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匈奴的起源与结局都是谜,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匈奴是夏朝最后一任君主夏桀的后裔,夏桀有个儿子叫淳维,在夏朝灭亡前带着逃到了北方,吞并一些北方部落,形成了匈奴族,由于北方特殊的地理环境,匈奴人形成了游牧的生活习性。
夏朝的创立者是禹的儿子启,是黄帝之后,而华夏同样也是炎帝、黄帝、蚩尤之后,这样说的话,匈奴与华夏是同宗同源的,只不过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因为朝代的替换,而养成了不成的生活习性而已。
一、先秦时期的匈奴
匈奴从夏朝灭亡,周朝兴起就开始生活在北方草原上,在整个西周与东周时期,就一直与华夏发生战争,战国中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变得强大,打败林胡与楼烦,还抢占了原本是匈奴控制的部分代地和燕地。
匈奴骑兵战国晚期,赵国名将李牧镇守雁门郡,使用计谋一次性歼灭了匈奴十多万人马,这是匈奴在战国时期败给中原最惨的一仗,从此几十年的时间里,匈奴不敢南下侵扰赵国边境,但随后几十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战争在华夏大地激烈进行,匈奴趁此机会南下,占据了河套地区。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公元前215年命令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攻打河套地区的匈奴,还包括内蒙古、宁夏、山西等地,蒙恬兵分四路,打败了匈奴,并将匈奴从陕西北部的河套、内蒙古、宁夏、山西等地一路向北驱逐,最后将匈奴赶到贺兰山脉及狼山山脉以西的地方,这个时候正值秦朝兵峰正盛,匈奴又是十几年不敢南下。
秦始皇还命令蒙恬修建了长城,以防御匈奴骑兵的侵扰,直到秦朝末年,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上台,第二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整个华夏大地再次陷入混乱,先是3年反秦战争,然后是4年楚汉战争,刘邦统一天下后 ,又是几年平定异姓王的战争。
冒顿单于二、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在平定异姓王战争中,韩王信因为在边境对抗匈奴不力,受到刘邦的责备,因为害怕,就投靠了匈奴,并与匈奴联合起来攻打汉朝,刘邦于是率领32万大军攻打韩王信与匈奴,因为中了匈奴单于冒顿的计,刘邦被匈奴40万大军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这应该是匈奴鼎盛时期的倾国之兵了,后来因为匈奴攻不下白登山,再加上汉朝援军也快到了,所以匈奴索取了财物就放走了刘邦。
经此一役,刘邦认识到匈奴的强大,开始采取与匈奴和亲的政策,韬光养晦,积聚实力后再对付匈奴,而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到刘邦建立汉朝这几十年的时间中,正是匈奴崛起的时候,冒顿单于杀死了他的父亲夺取单于之位,并带领匈奴一步步强大,匈奴在几十年的时间中,打败月氏,迫使月氏西迁,收降了东胡、吞并了楼烦和匈奴另一部落白羊河南王,北方的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后臣服了匈奴。
汉匈和亲由此可见,匈奴也并非是单一民族的部落,而是融合了很多的北方部落,这些部落的来源已经说不清楚了,比如说东胡,东胡是和匈奴一样古老的部落,是乌桓和鲜卑的祖先,楼烦则是北狄的一支,其部落中有很多骑兵参与了反秦之战和楚汉战争,而丁零则是生活在贝加尔湖南与阿尔泰山之间的游牧民族,这说明匈奴的势力是四处扩张的。
匈奴鼎盛时期的控制范围是南到河套地区与代地,北至贝加尔湖,西到阿尔泰山(今新疆北部与外蒙古国西部),东到鄂霍次克海与白令海,还控制着河西走廊及西域部分地区,光看控制面积的话,不亚于同时期的西汉帝国。
而西汉帝国在经过六十多年的韬光养晦之后,实力大增,到汉武帝时期,开始对匈奴用兵,以卫青和霍去病为首的西汉将领,将鼎盛时期的匈奴一下子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尤其是霍去病,打到了贝加尔湖,拿下了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导致整个漠南漠北没有匈奴的王庭,匈奴逃到了更西边的地区。
汉匈战争在卫青和霍去病去世后,汉匈之间的战争则处于胶着状态,汉朝没能再取得大规模的胜利,汉武帝晚期,意识到自己的一生发动了太多的战争,导致穷兵黩武,国家实力下滑,民众生活困苦,所以汉武帝下了罪己诏,停止了对匈奴的战争,汉匈之间才有一段时间休养生息。
匈奴由于长时间与汉朝的战争,引发了一系列的内部纷争,到了汉宣帝时期,虚闾权渠单于去世,匈奴内部由于争夺单于之位发生了内乱,其国内一下子出现了五个单于,分别是:呼韩邪单于、握衍朐鞮单于、呼揭单于、车犁单于、乌籍单于,这就是匈奴历史上的五单于争位事件,也是匈奴走向衰弱的最重要事件。
最终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投靠了汉朝,他是第一个来到长安的匈奴单于,汉朝随后帮助呼韩邪单于统一匈奴,最终匈奴彻底分裂为两支,一支是呼韩邪单于领导的南匈奴,另一支是郅支单于领导的北匈奴,郅支单于在公元前36年被西汉名将陈汤与甘延寿在西域所杀,余部向西逃走,从此消失在中国历史上,而南匈奴则一直依附于汉朝,直到东汉末年。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三、北匈奴去了哪里?
关于北匈奴余部到底去了哪里的问题,历史上一直有争议,郅支单于被杀400年后,在欧洲出现一支匈人部落,这就是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拉提,阿拉提占领了今天的匈牙利,然后进一步向欧洲大陆进发,几乎占领了整个巴尔干半岛,差一点就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但是匈人是不是郅支单于的后裔一直是有争议的,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因为匈奴人没有自己的文字。
按照外貌描述来看,匈人和匈奴人是有些相似的,匈奴在鼎盛时期的军队有30万,按十比一的比例,其人口至少也有三百万人,郅支单于虽然被杀,他的余部至少也有数万人到数十万人,这些人如果合在一起也是一个强大的部落。
虽然打不过汉朝,但是称霸中亚是有可能的,他们不敢向东,所以一直向西,直接打到欧洲是有可能的,经过400年的发展,与中亚的很多民族进一步融合,早已经不是原来的匈奴了,但他们的身上肯定还有着匈奴人的特征,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无法推测北匈奴余部去了哪里。
匈人之王阿提拉四、南匈奴去了哪里?
呼韩邪单于领导的南匈奴臣服于汉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就是嫁给了呼韩邪单于,这个时候的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最和谐的,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3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然后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又生活了11年,还生了两个女儿。
西汉灭亡后,王莽建立新朝,王莽企图把南匈奴分裂为十五个部落,拥立15个单于,并且还给匈奴单于改名,王莽想把单于改为“善于”或者“服于”,借此打压匈奴单于的地位,结果导致新朝与匈奴关系破裂,新朝只存在15年就灭亡了。
东汉建立,南匈奴继续依附于东汉,公元48年,匈奴再一次分裂为南北两部,这个时候的匈奴单于是蒲奴单于,但是其内部8个部族拥立呼韩邪单于的孙子日逐王比为单于,后来日逐王比率领4万多人南下依附于东汉,仍称南匈奴,而留居漠北的蒲奴单于则变成了北匈奴。
匈奴单于从公元75年开始,东汉与北匈奴在西域朝廷反复争夺,到公元89年,窦宪、耿秉等将率领数万骑兵,联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马三万人,攻打北匈奴,在燕然山(今外蒙古国杭爱山)大败北匈奴,彻底解决了北匈奴的威胁,北匈奴余部还曾与班超在西域争夺势力范围,但因为主力大败,再加上鲜卑和乌桓崛起,不断对北匈奴进行打击,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北匈奴渐渐灭亡,大部分投靠了鲜卑与乌桓,小部分融入了中亚或者西域。
南匈奴则继续依附于东汉,直到东汉灭亡,南匈奴则依附于曹魏和后来的西晋,这个时候的南匈奴势力已经非常弱小了,甚至都不如乌桓和鲜卑,经过两次的大分裂,南匈奴只能依附于华夏政权才能生存。
五、西晋后期的匈奴
南匈奴一直存在,尽管很弱小,到了西晋晚期,南匈奴再一次崛起,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传位于智商不足的儿子司马衷,引起贾后乱政和八王之乱,然后西晋内部发生了长达15年的内部战争,导致实力消耗殆尽,外族趁虚而入。
西晋时期五胡内迁首先趁虚而入的就是之前的南匈奴人,这些人祖上有汉朝公主的血脉,大多数改姓刘,与汉朝国姓一样,比如建立汉赵政权的刘渊,这个时候的匈奴已经极度汉化了,用的是汉姓,建立的政权也是模仿汉政权,刘渊去世后,其子刘和即位,刘聪杀刘和自立为帝。
刘聪在位期间,派手下刘曜与石勒率军攻破了西晋的洛阳与长安,俘虏并杀害了晋怀帝及晋愍帝,并制造了永嘉之乱,直接灭亡了西晋王朝,刘聪在位8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刘粲即位,随后汉赵政权陷入内部争权夺利之中,权臣靳准谋反并刺杀了刘粲,杀死了匈奴族的刘氏皇族,自立为汉天王,同时向晋朝称臣,之后靳准又被手下所杀,而家族被刘聪的族兄弟刘曜所灭,随后刘曜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赵。
同一时期,还有一个也称后赵的政权,就是羯族人石勒所建立的,在刘曜与石勒的战争中,刘曜被击败并被俘虏,随后刘曜被杀,其政权也被羯族人为主的石勒政权所灭亡,刘氏汉赵政权是匈奴人最后的辉煌,刘曜被杀后,南匈奴人也彻底灭亡,其余部不是被杀,就是投靠了其他部落,融入了其他部落。
汉人与匈奴人现在来综合整理一下匈奴到底去了哪里?
准确的说法,是匈奴族融入了其他部族,绝大部分是融入了汉族。
1、和亲融合。
两汉与匈奴有着四百余年的和亲政策,汉朝不断嫁公主或者宗室之女到匈奴,使得汉朝的文化传入了匈奴,同时在部分匈奴人身上,有了汉人的血统,当然这个人数占比是比较少,除了上层之间的和亲,其实汉朝与匈奴民间也有着大量的通婚,这基本上来自于投降汉朝的匈奴人,或者投降匈奴的汉朝人,这就是投降融合。
2、投降融合。
两汉时期,投降匈奴的汉朝人比较有名的有韩王信、卢绾、李陵、李广利等,据说李陵投靠匈奴之后,他的后裔成长为一支部落,到了唐朝时期,有一支来自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的黠戛斯朝贡团,在酋长失钵屈阿栈的率领下,抵达了唐朝首都长安,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汉朝李陵的后裔,如果属实,这支部落不仅有汉人血统,而且还有匈奴血统,算是匈奴人和汉人共同的后裔。
和亲融合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匈奴人投靠了汉朝,这种投靠不是依附,而是单纯地投靠,成为汉人,比如汉武帝时期的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并带领两个部落的人约四万余人投靠汉朝,休屠王有个儿子还是后来汉武帝的托孤重臣之一,叫金日磾,这个部落的王族改为金氏或者独孤氏,常年生活在汉朝境内,经过几百年的生活,与汉人没什么两样,完全融入了汉族。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像这种匈奴大规模投靠汉朝,生活在汉境内完全成为汉人的例子非常多,这就叫投降融合,这部分匈奴人占了不少的比例,再举个例子,上面说到南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其中的北匈奴被鲜卑征服,大部分匈奴人投靠了鲜卑与乌桓,双方不断通婚融合,他们的后代被称为铁弗人。
匈奴人融入了其他部族铁弗人在东晋时期,在长安建立了夏国,而鲜卑的另一个部落拓跋氏在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叫北魏,北魏又灭亡铁弗人建立的夏国,史称胡夏,铁弗人又融入了鲜卑人,原本铁弗人就是匈奴人与鲜卑人的混血,现在又与另一支鲜卑人混血,所以匈奴就不存在,完全融入了鲜卑民族。
而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权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是汉人高欢拥立的,西魏是鲜卑人宇文泰拥立的,东魏与西魏后来被北齐与北周取代,北周灭亡了北齐,又被隋朝取代,隋朝又被唐朝取代,而建立隋朝的杨坚及建立唐朝的李渊又有一半的鲜卑血统,另一半是汉人血统,算是匈奴人又跟汉人融合了,这真是巧合,鲜卑人、匈奴人都跟汉人融合了。
3、文化融合。
南匈奴在长年依附于汉朝的过程中,双方一直关系比较好,而且南匈奴多次为汉朝征战,双方是臣属关系,到了后来,南匈奴的单于要汉朝册封才能算数,比如东汉末年,汉朝不愿意封於夫罗为单于,於夫罗连匈奴都回不去,就留在了汉朝参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还被曹操打败。
匈奴人融入汉人这个时候,匈奴对于汉朝文化是比较仰慕的,大量融入汉朝,比如上面讲到的匈奴冒顿单于的后代改为刘姓,再加上常年生活在汉朝边境,除了服装与说话不一样,其他基本都一样了,这是文化的融合,有更多的匈奴人为了躲避战乱,移居汉地生活,西晋晚年,大量的胡人开始内迁,包括匈奴人,这也是五胡乱华的先兆。
刘氏匈奴人其实最恨的就是终结汉朝的司马氏,所以对待晋朝非常残酷,他们自认是汉朝皇族的后裔,因为身上有一半的汉人血统,这就是文化融合,这让大量的匈奴人融入了汉族,如果问匈奴人到了今天演变成哪个民族?最多的应该是汉族了。
其次是鲜卑人,比如有的史书上说北魏时期的柔然人是鲜卑人与匈奴人融合的后裔,但是北魏以后世分裂的东、西魏以及取代他们的北周、北齐的鲜卑人,全部融入了隋唐的汉人之中,所以另一部分匈奴人与鲜卑混血后,他们的后裔又与汉人混血。
最后就是融入当地的民族,匈奴的势力很大,控制区域也很广阔,在衰败的时候,有不少匈奴人就近融入了当地的部族,比如公元前60年,匈奴东蒲类王兹力支率领部众1700人投靠了汉朝的西域都护郑吉,郑吉就近把这些匈奴人安置在西域,今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部,这些匈奴人就地生活了下来,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些匈奴人就融入了当地。
再一个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在衰败之后,生活在北方的匈奴大多就近融入了其他部族,比如东胡、烦烦、鲜卑、乌桓、月氏、柔然等等,已经无法准确考证了,匈奴完整地融入了其他部族。
1.《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历史上强大的匈奴后来去了哪里,演化成哪个民族?一文说清缘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历史上强大的匈奴后来去了哪里,演化成哪个民族?一文说清缘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08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