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力并不世界太长,电灯在中国使用也不迟。
民国时期,大城市就大多都有电了,但为什么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还经历了40年照没有灯的时光呢?民国时已经有电了,为何后来还点了40年煤油灯?什么原因?
我国的电力发展,是从1879年开始的,来自英国的工程师毕晓普,在上海点燃了中国的第一盏电灯,开启了我国的电灯时代。
三年后,到1882年,他们又在上海建造了一座发电厂,这是中国的第一座发电厂,并且他们还在外滩点亮了15盏电灯。
不过这都是英国人在租借做的事情,不属于中国,不过这也推进了中国电灯的发展史。由此时算起,中国的电厂只比英国的电厂晚6个月,甚至比日本的还早5个月。

每天晚上在外滩亮起的那15盏路灯,引得无数市民前去围观,这样稀奇的,在夜晚发光,还不用煤油的灯,还真是稀奇,他们甚至给这种光灯取了一个名字,叫作“奇异的自来月”,这些都是当时的十里洋场繁华的象征。
不过因为技术不够成熟,且电费也很贵,这座电厂在存续6年之后宣告倒闭。新奇的点电和点灯虽然失败了,却也让中国开了眼。
当时中国正在进行洋务运动,负责上海片区的李鸿章,一手抓军用工业,一手抓民用工业。1888年李鸿章把“电”这种东西引到了北京,引进了紫禁城,让慈禧太后用上了电,并在第二年就建立了电厂,这是我国自主电力事业的开端。

后来全国的发电规模越来越大,用电的居民也越来越多,到辛亥革命前后,我国已经拥有了80座电厂,发来的电用于照明,也用于工业生产。
只不过当时中国还在工业刚起步的时候,只有大城市有电,小地方依然过着点煤油灯的日子。大城市即使有电,也不像现在一样可以畅畅快快地用电,因为时局动荡,到处都在打仗,用电也是很奢侈的事情。
而电网也不稳定,于是政府规定,如果晚上用电用得太晚,会受到处罚,所以即使有条件、有资本用电的有钱人,晚上也不敢多用,而没有钱的人更是用不起,所以煤油灯才是穷苦人家的居家必备。

外面售卖的煤油灯,是玻璃做的,有一个灯油台,上面照着玻璃的罩子,这种煤油灯可以调控灯火的亮度。
即使是这种煤油灯,有些贫穷的家庭依然消费不起,他们大都自制煤油灯,拿一个小碟子,里面放上灯芯,倒上油,便是一盏可以照明的灯。
而煤油也要花费钱,并且是消耗品,即使是简易的煤油灯,在一般家庭也要省着用,绝不能浪费。

在抗日战争以前,我国的发电量已经达到了44.5亿千瓦,可是日本人一来,就破坏了中国94%的电力系统。
虽然最后日本投降了,但我国经济环境被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以前,国民政府又把所有东西都带走了,只给大陆留下了贫穷。
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但什么都缺,缺钱、缺人才、缺技术,最重要的是缺饭吃,把饭吃饱了才能干活。国家虽然在一步一步的建设,但少量的用电要先紧着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只有先把这些基础的建设搞起来,才能慢慢恢复经济。
所以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建立起了大型的区域性电网,慢慢开始每村每户都通了电,而直到90年代,煤油灯才真正的成为历史。

之所以在民国以后还点了40年煤油灯,是因为当时动荡不安的局势,连年战乱让经济没有一个和平发展的摇篮,电力事业被阻碍,电灯无法得到普及,而在建国以后,解决温饱问题才是当时的主要问题。
那一代先辈喊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口号,怀揣着梦想,在新中国的前方探路,虽然电力发展缓慢,没有普及用电,但他们给后辈打下了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让我们可以从前人身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让以后走的更稳。

一部煤油灯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史,电灯的从无到有与煤油灯到从有到无,体现了我国几代人在前面“种树”,辛勤耕耘与不懈努力,而我们幸运地成为了“乘凉”的那一代。
1.《民国时已经有电了,为何后来还点了40年煤油灯?什么原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民国时已经有电了,为何后来还点了40年煤油灯?什么原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8872.html