年毛岸英返乡,长跪在杨开慧坟前痛哭不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08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