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乐22年(1424年)到崇祯17年(1644年)、220年间,明朝共经历了81名首辅(实际上是61人)。
其中,多次担任首辅的不在少数,但先后四次担任首辅的只有两个人,第一个就是李时。李时(1471年—1538年),今河北任丘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李时中进士,由此步入仕途,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嘉靖十年(1531年)七月,李时加太子太保,九月“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明史·世宗本纪》)。由此,李时进入内阁。
当时,内阁首辅是翟銮,且是独相。李时来的晚,但他有太子太保这个头衔,级别比翟銮高,故排名在翟銮之前,成为首辅。虽然是首辅,但李时毕竟初来乍到,政务陌生,凡事都倚仗翟銮,大政方针还是翟銮说了算。半年后,李时也就快真正出徒的时候,内阁又来了一个大人物——张璁(后更名张孚敬)。
张璁是世宗“大礼仪之争”的功臣,是世宗极其信赖之人,且之前曾担任过首辅。嘉靖十一年(1532年)三月,张璁重新入阁,仗着世宗宠信越发用事,成为首辅,“若天子权在其掌握”(《明史·张璁传》),李时、翟銮只能靠后站。半年后,世宗发现苗头不对,便打发张璁回了老家,李时再次成为首辅。
嘉靖十二年(1533年)四月,张璁还朝,再次入阁,重新成为首辅,翟銮被排挤出局,另一阁臣方献夫也致仕,内阁就剩下张璁和李时了。因为张璁太强势,李时不与争锋,于是“随孚敬后,拱手唯诺而已,以故孚敬安之”(《明史·李时传》)。好好好,是是是,李时在张璁面前没有任何脾气,相安无事。
两年后,也就是嘉靖十四年(1535年)四月,张璁因为染病致仕,于是李时第三次成为首辅。同年七月,先前曾两次担任过首辅的费宏再次入阁,李时资历浅,不得不再次靠后站。此时,费宏已年近七十,体力衰退,加之其鞠躬尽瘁,尽忠效力,仅三个月就累倒在任上。同年十月,李时第四次成为首辅。
前三次担任首辅,李时说了都不算;第四次主持内阁,这次李时说了算了,因为这时内阁就他一个人,“时遂独相”(《明史·李时传》)。不过,好景不长,三个月后,又有一匹黑马杀进内阁,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夏言。同年闰十二月,“礼部尚书夏言兼武英殿大学士,预机务”(《明史·世宗本纪》)。
夏言虽然晚来,但此人很强势,李时不愿意得罪他,凡事多听夏言的,“会夏言入辅,时不与抗,每事推让言,言亦安之”(《明史·李时传》)。夏言见李时退让,自己也毫不谦虚,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内阁掌门人,“时李时为首辅,政多自言出”(《明史·夏言传》)。此时,李时也已六十五岁,老气横秋。
李、夏组合,维持了三年多。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二月,六十八岁的李时卒于任上,赠太傅,谥文康。此后,明朝内阁步入夏言时代。
从嘉靖十年(1531年)九月入阁,到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二月去世,李时在内阁任职七年有余。期间,李时四次担任首辅,没什么大的建树,因为他说了算的时间太短,只有三个月。李时为人谦逊、恭顺、宽平、忠厚、安静,凡事不跟人计较,性情恬淡,虽然内阁屡次更换主人,李时稳如泰山。
虽然没有建树,但李时人缘很好,口碑很好,“谦逊,无龃龉”,“时遂独相。时素宽平,至是益镇以安静”,“时虽无大匡救,而议论恒本忠厚,廷论咸以时为贤”。此外,李时还善于化解廷臣之间的矛盾。正是因为李时有这些优点,世宗“爱其恭顺”,“益以时为忠”(《明史·李时传》),才让他四次担任首辅。
早年,世宗见李时品行很好,赐给他四个字,“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明史·李时传》)。从李时一生看,他的确“忠敏安慎”。(刘秉光)
1.《1533年是明朝嘉靖多少年,干货看这篇!四次担任明朝首辅,却只有一次说了算,皇帝赐他四个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533年是明朝嘉靖多少年,干货看这篇!四次担任明朝首辅,却只有一次说了算,皇帝赐他四个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0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