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赵匡胤,宋朱、高国浩叫“宋”,另外吴德总是说宋朝是华德,所以又叫“华松”、“阎松”、“宋松”,尊称为“宋松”。

宋朝定都开封,称为东京。后逐步统一中国,由于疆域相对南宋而言到达黄河以北,所以,被后世称之为“北宋”。靖康二年,金兵攻陷东京,北宋亡,宋高宗在南京应天府登基继承皇位,改元建炎,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

不论中外史学家如何赞颂两宋的繁荣盛景,仍改变不了宋朝被强敌环伺的事实。就像伏尔泰先生说过的:“中国是全球历史最悠久、地域最辽阔、民力最昌隆的国家,可惜,北宋在中国历史上只是一个‘小国’罢了。”我们不妨站在1009年的时间节点上,在当时东亚大陆上除了大宋外,尚有西夏、大理、吐蕃、辽、回纥等国家。

就在五年前,辽圣宗与萧太后御驾亲征,率二十万大军犯境。辽国出兵前夕,曾与大宋进行了谈判,起初辽圣宗建议双方和议,被宋真宗一口回绝。在寇准等官员的支持下,宋真宗御驾亲征,来到澶州坐镇,在北城上替宋军助威。相传,当时几十万宋军在城内高呼万岁,声音传到几十里外,气势大振。

反观辽军则一边调兵遣将,一边与宋真宗继续谈判。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真宗一改此前的强势态度,选择了和谈。同年十二月,双方缔结和约,划定边界,承诺永为兄弟之邦。虽名为“兄弟之邦”,但宋朝每年得拨付辽国十万两贡银及二十万匹绢布,明摆着一副赔款求和的态度。后人对这段历史充满疑惑,为什么宋真宗会在宋军士气大涨时选择退缩呢?按理说这场仗应该胜多败少才是。

然而,若我们仔细研究当时的局势,就会发现,当时的辽军虽被两路宋军夹击,但是,已击破了宋军的第一道防线,大有长驱直入之势。倘若,宋真宗选择决战到底,即便打败了辽军,也得付出无数伤亡,战后的宋军根本无法反攻辽国,最终的结局恐怕仍是议和一途。

而宋真宗想要的是什么呢?是击败强敌的成就感吗?非也,宋真宗想得到的是边境和谐,老百姓安居乐业。就这样,双方缔结了“澶渊之盟”,大宋以每年几十万两白银换来宋辽百年和谐。说到这,可能有许多朋友会用历史书上的内容反驳笔者,某教科书上明明写着:这场盟约后每年宋朝缴纳的贡奉加剧了老百姓的负担,并直接导致北宋国库连年亏空,这不是事实吗?

我们不妨来算笔账,从宋真宗他爹赵光义那一代开始,宋辽双方便时常爆发摩擦,大小战争打了二十五年,在此期间北宋伤亡几何?而边境人民连年受战火侵袭,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这种于国民无益的战争宋朝还能打上几年?就算坚持下去,胜算又有多少呢?而宋真宗每年砸出去几十万两白银,虽不是个小数目,但与每年在宋辽战场上投入的军费相比,哪个更多些呢?

让我来给大家这样一个数字——三千万两白银,这就是北宋在一场“中等意思”战役中的军费开销。资料显示,宋真宗时期每年国库收入约为一亿两白银,而一场不大不小的战争就能消耗朝廷年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是多么可怕的开销。宋真宗登基七年,像这种规模的战争打了数场,总共投入了多少军费?

相比之下,一场战争中支出的三千万两,足够顶两国议和后的百年贡奉,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其实对于北宋来说,三十万两不过九牛一毛,可对于相对贫瘠的辽国来说,这可是个天文数字。为了这笔巨款,辽人的骑兵不再南侵,其中的利弊无需笔者多言。

还有人拿“澶渊之盟”后宋朝地位下降来说事,宋朝真的吃了亏吗?“辽宋为兄弟之国,圣宗年幼,称真宗为兄。”其后的两国统治者以年龄平辈论交,这不是一件很公平的事吗?于辽于宋来讲都不吃亏。简而言之,和谐就是最大的生产力。倘若没有1016年的和约,宋真宗驾崩那年国库收入怎会达到一亿五千万?恐怕这些钱都得搭在军队里。

若说真宗给大宋带来休养生息欣欣向荣的和谐气象,那么,真宗的廉政方针就是将“和谐气象”变成“繁荣盛景”的锦上添花之举。

1009年末,宋真宗写了一篇流传百世的政治论文。大伙都知道,真宗是个附庸风雅之人,文笔不错,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就是他的名言。不过,这篇政治论文绝非真宗一时诗兴大发随手写就,而是经仔细斟酌作出的治国良方,这就是影响北宋官场发展的《文武七条》:

“一是清心,用平等心处事,不以自己的爱憎影响决策;

二是奉公,处理事务公平公正,保持廉洁;

三是修德,以德治公,忌仗势欺人;

四是务实,不要为了荣誉弄虚作假;

五是明察,下基层体察民意;

六是勤课,除了日常政务外,要关注农桑;

最后是革弊,三省自身,有过则改。”

这简简单单的七条,正是告诫朝官们廉洁奉公的金玉良言。《文武七条》颁布的那年,尽管宋朝的国土、人口都比不上盛唐,但是,北宋的经济却扶摇直上,远超盛唐七倍有余。就算是后来灾荒频发的年景,北宋的国库收入仍是盛唐的三倍。

按说经济繁荣昌盛,势必会滋养蛆虫,官员们接触金银的机会越来越多,难免有人贪赃枉法。然而,真宗时期,犯贪污罪的官员却明显减少。借用朱熹的一句话:“问渠那得清如许?”答案正是源头与活水。

所谓源头,就是宋真宗的那句“清心”。在宋朝入仕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实习期”,当实习期满想要转正时,需得到几名正式官员的推荐。按照规定,所有在职官员禁止推荐贪赃枉法的实习官员。

此外,宋朝允许在职官员继续参加科举,有点像是现在的“遴选”,榜上有名者可根据成绩升迁,但若该官员有贪污的前科,则禁止参与科举考试。对于掌管钱财的官职,宋朝采用的是“一经查处,终生不用”的原则。

但凡底子不干净的官员,今后的仕途步履维艰。

那么,负责推荐实习生的官员若收受贿赂,弄虚作假,怎么办?宋真宗规定,倘若,有官员贪赃枉法事发,那么,当年推荐过他的官员一概受到牵连,并且,该官员的上司也要追究责任。在这番政策下,每个上司都会严查属下是否廉洁奉公,而负责推荐新人的正式官员则关注被推荐者的德行,避免受到牵连。

如果,有官员犯了贪污罪,他的罪行会被写入吏部的档案中,终生无法消去。宋朝还有一个规定,但凡官员调动或升迁,必须先去吏部重新申报自己犯过的贪污罪,更新履历。而且,职业生涯中有污点的官员终身不得改名。

既然,朝廷对官员的要求如此严格,在宋朝做官一定很累吧?

恰恰相反,宋朝的官员的假期很多,宋真宗增加了官员们的暑假,对其他节日的事假管理也更加宽松。此前官员若达不到一定官职,赶上祭奠亡亲的时候不得请假,宋真宗取消了丧葬假对官职的限制,不论大小官员均有权请丧葬假。

更难能可贵的是,宋真宗还要求在重要节日里,不仅官员放假,就连在官府谋职的小吏、工匠也能享有假期。从现存的资料来看,真宗时期全国官员约为一万人;除此之外,还有几十万名在各级政府中办事的小吏。

按照当时的规定,正式的官员每年可享有77天的休假,偶尔还有临时增立的假日;而在基层的小吏每年放假65天。宋真宗的政策不但照顾了正式的“公务员”,就连“事业编人员”们也得到了公平对待。相信在宋朝,只要是吃官粮的,每年都能过上几个惬意的“黄金周”。

宋朝是我国封建史上经济最发达的朝代,也是城市化率最高的朝代。如果,将物质生活作为衡量幸福指数的标杆,那么,宋朝老百姓一定比后来的明清老百姓幸福得多,他们的平均生活水准约为明清人民的四倍。

许多中外学者都对宋朝倍加赞誉,说:“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发展最发达的朝代,也是封建统治时期最讲究公平、民主,崇尚自由的朝代。”

所以,我们不妨将自己置身于宋朝的大环境下,倘若我们是真宗时期八千万人民的一员,碰到一个意识超前的、注重经济发展的、关心民生的统治者,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生活呢?那一定是提高消费意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了。

宋朝的经济总量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据统计宋真宗时期大宋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八成,每年朝廷铸造的铜钱多达五百万贯。五百万贯是什么概念呢?明朝上下几百年,每年铸造的铜钱加在一起也不过一千万贯,跟宋朝鼎盛时期两年造出来的铜钱差不多。

可见,千年前的中华民族在大宋的繁华盛景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外国人有多羡慕宋朝呢,美国历史学家伯恩斯在《世界文明史》中如是说:“日本在公元6世纪及其后的几百年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吸取中国文化。”一句“如饥似渴”,是否道出了历史上的繁荣华夏呢?

参考资料:

【《宋史》、《世界文明史》、《文武七条》】

1.《【1009年宋朝】大宋朝四面强敌,为什么外国人还对此国家羡慕不已?有一重要原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09年宋朝】大宋朝四面强敌,为什么外国人还对此国家羡慕不已?有一重要原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3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