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大家将并排看到秦始皇汉武、唐宗松组。汉武帝到底对中华民族做出了什么贡献?他为什么毕生致力于与匈奴的战争?匈奴和汉朝的关系又发展得怎么样了?这里还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吗?从今天开始,本人将以政事为依据,通过连续几篇文章整理汉朝初年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和他们之间的战争脉络。
这是第一篇,后续将陆续更新,欢迎各位关注阅读,有错漏之处,请各位留言指正!)公元前177年,汉文帝三年,从代地入继大统的汉文帝刘恒,好不容易摆平了迎立自己登基的功臣们,一个内外默契联合的大麻烦就向他迎头杀来,使他刚刚坐稳的皇位又陷入风雨飘摇当中……
这一年的五月,匈奴冒顿单于趁汉朝新皇登基,急于稳固皇权之际,公然违背和亲政策,派遣右贤王带领大军南下,攻占汉朝河南地区(今没蒙古鄂尔多斯市),并进一步攻下上郡(今陕西绥远地区)。匈奴右贤王在这两个地方烧杀抢掠,屠戮吏民,无恶不作,兵锋直指汉朝京城长安。
原本汉文帝登基后,在对待匈奴问题上,一直奉行的也是高祖制定的和亲之策。此次匈奴背信弃约,公然入侵汉朝领土的行为,让汉文帝异常恼火。他决定调集大军,迎击匈奴。
汉文帝颁下圣旨,曰:汉朝和匈奴通过和亲政策,相互之间约为兄弟,双方互不侵扰对方的领土。今匈奴右贤王带领大军南下,侵我土地,杀我吏民,夺我财产,天理难容。命令边令吏车骑八万大军在高奴(今延安地区)集合,以丞相灌婴为大将军,统兵迎击匈奴右贤王。同时为了防止内乱,命令卫将军统兵驻扎在长安附近,以防不测。
汉文帝
作完战前部署,汉文帝本人亲至甘泉宫督战,准备亲征。
匈奴右贤王闻听汉朝大军杀到,赶紧抢夺一把,然后带领他虏虐而来的汉人和大量的财宝渡过黄河,向北一路逃往匈奴本部。汉军扑了一个空。
汉军由于骑兵不足,无法对右贤王进行有效追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逃跑。汉文帝亲至高奴,慰问大军,然后再至太原(太原地区属原代国土地,文帝入继大统之前未代王),召集旧部,论功封赏,准备和匈奴大干一场。
汉匈河南战役经过示意图
正当文帝在太原大肆封赏功臣良将时,长安传来消息:济北王刘兴居造反了!
这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外患未除,又添内乱。汉文帝想和匈奴大干一场的计划被打乱。
可是这个刘兴居是汉文帝的亲侄子,他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造他亲叔叔的反呢?
原来刘兴居三兄弟(长兄齐王刘襄,次兄刘章)在诛除诸吕、迎立代王时,曾立有大功。可是汉文帝登基后,马上过河拆桥,不但不对刘兴居三兄弟进行封赏,反而为了防备齐国,将齐国的城阳郡强夺,赐给刘章,封刘章为城阳王,再将齐国的济北郡强夺,赐给刘兴居,封刘兴居为济北王,玩了一把"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把戏,让原本属于刘襄的齐国一分为三,由三兄弟分而治之,进一步消弱齐国的实力。
汉文帝此举,可把这三兄弟给气坏了,可是气坏了又能怎么样?除了将自己气死之外,别无他法。谁让人家是皇帝,手握皇权呢?
说来也怪,汉文帝此举虽然气人,但也不至于将人活活气死。可刘兴居的大哥刘襄和二哥刘章,竟然在汉文帝登基三年之内先后去世了!真实奇哉怪也!
原本好好的一家人,现在只剩下刘兴居一个。他眼睁睁地看着大哥二哥先后英年早逝,留下一堆幼小的孩子,心中的痛苦无法言说。
心中极度痛苦的刘兴居先是怨,怨四叔汉文帝的不公。当这种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变成了恨,变成了仇。于是他想到了报仇,对于他来说,报仇唯一的办法就是造反。确定目标后,刘兴居暗中积极准备,等待时机,他要为两个兄长报仇。
在匈奴右贤王南下侵略大汉疆土时,汉文帝亲征。刘兴居得知这个消息后,他是兴奋异常。
他认为京城的部队应该已经全部调往北边防御匈奴,京城周边没有多少部队留守,此时正是造反的最佳时机。
有了对形式的判断后,刘兴居断然举兵造反,他准备趁京城不备之际,袭击荥阳,控制通往京城的门户(当年刘襄起兵诛除吕氏,就是在荥阳被灌婴带领的二十万大军所阻,才最终和皇位失之交臂,饮恨而亡的),然后再一举攻下京城。
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他的四叔汉文帝远比他聪明,早就在京城周边做了部署。对形势判断错误的他,注定没有成功的机会。
说道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汉文帝为什么要如此对待为他登上帝位立下汗马功劳的三位侄子,以至于发展为刘兴居不造反都不能消除心中怨恨的地步呢?
这事细说起来,那都是汉高祖刘邦惹的祸。
说起这个齐国,从高祖死后,就一直受到掌权者的猜忌,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吕后在位时,先是被迫拿出一个郡送给鲁元公主,后来又被迫割让一个琅琊郡出来给刘泽。好好的一个齐国,被拆得七零八落的。汉文帝刚一登基,眼睛又首先盯上了齐国。
这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原来在刘邦夺取天下后,虽然他是皇帝,但是八大异姓诸侯王的势力非常强大,刘邦为了防止秦朝时发生叛乱,皇室没有有实力的成员出来收拾局面,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局面再次发生,在诛除异姓王的同时,大肆封宗室子弟为王,其用意是想让这些宗室子弟在江山出现危机的时候,能够拱卫天子共同守护刘家天下。
还别说,刘邦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他的这个举动还真是挽救了一次汉家天下的危机。即便如此,但他的这种做法,毕竟是逆历史潮流而为之,在有小利的同时,后患更大。
关于刘邦封宗室子弟为王的隐患,我们后面再说,现在言归正传,先说说齐国的问题。
刘邦用计将韩信抓回长安贬为淮阴侯后,就将齐国封给了他的长子刘肥(当时刘肥是刘邦唯一一个成年的皇子),刘邦不但将战国时期原齐国的土地全部封给刘肥,还给了刘肥一条任何人都没有享受过的政策——天下凡是会说齐国方言的人,全部都是齐国人,必须要回到齐国去居住。这样一来,齐国不但土地面积远远超过其他诸侯国,而且人口迅速增长,很快实力就凌驾于其他诸侯国之上。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齐国能够震慑其他诸侯国,也能威胁皇帝!
齐国疆域图
这种矛盾在刘邦在世的时候,还显现不出来,但是刘邦死后,这种矛盾就非常突出了。
于是,自从刘邦死后,不管谁掌权,首先盯着的都是齐国,吕后如此,汉文帝亦如此。
因此,才有了汉文帝不但不加封刘襄三兄弟,反而采取措施加以消弱的事情发生了。
说实话,刘兴居将全部的怨恨发泄在汉文帝的身上,多少有点冤枉汉文帝的意思。谁让你们家实力那么强大,威胁到叔叔我的皇位了呢?
在太原听到刘兴居造反消失的汉文帝,也顾不得继续追击匈奴了。他命令灌婴罢兵休战,免去灌婴的大将军职务(灌婴和刘襄、刘章合作过一次,汉文帝心理多少有点想法,不能让灌婴带兵和刘兴居交战。),让柴武为大将军,带领十万大军直扑济北国,围剿刘兴居的叛军。
刘兴居
刘兴居以一个郡之兵造反,第一时间没有攻克荥阳,已经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性,哪能是朝廷十万大军的对手。八月即朝廷大军攻破济北国,活捉刘兴居,刘兴居不甘受辱,自杀身亡。
刘兴居死后,汉文帝将济北国废除,土地直接划归中央政府。这也算是间接达到他削弱齐国的目的了。
汉文帝平定济北国叛乱的同时,匈奴冒顿单于眼看没有什么油水可劳了,就写信给汉文帝,说入侵汉朝,完全是右贤王的主意,他自己完全不知情,已经对右贤王采取惩罚措施,希望不要因为此事影响两家的关系。
汉文帝虽然明白这是冒顿单于在故意扭曲事实,但是限于当时国家的整体情况,还不到和匈奴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时机,只能忍下这口恶气,又和匈奴维持战前的和亲局面。
公元前175年,匈奴单于已经灭掉了月氏国等西域诸国,见汉朝已经平定内乱,于是写信给汉朝,信中极尽威胁和挑衅之词。汉文帝看信后,其得牙痒痒。于是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文武百官认为匈奴刚刚灭掉西域诸国,兵锋正盛,此时还不是和匈奴发生大战的时机,还是维持和亲关系比较好。
汉文帝不得已忍下这口恶气,没有理睬冒顿单于的挑衅。同年,冒顿单于病死,其子老上单于继位。
老上单于继位后,汉文帝根据惯例,筛选诸侯女儿,封为公主,前去和亲。可是让汉文帝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次和亲还整出一个大麻烦来。
这次和亲原本是带着和平的使命前去的,可不但没有给汉朝带来和平,反而加剧了汉匈之间关系的恶化。这又是为什么呢?中间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请看下一章:《汉匈战争之二——一个民族败类的奋斗》。
声明:
一、文字内容为作者原创,严禁转载;
二、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图作者,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1.《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干货看这篇!汉匈战争之一:刚登基的刘恒,是如何应付同时发生的内忧外患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干货看这篇!汉匈战争之一:刚登基的刘恒,是如何应付同时发生的内忧外患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7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