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祖即位后,开始重点处理马政问题。宋太祖在与少数民族的边境地区和平时期开设“司马”,购买好马,并根据前朝的经验开始重建马政。

北宋的马政主要由负责皇室的太仆寺管理。宋太祖太宗,要求马政机构每日上报工作简报,可见多么重视。

1.北宋马政的主要管理机构变迁小史

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设置了群牧司(元丰元年1080年被废,立时80年),太仆寺的职权大范围缩小,战争牧马由群牧司管理。景德四年(966年)在群牧使之上设置群牧制置使,因为牧马重要,宋真宗也重视,所以,要求高官担任,兵部侍郎、知枢密院事陈尧叟为第一任制置使。

但问题还是,重视是重视,但问题是宋朝文官的问题太多,许多职位都是时罢时设。再加上,你皇帝重视,文官就重视了?

因为枢密院的高官兼任制置使,前者是管人财物的后者是管马的,哪个职位积极主动还用说吗?制置使时常被废又重设,制置使又不怎么关心马政。所以,这个职位没多大用。

制置使下面是群牧使。也是由翰林学士、两省侍从等不懂战争、不懂战马的文官担任。直到熙宁九年(神宗1076年,距离北宋灭亡也就五十年了)才改由枢密都承旨担任,跟军事还靠点儿边儿。

群牧使下面就是个马场的厂长——都监了。由诸司使担任。

在元丰改制(1080年)前,宋朝(北宋为朝,南宋、金、夏等都只是地方政权)官场的主要问题就是冗员、机构无定员和无专职、官员名实之间混乱、多头管理等的问题,所以,马政的问题也如是。

元丰改制主要就是针对上述问题,确定了官员人数、品阶、铨选方法、进行机构精简等等问题。这次改制将太仆寺的权力扩大了,群牧司被废黜。

之前,太仆寺只掌天下五辂(帝王所乘的五种车子,即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属车、后妃、王公的车辂,给大中小祀羊和皇室用马用车。至于地方和邦国的马政、车舆等总归属群牧司、骐骥院诸坊监。

之后,太仆寺则负责天下马政,监察天下马政的饲养、损耗、健康等问题,并负责进行赏罚。

除了上述两大部门外,还有一个驾部,但它基本上属于打酱油的部门,有实权的时候是从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开始的,此时距离北宋灭亡不足24年。宋徽宗之所以用它,主要就是太仆寺权力过大,难以制衡。宋徽宗想用这个历史时间和太仆寺一样古老的部门制衡它。

太仆寺管了60年,群牧司管了80年,驾部一直没扒上槽儿。现在,它终于扒上了,但北宋已经进入衰亡期。

2.宋初三帝如何管理牧马

宋太祖、太宗时期对牧马非常重视,各地的左右骐骥院、诸坊间的马匹数量都是每天需要奏报。到了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九月,改日报为旬报。

虽然重视,但对于养马的奖惩措施,直到宋真宗时期才有奖罚制度的确定,太祖太宗时期都相对随意一些。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1008年)规定:每年十二月份,判官们要巡视各坊监探巡工作。每两年要清点马匹数量详细入册,犒赏牧兵。牧监继任时,养马数量算十分,每减(死)一分罚一月俸禄。一分之上,按照等级打屁股——“决杖”。生马驹一匹,兵校赏绢一匹。所有牧监的马都有自己的户籍——马籍。

对于在京的诸监病马,送往开远门外草地的上下监。病重马送下监,病轻者送上监。每年都要点校病马少的赏钱,多的按等级进行处罚。之后,凡是距离京城远的监牧建立左右骐骥院六坊监,其中不能卖的的病重马,送往淇水第一监集中放养。

可以说,从重视程度、表面的制度设计上对马政来说,已经不错了。然而,即使如此,北宋的战马仍然缺乏。即使到了北宋仁宗至和时期(1054—1056年),北宋的经济已经发展到较高程度时,只能供应各地军需战马的六七成。例如陕西、河东、河北军马只能供应七成,其他地区才六成。

3.总结

“澶渊之盟”签订了,和平了,不用养那么多马了,太费钱。因此,大范围的群牧司被废最终权力重回太仆寺。到了神宗的“王安石变法”,宋朝政府甚至认为:政府人员太多、官僚太多,养不出来好马,不如民间养咱们收购吧。结果,国家不再养马了。

光绪朝云南报销行贿案:云贵拿18.5万两行贿10来名书吏

张居正是一位带着“封建社会官员原罪”的改革家

光绪朝云南报销行贿案:云贵拿18.5万两行贿10来名书吏

1.《1080年是宋朝吗,干货看这篇!宋徽宗正愁马政荒废,发现此部门被冷落143年,用它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80年是宋朝吗,干货看这篇!宋徽宗正愁马政荒废,发现此部门被冷落143年,用它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1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