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怎样避暑。毕竟,夏季的温度太高了,热的有点让人受不了。比如今年夏天,很多国家的最高温度突破历史记录,很多百姓都不敢轻易出门。不过好在现代的避暑方式有很多,比如冰镇西瓜是很多人的首选,还有很多冰镇的饮料。除了可以通过吃降温,还有风扇、空调、游泳等方式也能降温。虽然天气炎热,但由于现在生活条件的提高,避暑还是不成问题的。不过古人可就没这么好的条件避暑了,我们今天看一下古代夏天热的时候,大家又都是怎么避暑。光看1743年就行了,因为根据史书记载,那一年非常热。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5.baidu.com/feed/d058ccbf6c81800a5517155e577ee3f2838b4740.jpeg?token=b420c0b668f0a82761e806018331d5ba)
1743年,是我国清朝乾隆统治时期,当时是乾隆八年。这一年的夏天,名气非常大,很多史书上都有过明确记载关于那年夏天的高温。简单的说,那年的高温,连作为皇帝的乾隆都受不了,更不用说普通百姓了。我们看一下当时的天气有多热。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0.baidu.com/feed/50da81cb39dbb6fdbf48e5b2e06f7b10962b37e3.jpeg?token=ec3757c4b17567998ab5416eda74aa90)
《北京志气象志》根据当年记载的资料推算,1743年7月20日至25日,短短6天,基本上平均气温44度。按照现在的高温预警,连续三天温度达到40摄氏度以上的,都可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了。也就是说,都达到了高温预警的最高级别了。在7月25当天,北京的平均气温竟然达到了44.4度,可以说非常罕见。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5.baidu.com/feed/bf096b63f6246b60d4fb388f0ab3ca44500fa22d.jpeg?token=55dd396e4f90a21b73b908a1ac8581f1)
在这种天气下,用酷暑难耐这个成语都已经无法形容了。当然,很多人可能还是不清楚44度是什么概念。按照正常状况下,北京最高的气温平均下来是38度左右。也就是说那一年最高气温比平时高了6度,这对于很多人来说真的是致命的存在。当时感觉到热的不仅仅是老百姓,连乾隆皇帝都受不了了。乾隆皇帝当时写了一首诗“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辗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这首诗的大致意思就是我在宫中,什么样的避暑工具都有,条件非常好,就这样还是觉得热。不知道普通的百姓过的怎么样了。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7.baidu.com/feed/b58f8c5494eef01ffef6348808b5492dbd317d75.jpeg?token=20ae36e79597a4b50c5ba427460f2401)
作为皇帝,乾隆皇帝的避暑方式确实多。比如皇帝居住的房间都是经过特殊设计的,一般都是冬暖夏天的。这样的话,夏天屋内的温度是比外面低的多;其次皇宫里有很多树木和河水,这些都能起到降温的作用;除了硬件设施比较好,皇宫里还有很多冰块,这样可以做冰的饮料和零食,也能降温;第四就是古代也有类似于空调的东西叫冰鉴,里面放入冰块,这样就会有冷空气吹出,不仅能当冰箱用,还能当空调用;最后就是皇帝可以在屋里面哪都不用去,运动量少的话就不会觉得太热。而且皇帝身边的宫女太监一大堆,有很多人给他扇扇子打下手;当然,要是这些都不行的话,皇帝也可以离开皇宫,去其他地方避暑,比如皇帝建设的避暑山庄,这都是允许的。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7.baidu.com/feed/503d269759ee3d6de21b72c0ae5dbd2a4e4adeb5.jpeg?token=b40297fc346b38771c4df7539595169b)
总的来说,作为皇帝,即使再热,皇帝都有解决的办法。不过这都是皇帝面对高温时的解决办法,皇帝是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皇帝,所以想怎么避暑就怎么避暑,毕竟条件允许。那么作为普通百姓,在面对高温时都是怎样解决的呢?
普通百姓面对高温也不是说没有任何办法,百姓也有自己的解决办法。而且古人的解决方式和现在相比真的是环保的多,我们看一下古人到底都是怎么避暑的。
首先,古人可以去一些相对凉快的地方,这个和皇帝去避暑山庄的差不多。现在人也经常这样做,天冷的时候可以去三亚,天热的时候可以去东北、云南、贵州一些地方。当然,古代交通条件没现在这么好,古人不可能跑这么远。一般来说,古代有些人去山上的比较多,山上相对来说比较凉快。而且山上都有寺庙、道观之类的,生活还是比较方便的。即使去远方,古人也不会去太远,不仅是条件不允许,而且官府也不允许。所以都是就近去一些亲朋好友那。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3.baidu.com/feed/6c224f4a20a44623db3820467169a2060df3d7fd.jpeg?token=8b07823d40e74d8d562a68c9ed3db0a5)
其次自己对家里精心改造,使其相对凉快一些,这个使用的比较多。比如在家里修个水池之类的,水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这样也会觉得舒适一点。还有就是一些房间可以经过特殊改造,也能达到降温的作用。当然,有些人会在家中或者附近的山上挖一些房间出来,夏天的时候家人可以住进去。山洞里肯定是比外面凉快的。这些古代还是可以做到的,毕竟古代的建筑还是比较发达的。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1.baidu.com/feed/ac6eddc451da81cb4c341a9dba2d001e08243160.jpeg?token=6b2f5247ad69cf2b0ae746d351e000ee)
第三就是穿一些透气性好的衣服。很多人觉得古人穿的都是粗衣麻布,事实上,古代的纺织还是比较发达的。绸缎、麻布、纱之类的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史书记载,唐朝的时候有人穿七八件衣服,别人都能看到肩上的痣,这足以说明当时的衣服还是比较薄的。这种薄的衣服,透气性非常好,夏天穿起来确实会舒服点。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3.baidu.com/feed/37d12f2eb9389b5055ff60f3607e35d5e6116ee7.jpeg?token=cbe04abb25ca12001c5c5b8381c54e9d)
最后就是使用工具降温了。在皇帝降温的方式里有冰鉴,这种工具很多人家都有。放一些冰块在里面就可以了;如果没有冰鉴的话,有时也可以买一些冷饮,古代也是有冷饮的。宋朝的时候,大街小巷里经常有卖冰块的,百姓吃起来还是很方便的;当然,还有一种工具非常常见,就是扇子,这个非常经济实惠,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使用。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4.baidu.com/feed/8b13632762d0f703b10af550e0b181352797c552.jpeg?token=7dd2c6b59fe38a20f0e0e93a9934cbcb)
这就是古代百姓的避暑方式,说真的方式确实多。而且和现在相比也环保的多,不过也奢侈的多。无论是去其他地方避暑,还是挖山洞、穿薄的衣服、使用冰鉴,一般家庭都做不到。这些可以说都是古代有钱人的特权。以普通百姓的家庭状况,使用最多的避暑方式估计就是扇子了。不过,扇子的作用并不是特别大。也正是这样,古代一旦遇上高温,对普通百姓来说真的是非常致命的。1743年的高温,就是最好的例子。
刚进入1743年农历六月份的时候,史书上都说“六月丙辰,京城面临酷暑。”这次酷暑真的不是随便说说这么简单。前面也说了,平均气温高达44摄氏度。北京经常出现热死人的状况,根据统计,北京及附近一共有1.4万人左右因为极端高温而去世。这还仅仅是北京地区,其他地区的状况更是非常惨烈。要知道高温带来的不仅仅是热这么简单,一般还会伴随着干旱。对于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来说,干旱是致命的存在。在四五月份的时候,天津、山东、山西、河北等地都出现了干旱,很多地方都是颗粒无收。整个华北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再加上六月份的高温,无数的百姓在这次自然灾害中去世了。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1.baidu.com/feed/43a7d933c895d1439b952d089abb520a5baf078a.jpeg?token=e4ec9b6712660b1b8b396304b76f724a)
当乾隆发现各地的高温状况之后,觉得自己工作没做好,开始下罪己诏。罪己诏的大致内容是:“谕、京师自五月杪以来。天气亢旱。且溽暑炎蒸。甚于往岁。明细上天垂象以示儆。朕夙夜忧惕。莫释于怀。皆因朕躬之阙失。或用人行政之失宜。”古人讲究天人合一,认为自然灾害是上天对自己执政出现过错的惩罚。统治者肯定是做错事了,所以上天降下惩罚提醒,这样统治者之后要更加勤政爱民。乾隆虽然下了罪己诏,但高温灾难并没有因罪己诏而消失。很多受灾的百姓仍旧无家可归。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0.baidu.com/feed/cb8065380cd791232788a4b3487f898ab3b78065.jpeg?token=829c7aab25c186f142ae732c170fe648)
这就是1743年的高温状况。虽然古代的避暑方式有很多,但绝大多数百姓都是用不起的。所以,古代百姓面对高温,真的是没什么好的办法。现在想想,还是现在舒服。虽然还是会出现高温天气,但现在的避暑方式太多了,百姓还都是可以做到很好的防暑。高温对我们带来的影响也降到了最低。
1.《多边形的历史 1743年的夏天有多热,乾隆皇帝都受不了,百姓又是怎样避暑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多边形的历史 1743年的夏天有多热,乾隆皇帝都受不了,百姓又是怎样避暑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08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