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迎来了被称为“天下盐利第一”的卫星龙诞生400周年。

开年之际,一部历史正剧《于成龙》在央视一套热播,且收视率节节攀高。这部由中央电视台、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央纪委中国方正出版社、山西影视集团等联合出品的电视剧,为当下这个时代注入一股正能量,掀起全国性的“于成龙热”。

饰演于成龙的吕梁籍知名演员成泰燊已禅修十余年,他感慨万千地说:“无论对官员还是对老百姓,这部戏都是非常有益的精神食粮。廉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于公因修行而达到了毫无私欲的至高境界。”

导演吴子牛说,于公思想博大,具有多种英雄人物的闪光点,他正是老百姓心目中父母官的楷模。

1617年秋,于成龙生于山西永宁州(治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来堡村(今属吕梁市方山县)。他的一生极具传奇性,45岁出仕,从广西罗城到湖北、福建、直隶、两江等省区,从七品知县到封疆大吏,23年的为官生涯中一路勇斗“强龙”和“地头蛇”。

他为官清廉,造福百姓,政绩卓著,被民间敬称为“青天”。值得一提的是,他与山西同乡、康熙帝师陈廷敬惺惺相惜,其曾孙后来与陈廷敬的孙女喜结连理。

也许,会有人不解,像这样的廉能第一、文武兼备之士,到底是如何炼就的?吕梁这片热土给了他怎样的滋养?

请随记者一同前往吕梁,寻访于公在家乡的成长轨迹,走进于公的内心世界,深切感受他的人生境界与思想。

永留清白在人间

1月7日清晨,雪后的吕梁市方山县天气晴朗。迎着朝阳,记者行至峪口镇横泉村南,拜谒于成龙墓,在方山县文物旅游局李耀东及村民岳金平的携助下,平常紧锁着的大门打开了,只见石牌坊上刻有康熙御书“高行清粹”,两侧立着石人石马等,墓前为龙头御碑。

众人驻足凝望,深深施以三叩首。大门两侧展室陈列着于公画像、墓内所用的碗扣白灰松香及后人为于公写的书籍等。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春,于公像平时一样,吃青菜喝稀粥,夜以继日办理公务。老人家积劳成疾,身体一天比一天差。

这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晨,他准备去办公,却疾病发作,遂吩咐了紧要的公事,老总督就走到了人生的最后关头,背不倚椅,端坐而逝,终年68岁。当时的人们也注意到这一细节,认为于公的修行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仿佛高僧圆寂一般。

《于成龙传》作者王振川说,于公一生严以律己,积德行善,信奉天理良心。去世后,其官邸木箱中仅一套官服,别无余物。生前他曾说,平生就喜欢过布衣蔬食的生活,衣食问题只要能免于饥寒即可。

山水人文相辉映

拜罢于公,记者赶往该县北武当镇来堡村的于成龙廉政文化园。

《于成龙》摄制组在吕梁拍摄期间,该园区曾提供群众演员组织、场景搭建及演职人员食宿,被授予特别鸣谢单位。园分为故居区、中华廉吏广场、廉政文化展览馆及住宿餐饮区,其中22间窑洞即国内首家以传播廉政文化为主题的展览馆。

广场中心矗立着于成龙铜像,旁边是高大的千年桃叶卫矛树。看守园区的李大爷说:“桃叶卫矛本属灌木,长成这种参天大树极其罕见。卫矛的枝叶、果实还具有杀虫去腐功效。”

古语有云,“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在此园内能生长出这样的树木,令人倍感神奇和应景。

往东穿过一道门,便是于公及子嗣旧居,院内一角设计有于公习武的场景雕塑,墙上有“崇学善武”四个大字。屋内陈列着当年于家人用过的家具和工具。

园区负责人高林清是地道的方山人,他依托于公故里,投资建设了这座集廉政研究、教育、体验、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园区,并创办成立于成龙研究会,组织编写传记故事,搜集于公遗物,他整理的于氏家训被中纪委网站采用发表。

同时,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园区大力支持,到访者日益增多,一些部门还组织党员在此举行宣誓仪式。近两年,该园已免费接待来客10多万人次,并挂上了吕梁市廉政教育基地等牌子。

在高林清看来,于公致力于维护天下太平,有着更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核心不是教你怎么赚钱,而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传递”。

他希望将园区建成为于成龙故居文化旅游目的地、于(鱼)成龙廉(莲)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于成龙传统廉政文化研究教育体验基地,“方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境内有‘三晋第一名山’北武当山,廉政文化园就在其山脚下,加上风景优美的南阳沟景区,可谓山水人文相映成辉,若以文化旅游扶贫,可带动当地脱贫致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安国寺内苦读书

于公认为,社会大众公认的道理即“天理”,而一个人抛开私欲和偏见,所呈现出来的心态即“良心”。学者们认为,他的思想根源和行为养成,与其在故乡的生活磨砺分不开。

他曾住寺读书六年之久,儒佛兼通的安国寺住持纯天给了他很多照顾。“安国寺几乎就是于氏家庙。其家族在捐资建庙的同时,还热衷于抚恤孤贫、赈济灾荒等公益事业,这无疑对其思想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王振川表示。

《于成龙》剧中场景安国寺便在此拍摄。1月8日,记者来到离石区西10公里的乌崖山麓,只见寺院周围群山环抱,松柏丛生,且有飞瀑清泉。安国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大雄宝殿、铜塔楼、万佛阁、观音楼及于清端公祠、于成龙读书楼等。读书楼就在偏院的清静之处,二层设有蜡像,还原了于公与住持交谈及苦读诗书的情景,一层则是于公生平事迹展。

离石以于公为荣,倍加推崇,很早就有学者专家潜心研究。离石作家王永泰所著《清官于成龙》被改编成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在央视播出后反响强烈。

从2003年开始,离石区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安国寺道路、绿化等基础建设和古建抢救维修,重点对于成龙读书楼、于清端公祠等进行了修缮和布展,着力打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品牌。2014年,离石区成立于成龙廉政文化研究协会、安国寺于成龙廉政文化景区建设管委会,并加大挖掘和归纳整理工作。

8日下午,记者在吕梁学院宿舍区探望了于公次子于廷劢的后人、86岁高龄的于银元老人。“我们家族向来讲求朴素,以耕读传家为传统。老人们经常提到要积德行善,多做好事。”这时,他找出《于氏宗谱》谱系图、《于氏族规家训》复印件,“你看,家训中第一条即‘孝为百行之原’。有了‘孝’才可能做到‘廉’,而且要边学习边实践才会达到真正的‘能’。”

谁知文吏有武略

“无论在兵荒马乱的罗城,还是三藩之乱涌动的黄州、武昌,于公皆能文能武,靠的就是在北武当山上打下的武学底子。他还与一位道教隐士结下深厚友谊,学成了精湛的医术。”高林清介绍道,北武当山在唐朝时就是道教圣地(全真教龙门派道场),全真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龙门派讲究苦己利人。

高林清说,从龙门派字辈排序看,于公排第十辈,道号临清,论功夫数一数二。因“理学”学派的主张和全真道主张非常接近,而于公在北武当山上耳濡目染,自然积聚了理学和道家文化的精髓。康熙说于公“为学务敦实行”,盛赞这才是真理学。

结合相关记载可知,于公的相貌特点是身材魁梧、脸色发红、鼻梁高挺、胡须茂密,非常威武,和关公的模样有几分相似。王振川说,在湖北黄州发生的大型叛乱中,作为老年多病的文官,于公独自手刃48人,充分说明他从小练过武功且有实战经验,张朝珍巡抚曾赞叹他“以文吏而擅武略,屡著奇勋”。

王振川又分析道,于公少年时除学儒家经典外,还要学明朝的特有教材如《大明律令》《御制大诰》,因此掌握了不少法律知识及案例。黄州捕盗便是于公平生最精彩的故事,他捕盗断案如神,时常微服私访。于公则向人表示,自己办案子并不“神”,只是个“诚”字而已。

由此可见,于公的各种思想观念,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这种文化,到现代仍然是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丰富宝藏。

1.《【于成龙明朝】专题于成龙居然是个武林高手!——真实的于成龙是啥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于成龙明朝】专题于成龙居然是个武林高手!——真实的于成龙是啥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19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