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继承王位后,开始实施将王位传给儿子的计划。

我们知道,中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夏朝,而夏朝的第一个帝王就是启(启称父亲禹是夏朝开国皇帝),而启的父亲是禹(也称大禹),而大禹时代还是中国的原始社会时代,当时帝位继承我们知道的是禅让制,禹继承的是舜的帝位,而舜继承的是尧的帝位。可为什么传到禹时,帝位的继承方式就改变呢?由禅让制改为了家族制。其实,大禹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那是颇费了一番周折,可以说是大费苦心,最后才将帝位成功传给儿子启的。

当时,大禹因为成功治水而继承舜的帝位之后,由于禅让制已经深入人心,虽然大禹希望将自己的帝位传给儿子,但是,当时的条件并不允许,因为当时在选拔继承人方面还存在一个相当成熟的机构,而且在此之前,这个机构还没有将将上任帝王将帝位传给儿子的先例,可是,大禹该如何实现把帝位成功传给儿子启呢?翻看大禹这段历史,从简短的字里行间时,我们不难发现,大禹最终成功将帝位传给儿子启共使用了三个锦囊妙计,最终才终于成功将帝位传给儿子启。

启之所以能够成功继承父亲禹的帝位得益于父亲生前的三个锦囊妙计。

第一个锦囊妙计,就是在政治中重用儿子启。纵观尧之所以传位给舜,而舜之所以传位给禹,根本原因是尧的儿子和舜的儿子在政治上没有建树,而是让儿子干自己所爱干的事情,如尧的儿子丹朱致力于钻研围棋,舜的儿子商均致力于唱歌跳舞,但没有让大家信服的政绩,虽然他们都想把帝位传给儿子,但由于政绩不突出,所以,最终只能是无奈传位给那些有能力的人。所以,大禹继承帝位之后,吸取了前辈的教训,在自己的五个儿子里面选拔出在政治方面最突出的儿子启,然后利用自己的权威,在政治上重用儿子启,慢慢地将国家大小事务都交给儿子启,这样,就让天下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大禹的儿子启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没有启,国家事务还真治理不好,更何况,在政治上有作为的启,通过权力可以笼络人心,提拔自己的人,培植自己的势力。所以,启之所以能够最终继承父亲的帝位,那与大禹的重点培养是离不开的。

第二个锦囊妙计就是比自己年龄还大的人皋陶确定为继承人。大禹在继承帝位后的开始之初,自然也要假装仿效前辈,假装也要实行禅让制,当时,有两个很有影响的人,一个是皋陶,一个是伯益,大禹先把皋陶当作帝位的继承人,可是,皋陶的年龄比自己还要大许多,但是,大禹把皋陶确定继承人,把一大堆政务交给他去处理,并且叫儿子启去协助他处理各方面的政务,就这样,不出几年,皋陶就病死了,继承人死了,但儿子启由于一直在协助皋陶处理各种公务,所以,启的威信就出来了,大家也认为启可以代替皋陶处理公务了。

第三个锦囊妙计就是继承人确定为伯益,但把权力交给启。皋陶死后,按照当时的继承规则,那就只能是伯益继承帝位了,大禹不可能明的违反这个规定,把伯益确定为继承人,给他很高的荣誉和地位,但只要他去掌管畜牧业,虽然伯益在畜牧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是,大禹却把军政大权去交给启去做,所以,虽然伯益是公开的继承人,但是,大家都要去找启去办事,久而久之,启就成为了实际的核心人物。

中国历史上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

后来,大禹在帝位上坐了15年逝世,虽然表面上是伯益继承了帝位,但由于权力都集中在启手中,所以,伯益是有名无实,因为大家要办理事务必须要经过启的同意,所以,在天下人的心目中启是实际上的继承人。这个时候,伯益看到启对自己的帝位有威胁,于是,下令拘禁启,启当然就有了理由,而且大家都只听启的,启一声令下,启手下的一批亲信反过来将伯益杀了,大家于是拜启为帝王。这一事件在《韩非子》中有两处记载:“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或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而在《战国策》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可见,大禹死后,启于伯益的帝位之争是相当激烈的,最终是启取得了胜利,而启之所以最终能够夺取帝位,根本原因是他的父亲在生前实施了三个锦囊妙计,而且《战国策》中说得很明白:“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所以,大禹要传位于儿子启不是笔者杜撰,而是历史有暗示。

至此,中国的帝位就由禅让制转为了家族制,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了有阶级的奴隶社会。

1.《1 禹的儿子启 建立夏朝,干货看这篇!大禹如何把帝位成功传给儿子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 禹的儿子启 建立夏朝,干货看这篇!大禹如何把帝位成功传给儿子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7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