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登位二十六年后吞并天下,建立了大一统的秦国,称为始皇帝。

仅14年后,子婴降刘邦,秦灭亡。

不夸张的说,从纷乱的战国脱颖而出,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秦朝的建立是中国古代意义最为重大的里程碑,其难度也是最大的。但为什么短短的14年就灭亡了呢?

秦朝的建立是中国古代意义最为重大的里程碑

很多人把秦朝的灭亡归咎于秦始皇的暴政、大兴土木,还有赵高作乱等等,但这些都是表象,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用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秦朝从统一到灭亡的内在规律。

进化论

进化论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一种物种起源的假说,也是揭示生物进化内在规律的一种学说,目前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在达尔文的学说基础上,又有众多科学家对其进行了充实和发展。目前的进化论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并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验证。

进化论强烈的冲击了各种宗教的创世论,是对宗教“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的一种否认。虽然进化论在前期遭到了宗教人士的极力抨击,但在科学事实面前,进化论已成为了全世界的共识。

进化论揭示的是生物起源和进化的规律,其实也是事物的发展规律,不仅适用于生物界,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王朝也同样适用。

秦的起源

秦相比其他诸侯国,其地位比较卑微。虽然秦的祖先也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秦的祖先女修吞食了燕子的蛋后生了个儿子名叫大业,这样才有了其家族的繁衍。

《史记·秦本纪》: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但秦的祖先一直是为帝王养马和驾车的,因为牲畜养的好才被封赏了封邑,并受赐姓赢。直至秦襄公时,秦国誓言帮助周王讨伐西戎,因而被授予爵位,秦国才成为诸侯国。

战国中期,周王室衰微,中原各诸侯国纷纷称王,并相互会盟。但秦国地处偏僻,不参加中原各国的会盟,所以中原的各诸侯国就把秦国看做是蛮夷。

《史记·秦本纪》: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

秦重视人才

虽然秦一直不受其他诸侯国的待见,但秦有一个很好的基因,那就是善于和重视招募人才。

秦的第一个贤主是秦缪公,他招揽来了虞国的大夫百里奚,百里奚来到秦国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在百里奚的推荐下,缪公又招揽了蹇叔。在蹇叔和百里奚的辅佐下,秦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秦重视人才的基因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之后还陆续招揽了卫鞅、张仪、吕不韦、李斯等众多名臣。

重视人才是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重要原因。

重视人才是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重要原因

秦广施仁政

秦国还有一个基因是施行仁政,所以获得了人民的爱戴。

晋国发生旱灾,朝臣劝缪公趁机攻打晋国,但百里奚劝说:“晋公得罪了秦国,但他的百姓有什么过错?”于是,秦国不仅不攻打晋国,还给晋国支援粮食。

两年后,秦国饥荒,晋国却来攻打了秦国。

由于饥荒,秦国的三百个乡民吃掉了缪公的战马,按律法应该处死,但缪公不仅不处罚他们,反而赐给他们美酒。为了报答缪公,在这次战争中,这三百个乡民在战争中救了缪公,还俘虏了晋公。

《史记·秦本纪》: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馀人,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

但缪公放了晋君并以诸侯之礼相待,从此秦晋通婚,结为“秦晋之好”。

秦缪公奉行通过仁义来对待百姓,而不是通过威严的法律来管教民众,所以秦在初期是以仁政著称的,这和人们对秦的一贯看法是不一致的。

《史记·秦本纪》:缪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後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於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於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於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

殉葬制度

秦武公时,就开始了殉葬制度,给秦武公殉葬的有66人。

《史记·秦本纪》: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

秦缪公虽然仁义,但继承了殉葬制度,缪公去世时,殉葬的人达到177人,其中不乏名臣。对此秦国人对缪公有了很多负面的看法。

《史记·秦本纪》: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君子曰:“秦缪公广地益国,东服彊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

直至秦献公元年,秦废止了殉葬制度。

小结

秦在早期,重视人才、施行仁政,但殉葬制度为百姓不齿。其中重视人才和施行仁政这些好的基因被遗传到了后代,殉葬这一不好的基因逐渐被淘汰,这和进化论的观点是吻合的。

按照这样的态势,秦可能会成为一个经济发达、人民爱戴的国家,但却不会成为一个军事上强盛的国家。虽然秦也发起过一些战争,但大多是针对蛮夷的作乱和诸侯国之间小的纷争。这时的秦并没有成就霸业的野心,也没有能够成就霸业的能力。

所以,秦统一六国,必须经历一次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基因以一种形态突然变化为另一种形态,从而表现出祖先从未有过的新性状。

基因突变可能是自发的,也可能是诱发的;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可能被继承,也可能被逐渐淘汰。

基因突变有一定的随机性

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有一定的随机性,也具备一定的稀有性。

秦正是经历了一次基因突变,并完整的遗传给后代后,逐渐具备了统一六国的能力和野心,这一次基因突变就是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由于战国中期,其余诸侯国都看不起秦国,而且秦国的部分疆土也被其他诸侯国占领。所以,秦献公就发出诏令,希望能招纳贤士,帮助秦国强盛起来。

于是到了秦孝公时,卫鞅就来到了秦国。所以说,秦重视人才的基因是卫鞅来到秦国的诱因,也是这次基因突变的诱因。

《史记·秦本纪》:卫鞅闻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监求见孝公。

卫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严厉刑罚、致力农耕,并且制定军功奖惩的制度。

《史记·秦本纪》: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

这和缪公时施行仁政,而不是法度来管教民众是截然相反的,所以起初被百姓所排斥。

而且卫鞅的变法以军功来决定平民的升迁,这也打破了惯常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

卫鞅致力农耕,农民有了种田的积极性,但却侵犯了旧的地主利益,被地主贵族所反对。

这些制度都是对旧有制度的颠覆,在当时整个战国都是罕见的,这也反映出了基因突变的稀有性。

卫鞅被受车裂之刑而死,这是一个新的基因被身体排异的正常反映。所以从古以来,大多数变法革新者都得不到好的下场。

卫鞅虽然被车裂,但幸运的是变法的制度却被秦一代代的继承了下去,这也使得秦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基因。

商鞅变法使得秦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

秦统一六国

秦因为善于笼络人才,所以招揽来了商鞅,商鞅变法使得秦和六国相比具备了制度上的优势。

而且在接下来的几代,秦继承了原有的重用人才的基因,也继承了商鞅变法带来的革新。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秦都大幅度的领先其他六国。

秦不再是一个仁义秦国,而是一个咄咄逼人的强盛秦国。秦国成为了战国这个生态圈的顶级掠食者,其他六国都先后成为了他的猎物。

秦兵马俑再现了秦国的虎狼之师

在经过了一百多年老鹰捉小鸡似的逐步蚕食,秦始皇奋六世之烈,终于统一六国,创立了大一统的秦国。

物极必反

商鞅变法堪称秦国的一次基因突变,这次突变,是完全为了适应战国这个生态环境的突变,是完全为了战争而产生的,这也是适者生存的完美体现。

经过这次突变,秦在战国这个生态环境中进化到了极致,这一方面成就了霸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秦对环境的苛求变得更加极致。

中国有句话叫“物极必反”,这在进化论中也同样适用,生物一旦进化到极致,也就意味着进化到了死胡同,对现有环境的依赖性也同样达到极致,一旦有些微变化都可能带来物种的灭亡。

实际上,食物链中的顶级掠食者大都濒危。相反,那些看似卑微的生物反而不断的繁衍壮大,比如老鼠、比如蟑螂、比如蚂蚁,它们即便被人类侵扰,即便被人类捕杀,却仍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明显强于它们的天敌。

森林之王老虎只能被圈养在动物园里了

所以食物链顶端的强者通常并不是生态圈中的强者。

商鞅变法让秦成为了为战争而生的战争机器,一旦统一了,和平了,不再有战争了,秦国的这一套就显示出了其致命的弊端,这也是大多战争强国在战后反而没落的原因。

二战后,停止了战争和掠夺,英法逐渐没落;而战败国日本和德国反而快速的重新崛起。

所以这时候需要一场变革或者说是基因突变,来重新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或者再继续制造战争,来维持现有的环境。美国就是后者的典型代表,在其240多年的历史中,他们只有16年没有打仗,他们需要不停的制造战争来转移其国内的矛盾。

秦二世即亡

现在我们来盘点一下商鞅变法。

致力农耕,是可以在和平年代保留的,甚至可以更进一步的发展;

严厉刑罚,在战争年代可以提高执行力,但在和平年代就变成了暴政,势必会带来民众的反抗,这一点是需要变革的;

军功奖惩制,在战争年代可以提高将士的作战积极性,所以诞生了秦“虎狼之师”的军队,但到了和平年代就失去了存活的土壤;

另外,秦朝重农抑商,这在战争年代可以发展国家实体经济,但到了和平时期,商业也是应该大力发展的;

还有秦朝一贯的重视人才也是要继续继承的。

当然,以上都是我们以今天的视角得出的结论,但始皇帝在当时的态势下并没有按今人的想法去改革。

秦始皇在战后国家经济还没有恢复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长城、建阿房宫、开灵渠、建骊山陵墓,这些虽然有部分积极的意义,但却给秦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农耕也相应的受到了极为负面的影响。

孟姜女哭倒了长城

另外,秦始皇的酷刑苛政更是激起了民众的反抗。

陈胜吴广起义旧址

而且秦二世时,又恢复了以往已经废除的殉葬制度,秦始皇去世时,殉葬人数更是超过了其祖先。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秦二世时,秦国任用贤能的基因也泯灭了,秦二世任意胡作非为,并且滥杀功臣,杀李斯、杀冯去疾,任用赵高,太史公感叹胡亥是长着人头的牲畜。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

应该说,秦统一六国后,也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也可以说又是一次基因突变,但这一次的突变是有害的,把秦朝带向了灭亡的深渊。

结语

战国时期战争纷飞进入到统一的和平年代后,秦国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化到极致的秦已不再适应当时的环境,只有一场根本性的变革才能延续秦的生命,实际上秦也确实在变革。

但秦始皇主导的基因突变并没有把秦带向有益的方向,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

在二世胡亥的一系列愚蠢操作下,秦仅存的有益基因消亡殆尽,秦的灭亡已不可逆转。

前207年,在位仅四十六天的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

1.《【一世二世的秦朝】专题秦能统一六国,却二世而亡,进化论揭示了其必然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世二世的秦朝】专题秦能统一六国,却二世而亡,进化论揭示了其必然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8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