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规定宋朝每年向辽国供应30万两银子和20万匹丝绸,可能是花钱买了太平,给很多人带来了耻辱。

但不管后人如何评价,澶渊之盟使宋辽两国保持了120年的和平,直到金人崛起才重启战事。

换一个角度来看,从盟约订立的那一刻起,宋朝就对辽国发起经济战,并取得了大获全胜,使辽国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宋朝的附庸。这场经济战在史书上没有记载,却实实在在发生了。

除了岁币外,澶渊之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定即开放榷场,也就是重开两国边境贸易。宋辽之间的经贸往来本就很密切,因为战争中断了很长时间,现在终于得到了恢复。

根据盟约,各种货物都可以在榷场交易,两国各自派驻官员进行管理和收税。宋朝提出一个要求,禁止宋人用铜钱购买辽人商品,只能用宋朝商品交换辽国商品,反过来则不禁,辽人可以随意用铜钱和白银买宋朝商品。

辽国官员不解,宋官马上解释,这是因为铜钱的价值太高,一枚铜钱可换辽国十枚铁钱,如果允许宋人用铜钱购货,辽人不就吃亏了吗?辽国官员觉得很有道理,辽国不产铜没法铸铜钱,辛辛苦苦攒起来的货物却换不到多少宋朝铜钱,确实亏啊,看来老赵家还挺够意思。

就这样,宋人用瓷器、茶叶、粮食等等换来了辽人的铁器、毛皮、牲畜。但是辽人手里的货物太少,只好用白银铜钱和绢布来购买。于是,每年30万两白银和20万匹绢去辽国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宋朝境内。

辽人可以少买点宋朝商品吗?不行!宋朝的粮食比辽国便宜得多,瓷器茶叶是独一无二的,上等丝绸、香料等高档货又远远超过辽国本地货。辽国不但寻常百姓需要宋朝生产的日用品,连王公贵族也须臾离不开宋朝的奢侈品。

而岁币又让辽国产生了路径依赖,每年平白得来这么一大笔钱,至少王公贵族购买宋货的资金有了着落,多幸福的日子,干吗还要打仗啊。所以说,澶渊之盟能维持120年和平,不仅仅是因为两国的善意,更是消除了爆发战争的经济因素。

对宋朝而言,这笔岁币相当于一笔不需要的贷款,鼓励辽人购买宋朝商品,既能繁荣经济、增加就业,又能从中抽税,实际上是稳赚不赔。这种做法相当于现代的财政赤字,政府多投资带动国家经济发展。

30万两白银、20万匹绢的岁币看似金额不小,与宋朝六、七千万缗(缗可以粗略等同于贯或两)的财政收入相比,却不到1%,负担其实很小。而且通过岁币还能把辽国经济深度绑定于宋朝,让辽国慢慢失去了发动长期战争的能力,达到了确保宋朝安全的目标。

宋辽之间的这场经济战,宋朝保持完胜。不过,这一切都建立在宋朝发达的工农业上,宋朝各种商品对辽国具有压倒性优势,这才使辽国不得不用真金白银来购买。

这种情形倒是与当今的中国有几分相似,只要我们一直是最大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档次和质量越来越高,中国就不用担心任何国家对我们发起贸易战、金融战等等,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1.《澶渊之盟,岁币高达30万两白银,宋朝却为何赢得了对辽经济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澶渊之盟,岁币高达30万两白银,宋朝却为何赢得了对辽经济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3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